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貞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實驗小學,福建 三明 366100)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這些話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了興趣就會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那么在學習過程中伴隨的只能是消極厭學的情緒。下面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略陳管見。
常言道,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情感總是相互的,作為教師,首先,只有堅持以生為本,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與真心,既不偏向優生,也不忽視學困生,對學困生要多一些關心、多一些鼓勵,才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形成真正的情感融合,學生就會發自內心喜歡教師,熱愛教師所任教的學科,就會從心靈上感召學生學習數學的深層傾向,學習興趣自然爆漲,教學效果自然爆增。反之,如果師生情感淡薄,教學效果必定黯然失色。
著名心理學家蓋茲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在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適當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他們的特長,在學習活動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們產生愉快的學習情緒,感受數學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調動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重拾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甚至由此而產生鍥而不舍的追求勇氣,形成“成功——興趣——更大的成功——更濃的興趣”的良性循環,使他們在學習中變“苦”學為“樂”學。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句話生動地說明了直觀教學的價值。直觀教學,不但有利于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時,教師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三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按不同位置、不同樣子擺放,引導學生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通過觀察、比較,學生明確了由于長方體擺放位置和樣子的不同,長、寬、高也隨之變化......這種直觀教學方法,使抽象的立體圖形變得簡單而直觀,大大減低了教學難點,既鞏固了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可見,問題是開啟任何一門學科的鑰匙,學貴知疑,要鼓勵學生質疑多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問題設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從不敢問到想問,從不會提問到善于提問,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其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要加以理論的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思考,產生疑惑,引導他們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獲取知識。其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自行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機會。當學生提出的問題合理時,我們要給予及時的肯定、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提問題的快樂;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合理時,我們要肯定他善于思考,積極動腦,肯定他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培養他們大膽提問題的習慣,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當學生體驗到一種親自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這句話說明了讓學生親自參與教學過程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結合現實生活,給學生提供親自參與實踐的機會,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發揮才干,增長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我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這一點并不難做到。此時,于無聲之中我拋出了如下問題:“你們還有其它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比如說用一個三角形能不能剪拼成長方形呢?”話音剛落,學生紛紛動起手來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幾分鐘后,很多同學借助于動手操作把探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多種方案說得頭頭是道。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把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了,通過動手操作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此時,學生對動手操作的興趣就會遷移到有關的知識上,進而誘發學生產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學生自然對學習數學興趣盎然、“樂此不疲”。
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索的內驅力。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等特點,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產生一種積極的傾向,才能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進入到課堂學習中,促使“無涯的學海”變成“知識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