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燦

筆者認真拜讀了本刊2020年第6期朱倩倩老師《傳承經典 譜寫新篇》一文(以下簡稱“原文”),全文例舉的7種變化是值得肯定的,也深受啟發。當筆者通讀一遍,再來看題目時,卻陡然引發出一連串的問題:“黃河長江”作為經典的傳統體育游戲,前輩們在命名時為何選擇用“黃河長江”,而不是“單數隊、雙數隊”“奇數隊、偶數隊”或者“黃隊、紅隊”呢?假如改變成以上游戲名稱后會有何不同呢?為此,作為新時代的體育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地傳承經典、譜寫新篇呢?基于以上的思考,并結合實踐,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提供一些思路與方法,僅供大家研討之用。
一、抓住本質,傳承文化,提升體育游戲創編育人功效
變,可謂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是,在對傳統體育游戲創編的過程中,變并不是隨心所欲、漫無目的的,也不是想怎么變就怎么變的,更不是所有的創編未經過靈活、辯證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操作,而直接采用“拿來主義”、教條式地運用到體育教學之中的。筆者認為,體育教師在創編之前,應該著力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積極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抓住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深度思考需要傳承傳統體育游戲的什么,傳統體育游戲又可以怎樣進行嬗變。
深度思考“黃河長江”游戲的名稱,筆者認為這并非是前輩們隨意而起的名字,黃河、長江是我國歷史上兩條文明大河。這兩條文明大河的水性、兩岸的人文應該是各不相同的,其歷史的關系也是相對較為復雜的。誠然,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往深里去、往心里去教這兩條大河的相關知識,畢竟體育教學不能變為純理論的傳授。但是,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去收集黃河與長江的相關資料,既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黃河長江”游戲,又能獲得更多課外知識。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長時間、較多的知識積累,學生必定能夠進一步了解或者掌握到這兩條大河所蘊含著的知識、文化等,并在興趣的驅動下,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很有可能會繼續探尋其人文氣息和歷史意義等。因為兒時玩的體育游戲往往總能給人們留下美好回憶。從體育游戲的興趣中認識“兩河文明”,也會為認識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等奠定基礎。這是一種文化傳承,體育教師應該給予肯定,更應該開動腦筋,去思考、去實踐、去總結。
基于以上的思考,“黃河長江”游戲名稱的改變意味著游戲的文化本質便出現了改變。盡管“單數隊、雙數隊”“奇數隊、偶數隊”或者“黃隊、紅隊”等游戲依舊有其相類似的游戲方法、規則、動作等,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缺少了相應的文化傳承。因此,筆者認為傳統體育游戲的創編應該更多地關注育人的深度、厚度等,培養學生愛國、愛歷史等情感,追求其育人功效的最大化,這樣的創編才會有意思并且更有意義。
原文中,以勝負游戲代替口令,其方法有可操作性、有可行性,但削弱了其“文化的傳承與本質”,其創編性質與“黃河長江”游戲有所出入。因此,需要在游戲教學過程中,明確“石頭,剪刀,布”游戲的贏者可以擔任“長江”或“黃河”的角色。適當忽略贏者和負者的表述,更多的還是以“長江”與“黃河”來判斷。同理,原文中的“以視覺信號代替聲音信號”也要注重文化傳承,當教師出示相應的標志物后,學生首先要正確喊出自己的身份(長江或者黃河),然后再作出相應的判斷,是追者,還是被追者。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是這樣的游戲教學既能在方法上得到一定的變化,同時在文化傳承、育人實效和情感交流上并沒有減弱。
二、緊扣學情,嬗變學法,促進體育游戲創編落實落地
學生是主體,教師則是主導。體育教學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緊扣學情,嬗變學法,創編適合于全體學生的體育游戲,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受到學生的真正喜愛。原文中的“不斷變化游戲同伴”,既能保持游戲的新穎程度,持續激發學生游戲的熱情,又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合作與競爭機會。
然而,關注全體學生更要有針對性。體育教師要關注具有較高運動水平的優勢學生,也要關注體能、技能水平相對較弱的學生。而原文中,則缺少了相應的變化方法。在實際的游戲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體育學困生經常被抓到,時間一長、次數一多,這些體育學困生就失去了繼續參與游戲的信心,他們或情緒低落、或消極怠工、或索性不參加游戲等。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再怎么努力也沒辦法逃脫被抓住的“命運”。因而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現場狀況,主動做出有針對性的改變。
筆者在教學中是這樣進行創編的。當自己連續2次被抓到后,既要做出“雙手摸耳朵”的這一提示性動作(以加深印象,提示自己不應該輸掉2次,要積極努力而不被抓到),又可以在下面一輪游戲中有叫“定”這個字的機會。游戲方法是當第3次即將被抓到的時候,體育學困生迅速喊出“定”,追者則立刻停住,等體育學困生跑出3步后,才能繼續追拍。體育游戲創編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花樣多,而是應該讓創編的游戲在教學中得以實施,并且面向全體學生,讓更多的學生獲益。
三、立足質量,研究教法,追求體育游戲創編高質高效
新時代的體育教師要始終瞄準著自己的課堂教學向更高質量方向發展。其中,體育游戲的教法則是一個重要的策略。
原文中的“以各種體能練習作為游戲的準備狀態”是提高運動負荷的有效方法,體育游戲與體能練習應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既提高了體育游戲的練習密度,又讓枯燥的體能練習擁有更多的趣味。在體能練習中交叉運用傳統體育游戲能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是顯而易見的。原文中的“與籃球運球相結合”“與沙包投準相結合”,則是促進學生運動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時,這兩種方法能將“黃河長江”游戲有效地運用于運動技能學習一段時間后的復習鞏固與運用階段。身體練習是主要手段,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是主要內容,將創編的體育游戲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更需要有效的教法,只有將設計(體育游戲創編)與實施(教師的教學方法)融合,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基于以上的思考,在與籃球運球相結合的游戲中,在規定的區域內追到后,可以加上“搶斷球”的游戲,“黃河”可以搶斷“長江”的球,“長江”也可以搶斷“黃河”的球,搶斷一次得1分。這樣增加了籃球攻防對抗的本質屬性,才能進一步提高籃球課堂教學的質量。由此可見,教法在體育游戲教學中是不能忽視的,這是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的保證。
此外,原文未能從保障游戲教學安全的角度去探索游戲的教法,這是體育游戲創編的又一個視角。筆者在游戲教學初期,將奔跑的形式改變為快走和慢跑的形式,其評價的標準不是側重于是否抓到,而是是否清楚游戲方法、遵守游戲規則,方法正確、遵守規則的隊均能獲勝。當所有學生都能掌握游戲方法、遵守游戲規則后,再以快速奔跑的動作方式組織“黃河長江”游戲,就能保障游戲教學的安全。
總之,以上三個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一個整體。傳承離不開嬗變,因為嬗變是更好的傳承;嬗變離不開傳承,因為傳承是嬗變的根基。新時代體育教師要抓住傳統體育游戲的本質,緊扣學情,立足課堂,扎扎實實地研究教法,嬗變學法,從保障游戲教學安全、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培養學生情感以及關注體育學困生等4個方面,讓創編的傳統體育游戲落實落地,不斷提升育人功能,進一步推動體育課堂教學走向高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