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同飛
(江蘇省連云港市石橋中學 222114)
很多學生會對物理學習產生畏難的情緒,覺得物理是一門非常高深難以理解的學科,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自然學科,有“萬物之理”之稱,小到一個分子、原子的運動軌跡,大到宇宙太空的研究,都是物理學要研究的內容.對于初中生來說,如果能夠將物理語言與生活知識相結合,就能讓理解變得更容易,學習變得更輕松.
物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用物理學知識可以解釋很多生活中的現象,也為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提供支撐,對人類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也是非常重視物理學科的教學,物理學科的教學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物理學科注重理論講解、知識傳達,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容易讓理性思維尚不成熟的初中生產生畏難情緒.一些教師不重視將物理學的原理和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也會讓學生產生物理和自己沒什么關系,學起來沒什么用的消極思想,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只重視概念與知識的記憶忽略向生活拓展
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實有很多的概念、公式、定律需要進行記憶,通過記憶可以增加學生考試運用的能力,所以初中物理教學的課堂上,老師會花大量的時間用在對概念、公式、定律的講解上,以增加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物理既然被稱為“萬物之理”,與實際生活結合的還是非常緊密的,比如物態的變化,固態液態氣態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冰、水、水蒸氣,如果教師將書本知識和生活場景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自家冰箱冷凍層放一杯水,第二天會變成什么?會結成冰塊,這就是水的固態;將水倒入鍋中,慢慢加熱冰會融化,水溫也會逐漸增高,加熱時間久了,水會沸騰,沸騰之后溫度不再升高,沸騰一會關火,會發現水少了許多,一部分水變成水蒸氣蒸發了.生活中的這個場景,經過教師的引導提示,可以為第二章“物態變化”的學習提供很多答案,讓學生學習起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更加容易理解,知識掌握的也會更牢固.
2.只強調習題練習的重要性忽略解決實際問題
雖然新課改一再強調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唯分數論高低的教學評價思維還存留在一些教師的思想中,在教學中會以考試分數來作為物理教學的評價標準,講課時側重于考試采分點,課后強調習題練習而忽略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實這種教學思維阻礙了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斗志和信心.比如在《透鏡及其應用》中,教材的編訂者特意設置了“視力的矯正”這一節,這就是編者希望能夠用物理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要讓物理學習變成了機械的記憶,物理學科的學習不能只追求記憶更多的原理答對更多的題,更要知道原理背后的故事,理解這些原理解決了生活中的哪些問題,讓物理學科的課堂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3.只重視實驗講解,忽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實驗是物理學科學習的一大特色,也是初中生在小學階段較少接觸的,由于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在家父母較少要求做家務,不少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到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時,有些老師因為怕麻煩,怕學生不按要求操作有危險,對于物理實驗以老師自己操作,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學生觀看為主,或者組織一次學生實踐操作,老師先講十幾分鐘實驗須知,然后事無巨細的對步驟進行分解,這種看似是為了提高效率保護學生的做法,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一堂實驗課下來,學生像提線木偶一樣,實際上并沒有多少自己發揮的空間.實驗對于初中學生學習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可以更好的理解相關原理,實驗帶給學生的體驗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理解物理原理的難度.
1.立足新課標梳理生活化教學理念
新課標提出的生活化教學理念,不應該僅僅成為教學指導,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理解這一理念,從內心認同并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中的舊觀念,不適用的觀念,往往是教學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即使學校建有高標準的實驗室,如果教師不帶領學生去使用,那這些教學資源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蘇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也非常重視物理學原理和生活的結合,在《電路初探》這一章學習的時候,第一節就是“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就是希望通過生活化引導,來讓學生過渡到物理學知識的學習中,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覺得這些家用電器知識比較淺顯,沒什么好說的,到了后面“電路鏈接”“電流”“電壓”學習時,學生理解起來就會變得困難,所以教師只有首先更新教育觀念,重視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運用,才能整合更多的教學資源,帶領學生徜徉物理學習的海洋.
2.依托教學實際開展生活化教學
初中物理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目標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積極尋找物理學知識和生活場景的結合,并對其進行整合,將初中生常見的、熟悉的、喜歡的教學場景引入課堂教學中來,從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向多樣化的接地氣的教學方式轉變,讓初中生感到物理學并不高難,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發生在身邊實實在在的.
教師的教學計劃和目標要將興趣培養、知識習得、技能培養三點考慮周全,讓學生放下畏難情緒,結合生活場景理解物理學原理和知識,又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比如在學習《簡單機械和功》中,在做“杠桿”的教學設計時,很多教學會舉例生活中的場景,告訴學生通過杠桿平衡,可以稱東西,一些不法商販通過在秤砣上做手腳來缺斤少兩,賺黑心錢,這個例子本身是很好的,只是現在的中學生已經很少見到桿秤,更不知道什么是秤砣,也不知道該怎樣去認秤,所以這個教學案例雖然是非常生活化,但是這是物理老師那一代人的生活,不是現在中學生的生活.筆者通過大屏幕為學生播放了電影《哪吒》中,哪吒戲弄那幾個想害他的孩子的場景,其中就有大量的杠桿知識的運用,比如觸碰機關,孩子們從地上被彈到樹枝上.在學生們非常歡樂的看完這一段之后,引導學生總結杠桿的概念,及杠桿構成的五要素,讓學生舉手回答生活中還有哪些杠桿原理的運用,不僅貼合教學目標,還能培養學生“由像及理”的歸納總結能力.
總之,初中物理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本堅持問題導向,通過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中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從生活中引入具體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學科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