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記
(福建省廈門市梧侶學校 361100)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其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的日益廣泛,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教育部多次就教育信息化建設發文,要求將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一環,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對此,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微視頻學習資源開發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微視頻以主題明確、時間短暫、形式開放為主要特點,在激趣課堂、突破難點中有著突出的應用價值.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重視微視頻學習的資源開發與利用,將CTCL范式與微視頻教學有機地融合起來.
針對性是確保教學活動實效的前提條件.對此,教師在CTCL范式下微視頻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中要加強學情分析,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學生的前概念分析.所謂前概念指學生在相關內容的學習前就已經具備的概念,從前概念的形成來看,日常生活中的直接可感經驗,以及以往書本中學習到的知識點,均是前概念形成的基礎.前概念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有重要影響,一方面,正確的前概念能夠為學習活動打好認知基礎,另一方面錯誤的前概念則為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遷移.就以“光現象”教學為例,作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基于肉眼觀察已經形成了一些前概念,但這些前概念未必全部正確.就以光的運動為例,不少學生認為光不會運動,或者說在光源不運動的情況下,光不會運動.筆者發現了學生前概念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其作為教學突破的重點,利用CTCL范式下的微視頻將光的運動作為開發的重要內容,借助視頻資源來突破學生的前概念障礙.其中,最為基礎的一項工作便是讓學生打破視覺障礙,并開展深入思考.筆者引入了類比教學法,向學生展示了一段水龍頭流水的動畫,從視覺上看,水流并沒有變化,但學生都知道水是在高速的運動,這表明“眼見”不一定“為真”,然后再借助激光器讓學生思考光是不是如同流動的水在高速、穩定運動,并且,由于光的運動速度更快,因而更容易欺騙眼睛.
作為一種新的范式,CTCL范式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不僅關注學習者認知層面的因素,更關注學習者在具體內容學習中的學習心理,值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全過程使用,因此教師在CTCL范式下的微視頻開發與利用中要做好教材內容的分析與解讀,明確教學的要點,再從教學要點出發,設計、制作相應的微視頻.就以“光現象”為例,作為初三物理的主要章節之一,“光現象”中涉及到許多的知識點.教師在微視頻設計中要具備組群設計的意識,圍繞某個重要知識點涉及一類互有關聯的微視頻.比如在光源的界定的教學中,微視頻設計可以從基礎概念與知識點教學、平面鏡不是光源以及月亮不是光源等出發,設計制作相應的視頻.首先,為了讓學生對光源的概念有深刻的認知,筆者借助視頻素材向學生呈現了自然界中發光的事物,比如,太陽發光的情境,又如,螢火蟲發光的情景,并讓學生說明它們是如何發光的;然后,在利用視頻設計讓學生對不是光源的事物有準確的認知,就以月亮不是光源的微視頻設計為例,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控制環境亮度以及視頻縮放的方法,向學生展現了人工制作的星光,同時,借助長焦技術拍攝月球的表面,向學生證明月亮不是光源.最后向學生普及到,宇宙中有大量不會發光的天體,但它們可以反射出其他發光天體的光.
微視頻是CTCL范式下課程教學的新資源,教師在準備把握學生學情、掌握教學要點的條件下,要加強微視頻的設計與制作,并不斷優化視頻的呈現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具備物理學科專業素養的基礎上,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應用能力,能夠借助現代設備來拍攝、制作、剪輯、播放短視頻,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強化教學效果.除了自行開發外,優質網絡視頻資源的選擇與利用優化視頻呈現的重要手段.就以光的運動為例,由于現實環境中,光的運動速度極快,學生肉眼根本無法察覺到光的運動,筆者在教學中先采用了類比教學法,向學生呈現了一段子彈高速運動的視頻.在常規播放模式下,學生根本無法看清子彈運動的軌跡,筆者又進行了慢放演示,當慢放為32倍時,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子彈的運動軌跡,這為學生想象光的運動軌跡鋪平了基礎.緊接著,筆者引入了一段真正展示光運動的視頻,這段視頻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專業小組拍攝而成,視頻拍攝采用到了超高速攝影技術,將光穿越水瓶的一瞬間精準地捕捉了下來,真正實現了用畫面、視頻記錄光的效果,能夠清楚地展現光運動的態勢,彌補學生肉眼的局限性,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全新的感官經驗.相比于子彈射擊的慢鏡頭演示參照實驗,該視頻直接呈現了光的運動,對學生破除前概念所導致的學習問題,強化學習效果有著很好的作用.
CTCL范式下微視頻學習資源是一種全新的教學資源,教學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具備持續改進的意識,不斷分析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尋求教學活動優化改進的方式,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對此,教師要做好教學測試工作.就以光的反射教學為例,受視覺局限性的影響,學生關于光的反射的前概念存在一定偏差,不少學生均認為只有光滑明亮的物體,比如湖水、鏡子才能反射,沒有認識到光反射的普遍性.筆者在微視頻的制作中,借助環境光線的控制以及微距和局部放大等方法,讓學生觀察不同物體的光反射現象,比如木板、紙片乃至人的皮膚的光反射現象,以此彌補日常生活中視覺觀察的局限性.微視頻教學后,筆者設計制作了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題目,“請你從下面的物體中選擇出會發生光反射的物體.鏡子、湖水、瓷磚、墻壁、黑板、衣服、手掌、小狗”,從學生的選擇結果來觀察教學實效.結果仍有學生認為衣服、小狗不能反射光,于是筆者進一步擴大了微視頻素材的范圍.
微視頻結構謹嚴,內容簡單、精煉、播放時間較短、涉及范圍廣、上傳方便,已經成為現階段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輔助性資源.從微視頻的制作方式來看,它具有技術承載性強的優越性,可以承載并呈現多種不同的技術,能夠為上述問題的回答提供多種可能.作為信息時代的重要課程資源,微視頻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極高,教師要深刻地認識到此點,從CTCL范式出發,開發、利用微視頻,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