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奔
在我校操場邊的小竹林里,破土而出的竹筍嫩芽增添了勃勃生機,穿過小竹林就來到了綠茵場,這里是學生最喜歡的足球樂園。足球課上,一年級學生們正在我的指引下進行足球基本技術的練習,沐浴著初春的溫暖,學生們顯得格外興奮,不留余力地展現著體內的能量。就在這美妙的時刻,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打破了原本的歡樂:“王老師,你看這里的小竹筍被小智拔出來了!”看到地上破損的小竹筍,我把小智叫到身邊,看著他低著頭一副認識到錯誤的樣子,我也不忍心批評他了,于是就積極引導他:“竹筍也是有生命的,它也會痛,你這樣將它拔掉,它就失去了生命。王老師不希望你再做出這樣的行為了,好嗎?”他很果斷地點了點頭,我相信他不會再犯了。看似輕松解決的一件小事,卻為后面的隱患埋下了禍根。
2節連上的足球課時間較長,學生連續運動比較辛苦,所以中途都會安排休息的時間。就在這短短1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足球場邊的小竹筍又被學生拔出了幾根,看到地上的殘根敗筍,我突然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是誰做的?”憤怒的我把學生們全部召集過來挨個問了一遍。“老師不是我做的。”“我看到小江拔了。”“牛牛也拔了!”“還有壯壯!”……“你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好好的竹筍給你們破壞成這樣,它也有生命也會痛!”……一陣嚴詞厲呵之后,所有的學生都拘謹了很多,操場上也少了很多歡笑。之后的每節課我都會很嚴肅地提醒學生們不要去破壞竹筍,雖然學生們不再拔竹筍了,但是課堂上學生們的表情卻讓我感到他們并不服氣。
我想要改變這種課堂現狀,于是左思右想,突然想到之前看到過的一篇文章,某些品種竹子的生長過程十分勵志。竹子最初生長的4年,僅僅長了3cm,從第5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僅用了6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m。可是卻有許多竹子沒有熬過那3cm。其實,前面的4年時間里,竹子將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平方米。我將這一故事講述給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生們起初不太相信,竹子會每天生長30cm,于是我又和他們約定一起在課后去竹林里見證竹筍的變化。
認知心理學派認為:錯誤是學習的必然產物,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犯錯中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懂得分辨對錯。面對學生犯錯,如何有效地讓他們主動認識到問題并解決問題,是值得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不斷追尋突破的。青竹育人只是個案,但只要耐心有愛,一定會讓學生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