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運華
(江蘇省東臺市安豐中學 224000)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對于學生來講,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對一些難以理解、疑惑的問題進行思考并產生疑問,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觀察問題,提升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推動學生學習,不斷深入對教學內容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帶動學生的學習效率全面提升.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學當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展開分析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相關教育研究人員認為,在高中物理教學期間,由于教學知識內容的復雜性很容易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生只能借助理論知識來了解教學內容,致使整體的教學效率得不到全面的提升.為此,教師在教學期間要合理的借助問題情境,通過演示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巧設疑問,在直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質疑.
例如,在學習《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一課時,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掌握質點、參考系、坐標系的理念,進而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抽象化的“物理模型”在其中充當的作用和意義.此間,教師可充分的借助演示實驗將問題導入在其中.在教學內容開展當中,對學生展開提問,“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能否將其當做一個點呢?”,學生通過對質點條件進行分析,來做出準確的判斷.教師借助學生身邊的一些教學案例來滲透研究問題,將唯物辯證主義價值觀的科學思維應用在其中,分析物體是否在所有的情況下都能將其看做一個質點,如果物體各部分運動情況不相同,能夠將其看做為一個質點呢?在學生多角度的思考下,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帶動學生學習效率全面提升.在此期間,教師還可借助教學案例引發學生質疑,應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做出正確的解答,創新學生的思維意識,在學生積極參與期間,不斷激發其問題意識,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內容,整改教學期間存在的不足之處,重視學生主體,進而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教師要認識到問題情境的創設對學生發揮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到問題情境當中,積極鼓勵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猜想和假設,針對參與期間產生的疑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而在后期學習當中對存在的問題探究分析,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過程中,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下,教師將自由下落的物體、沿光滑斜面向下運動的物體以及豎直上拋物體具體的運動情況展現出來,讓學生展開分析探討,在自由落體期間物體的能量轉化?上拋運動當中能量轉化情況?在多媒體情景的應用下,借助慢視頻讓學生對物體的整個運動過程進行觀察分析,研究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受力情況.以自由落體運動為例,在物體下降期間,動能會逐漸增加,且在高度減小的過程中,重力勢能也會減小.對于豎直向上拋運動,會經歷2個運動過程,一個為減速階段,一個為加速階段,加速階段同自由落體一致,在上升期間,動能會減小,勢能會增加.
此時通過教師的積極參與,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將學生置于特定的環節當中,激發學生思考,將自己得出的結論闡述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犯錯,帶動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時發現使自己致錯的原因,及時獲取教師的建議,在失敗過程中不斷吸取經驗和教訓,在得出準確的結論后,加強對知識的鞏固.
對于物理這門學科來講,來源于生活也將應用于生活,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合理的借助實際案例,將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一些物理知識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通過學生學習,能夠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
在學習《摩擦力》的過程中,從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角度出發,教師在教學期間,要全面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借助實際的案例,以問題意識為導向,通過學生參與實踐,不斷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來感悟生活當中的摩擦力,手掌放置在桌面進行摩擦、搓手以及用腳掌和地面摩擦,進而在具體活動體驗當中感受摩擦力、運動方向以及進行摩擦的兩種物體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其展開分析討論,研究日常生活當中哪些運動滿足了摩擦力的標準,應用了摩擦力的原理.然后教師借助小木塊以及汽車來演示摩擦過程,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兩種摩擦方式是否一致,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在學生獲得一定的實踐體會后,教師借助書面知識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探究活動”.
通過學生對摩擦內容的分析,給予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內容的正確學習方法,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聯系生活內容,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應用問題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來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全面帶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進而帶動學生的學習效率全面提升.
總之,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期間,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影響,學生在學習期間問題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以及應用教學內容知識.此間,教師將課堂教學真正交還于學生,使得學生掌握主動權,借助各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構建靈活的知識體系,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