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項亮宏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方法,并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將知識點的教學置于復雜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用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體育與健康實踐中的問題。”可見,探究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目標。認真厘清探究學習的概念,準確把握探究的時機,有針對性地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是課程標準背景下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要求,也是非常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話題。
一、厘清概念認識,把握探究時機
在對探究學習概念的研討中,參與教師提出了如下觀點:浙江王莉麗認為:“探究學習指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究與實踐構建自身知識體系,并具有問題性和主動性。”山東叢培剛認為:“體育教學中的探究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發現問題,分析研討,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掌握方法。”綜合研討中教師們的觀點,主持團隊認為探究學習是指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啟發引導下,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
探究學習具有開放性的特征,探究的內容和方法是學生的未知領域,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時段都可以進行探究,因此探究時機的把握和選擇對探究學習的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梳理論壇研討中教師關于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把握探究時機的觀點,總結如下:
山東叢培剛和浙江劉宇浩認為“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障礙,無法解決和完成學習目標時,體育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山東宋曉露和浙江葉世仁認為“新舊知識連接點的教學是開展探究學習的時機。當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體育知識技能,在進行更高層次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時可以組織探究性的學習”。浙江劉鋒、王玲認為“當體育課中學習內容具有多種不同練習方法,且學習內容的特征可以先練后教,需要學生通過體驗、比較和判斷做出選擇時,可以組織引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學習”。浙江項亮宏認為“在開放式的球類項目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在真實比賽環境中處理球的能力,可以開展探究式的學習。如比賽中的傳球,讓學生根據防守對象的身高、位移速度和距離等防守條件選擇采用哪種傳球方式比較符合比賽要求,高質量完成傳球”。
總之,體育教學中探究時機的把握,要充分考慮不同學段教學對象的興趣愛好、生理心理特點、體育知識技能儲備、探究能力強弱、體育教學內容的特征和教學條件等系列因素,在合適的學習情境把握合理的探究學習時機。
二、突出學生主體,提升引導藝術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探究學習是否能獲得成功和高效,關鍵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強弱;另一方面是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的引導是否有針對性,是否引導到位,是否恰到好處。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對第二個問題“體育教學中如何引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討論中,教師們提出了很多極具教學智慧的引導組織方法和策略,對體育教師的探究學習教學提供了較好的借鑒和啟迪。
浙江李子凡認為“當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應及時引導學生探究正確的方法。如學生排球墊球老是墊飛時,教師馬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排球為什么會被墊飛?怎樣改進墊球方法和觸球部位才能提高對球的控制?正確的擊球方法應該是怎樣的?經過多次討論和嘗試后,學生認為壓腕翻臂能夠增加擊球的接觸面,保證擊球時用力在垂直方向,比較好控制方向”。浙江蔡亦佳認為“探究學習教學中,要分清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要給學生適當‘留白空間”。黑龍江郭紅梅和浙江吳東菊認為“引導學生質疑,教師設疑的質量是探究學習的前提和關鍵。設疑要符合教學對象的特點,提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浙江葉世仁、丁忠鶴認為“體育課中的引導應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背景;引導要富有啟發性,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學習經驗聯系起來,這樣新舊知識就能夠實現鏈接”。
總之,探究學習中體育教師要變“灌”為“導”,也就是“導趣、導疑、導思、導創”,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教師“導”最重要的作用是教給學生思考和學習探究的方法。
三、優化教學策略,培養探究能力
探究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策略有哪些?研討中教師們提出了“構建和諧課堂、創設情境教學、優化問題設計和評價驅動導向”等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經過主持團隊的整理,具體觀點呈現如下:
1.構建和諧課堂,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浙江丁忠鶴、雷超認為“探究學習中的每一次探究過程和結果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探究失敗也是正常現象。壓抑、沉悶的體育課堂氣氛不利于學生獨立探索。和諧的課堂氛圍、民主的師生關系則更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放下身段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創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探究未知領域的內容和方法。課堂中應暢所欲言,讓學生敢于講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培養其探究意識。
2.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浙江王學輝認為“創設探究情境,可以激發探究興趣”。情境的設置要符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內容的項目特征,讓學生對情境有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和感悟。如前滾翻教學中的團身動作,通過創設森林里“刺猬”遇到“老狼”的情境,探究“刺猬如何將身體團成球形”,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又能在情境中體驗動作,激發學生的興趣。
3.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浙江胡偉、吳葉青認為“問題的設計是培養問題意識和探究習慣的關鍵,體育課中問題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認知能力和知識技能儲備,合理把握問題難易程度”。問題設計首先要考慮問題的針對性和適切性,根據探究學習的需要設計符合教學內容項目特征和學生認知能力的問題。其次要考慮問題的難易程度,既要具有挑戰性,又要讓學生通過努力能解決問題。如:在掌握了投擲技術中“鞭打”的動作后,在學習排球發球時,設計“如何用鞭打動作發球”的問題是因為學生有了“鞭打”動作的技能,同時投擲技術中的“鞭打”與發球的用力一致,非常有針對性和挑戰性,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和學習,形成遷移的能力,從而培養探究學習能力。
4.精心設計評價,培養學生探究習慣
上海呂祥文和安徽王征認為“要建立有效的探究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探究學習的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可持續地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敢于質疑,勇于發言,勤于探究”。評價既指引著探究學習的方向,同時也是探究學習的動力源,評價的最本質功能就是激勵。探究學習的評價機制要求對優秀的探究結果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對錯誤失敗的探究結果要包容和勉勵,給予學生緩沖和再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
分析研討教師的觀點,主持團隊認為體育教學中的探究學習是在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自主重構,是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最終歸宿點應該落在學生探究學習意識、探究學習習慣和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上。探究時機的把握要根據體育課堂的動態生成找到最佳的切入點,要善于利用學生學習的趣點、難點、重點、疑點和錯點;探究過程中的引導和組織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知識技能的儲備,在教學中要重視“留白”,讓學生有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探究能力的培養則要以學生生活和學習經驗為基礎,在情境教學中解決實際問題,以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習內容,制訂合適的學習目標來評價和驅動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促使學生探究意識的形成和探究習慣的養成,并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終形成探究學習的能力和素養。
——何健(浙江省青田縣實驗小學,323900);項亮宏(浙江省青田縣中學,3239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