宋超美 吳智鵡

“閩南童玩”是福建省閩南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是指閩南地區少年兒童之間的游戲,即由閩南地區少年兒童自主選擇、自主創造、不斷傳承下來,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帶給少年兒童快樂,滿足少年兒童需要的活動。它包含閩南少年兒童各種各樣的童謠、游戲、童樂、童舞等,是閩南廣大少年兒童一代又一代不斷創造中傳承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閩南童玩”來源于生活,種類豐富,取材經濟方便,內容廣泛、與勞動緊密結合、隨時序變化明顯,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能夠為少年兒童提供很好的實踐體驗機會和創造空間,使少年兒童的能力、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閩南民間傳承發展了數千年的“閩南童玩”項目有了銷聲匿跡的趨勢。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閩南童玩”項目,把它引進中小學校園,并融入到課堂和課外活動之中,是閩南地區一線體育教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一、“閩南童玩”游戲單元化教學的引入
筆者從2017年開始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通過大課間活動、體育課的課課練以及課外體育鍛煉等時間進行“閩南童玩”項目的滲透與練習,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感覺只是“蜻蜓點水”,并不能真正讓學生全面了解童玩知識、掌握童玩技能,更談不上文化的傳承了。經過反思總結和實踐,筆者精選了一部分“閩南童玩”項目,以游戲單元化教學的形式引入體育課堂教學,將每個入選的童玩游戲在課堂上教深、教透,使之能真正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從而真正傳承“閩南童玩”。
筆者此次所述的“閩南童玩”游戲單元化教學,是以某一個“閩南童玩”項目為內容,將其分為若干個課次,通過教學來完成的一種方式。一般情況,單元教學中,課次數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每次課的組織排列內容與手段也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所以,根據課程的需要、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及“閩南童玩”項目的特點,合理安排“閩南童玩”的每個單元,對于教深、教透“閩南童玩”的每個項目,促進和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創造性都有積極的意義。
二、“閩南童玩”游戲單元化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1.單元化教學可使“閩南童玩”項目更加規范
傳統意義上的“閩南童玩”每個項目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小游戲、小活動,在教學中通常放在準備活動或課課練等環節上,在時間安排上相對較短,而且每個項目的動作規范化也不足,對傳承和推廣較為不利。而單元化教學是將教材、活動等劃分為完整的單元而進行的教學方法。
根據“閩南童玩”每個項目的特點,將滾鐵環、抬轎子、闖五關等項目納入單元教學的教材內容,規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和內容,設定合適的單元課時,課時的長短可依項目特點和學情而定。如,將滾鐵環設為5課時、抬轎子設為3課時、闖五關設為4課時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以往“閩南童玩”項目知識碎片化和缺乏系統單元教學的現象,使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能夠對“閩南童玩”項目更加了解,技能掌握更加透徹,從而更加規范地傳承“閩南童玩”項目和閩南文化。
2.單元化教學可使童玩項目更加完整
一般情況下,單元教學過程要從動作學習的泛化到分化,再到自動化,最后實現動力定型,若沒有較長時間的集中學習、練習和鞏固,那就很難熟練地掌握某項動作技術。由于“閩南童玩”的項目繁多,且不成系統,而每學期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果任課教師只是蜻蜓點水地帶學生玩玩,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不管是小學生、初中生,讓“閩南童玩”項目成為單元教學的主教材,無疑有助于童玩項目更加系統、完整,更好地滿足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外鍛煉的需要(見表1)。
從“跳格子”的單元計劃中可見,以往一個簡單的“跳格子”游戲變成一項教學單元,從認識圖形到各種姿勢的跳躍,再從丟沙包“跳格子”到最后的創編格子圖形與規則的制定,形成了完整的系列,使學生能真正懂得“跳格子”項目的特點與知識、技術與技能、比賽與規則,以及鍛煉身心的價值,從而使“跳格子”項目能夠煥發出更多新的生機。
3.單元化教學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閩南童玩”項目中的游戲練習,既需學生掌握技巧,又要學生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如,運動員的角色要認真學習技術和戰略,奮力拼搏、公平競爭;教練員的角色要具有指揮隊員的技巧和戰術能力,練習中除了決定隊員的替換,還要決定進出場隊員的陣容等;裁判員的角色要會管理比賽,熟悉比賽規則,能處理比賽中突發問題,讓比賽更加順利進行等。這些角色的變換,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以“跳格子”單元第3課時的教學為例(見表2),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跳格子”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基本戰術、裁判規則、預防損傷以及不同角色所具備的素質要求等。進行練習時,在明確掌握技能及規則的前提下進行分工合作,在各種圖形和方法上進行分組比賽。賽前設置各隊的隊長兼教練員,安排裁判、醫療急救人員等;賽中根據規則的要求組織比賽;最后結合比賽成績調整分組、角色輪換,使學生能夠全員參與,感受不同角色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獲得成就感,最終實現發展運動能力、形成健康行為、培養體育品德的目標。
4.單元化教學可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閩南文化
“閩南童玩”項目都和閩南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如,“抬轎子”游戲就可以讓學生學習抬花轎的閩南童謠,并了解閩南地區的婚俗文化。這個游戲在練習時可先安排好各組的“新娘”和“轎夫”。2名“轎夫”蹲下身子,用左手握住自己右手手腕,2人的手互搭成“井”字形,形成“轎子”。“新娘”兩腳分別踩進“轎夫”用手圍起來的臂彎里,雙手扶在“轎夫”肩膀上,喊一聲“起轎嘍”,2名“轎夫”同時站起,“新娘”就坐在了“轎子”上。“轎夫”一邊抬著“新娘”走一邊念閩南童謠:“扛新娘,過戶埞……”把“新娘”送到“夫家”后,接著進行另一組練習,全班可以進行小組比賽。
三、“閩南童玩”游戲單元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閩南童玩”游戲的單元化教學,可以使童玩項目更加規范,更加完整,但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把重視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的提高轉換為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主動探索的能力上,注重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關注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指導學生終身熱愛體育,不僅要在鍛煉體力、塑造人格及全面發展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深刻體會“閩南童玩”項目的樂趣和文化。注重提高授課教師對“閩南童玩”項目的理解和認識,只有充分理解和認識這些項目的文化背景、技術技能、比賽規則、鍛煉價值等,才能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王占春.課程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154.
[5]郭小娟.閩南童玩融入體育假期作業的實踐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20(9):36-37.
[6]陳江淮.淺析閩南童玩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師友,2014,37(4):7-9.
[7]陳永勝.廈門市集美區灌口中心小學:一樣的童玩 ?別樣的價值[J].中小學德育,2013(7):34-36.
[8]王榮.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實施單元式主題美術教學[J].新教師,2012(Z1):107-108.
[9]王念龍.閩南民間游藝校園導入的實驗性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2,16(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