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瑜 黃自強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進行分析,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爾夫方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進一步研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中的利弊,進一步優化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爾夫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SWOT 分析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1839( 2020) 1-0133-03
1 前言
自1984年,中山建造了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爾夫球場開始,高爾夫運動迅速普及和發展,高爾夫運動也受到中國人的喜愛,但目前中國高爾夫市場人才緊缺,因此高爾夫方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與實踐,將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該模式中學校依托企業辦學,企業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達到企業、學校和學生三贏。
2 研究目的與意義
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對高爾夫方向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并最終推進高爾夫專業的發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高校按照企業的要求對人才進行培養,高校與企業簽訂了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企業參與整個培訓過程,雙方在教學方面進行合作。通過學校和企業兩種教育環境,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畢業后,學生通過考試,直接被錄用到企業中就業。因此,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能通過校企合作,最大限度的保證人才不浪費,專業對口就業,人力資源更加合理的利用,對國家、學校、企業和學生都有利。
3 結果與分析
研究中以湖南省某應用型本科院校為調查對象,并隨機向300人發放了調查問卷,回收問卷300份,回收率是100%。其中有效問卷數是300份,有效回收率是1 00%。
3.1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爾夫方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與分析
3 .1.1高爾夫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研究隨機抽取了300名調查對象,其中男性人數為170人,占總人數的56.7%,女性人數為130人,占總人數的43.3%。其中18-25歲的人數最多,人數為248人,占總人數的82.70/0,其次是26-35歲的人數,共30人,占總人數的10%,51歲以上的人數最少,人數僅有3人,占總人數的1%。
調查對象的學歷層次方面,本科層次人數最多,人數為244人,占總人數的81.3%,其次是專科人數為25人,占總人數的8.3%.碩士及以上人數為17人,占總人數的5.70/0,其中其他學歷層次人數為14人,占總人數的4.7%。
3.1.2對高爾夫的看法
通過調查得知,對高爾夫運動感興趣的人數最多,人數為96人,占總人數的32%,其次是對高爾夫運動非常感興趣的人數為86人,占總人數的28.7%,對高爾夫運動興趣一般的人數為70人,占總人數的23.3%,對高爾夫運動不感興趣的人數最少,人數為48人,占總人數的16%。由數據可知,對高爾夫感興趣的人數較多,對于一般和不感興趣的人可以開展一些高爾夫活動,提高他們的興趣,讓高爾夫運動更加大眾化。
從“對高爾夫的了解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對高爾夫了解的人數最多,人數為123人,占總人數的41%,了解程度一般的人數為73人,占總人數的24.3%,非常了解的人數為65,占總人數的21.7%,對高爾夫不了解的人數最少,人數為39,占總人數的13%。由數據可以大多數人對高爾夫有一定的了解,建議開展相關活動,提高大家對高爾夫的認知。
對“學習高爾夫運動家人的支持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67人的家人會視經濟情況而定,占總人數的55.7%,最少的是不會支持為18人,占總人數的6%。由數據可知,學習高爾夫相對昂貴,一半以上的家人都要視經濟情況才能覺得是否支持學習高爾夫。
在研究過程中,對學校開展高爾夫球課程的參與意向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學校開展高爾夫課程,有241人會參加高爾夫球課程,占總人數的80.3%,僅有59人不會參加高爾夫球課程,占總人數的19.7%。由數據可知,如果學校開展高爾夫球課程,能極大的提高對高爾夫的認知。其中對“希望了解高爾夫的方式”的調查結果顯示,希望體驗練習場被選次數為214次,占總次數的31.9%.期待體驗室內高爾夫被選次數為225次,占總次數的33.5%,其次希望參觀高爾夫文化展被選次數為103次,占總次數的15.4%,希望參與高爾夫相關課程被選次數為86次,占總次數的12.8%,其他方式被選次數為43次,占總次數的6.4%。由數據可知,期望了解高爾夫的方式為體驗,而并非文字和圖片,大家希望通過體驗來更加深入了解高爾夫。
3.1.3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看法
對“是否了解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查結果顯示,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了解的人數最多,為142人,占總人數的47.3%,非常了解的人數為67人,占總人數的22.3%,了解程度一般的人數為53人,占總人數的17.7%,不了解的人數為38人,占總人數的12.7%。由數據可知,近年來推行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多數人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有一定的了解,應該繼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讓這種模式能更好的開展,有利于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合作。
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優點”的認知調查結果顯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最顯著的優點中, “專業對口,直接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被選次數略高一點,為261人次,占人數的87%, “專業知識更強”被選次數為254人次,占人數的85%, “校企聯系緊密,就業幾率高”被選次數為236人次,占總人數的79%,專業領域內師資力量強被選次數為227人次,占人數的76%。由此可見,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各大優點得到了大部人的認可。
對“高爾夫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的調查結果顯示,被選次數最多的是就業包分配,被選次數230次,占總次數的76.7%,師資力量強被選次數31次,占總次數的10.3%,教學方式被選次數26次,占總次數的8.7%,其他被選次數13次,占總次數的4.3%。由數據可知,大家更看重就業包分配的問題,想要運行好高爾夫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保證就業的穩定,就業保證后,能給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減輕很大的壓力。
對“師資力量的滿意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對學校目前師資力量滿意度認為一般的人數最多,為117人,占總人數的39010,滿意的人數為97人,占總人數的32.3%,非常滿意的人數為46人,占總人數的15.3%,不滿意的人數為40人,占總人數的13.3%。由數據可知,學校還需要師資力量更強,盡量減少不滿意的人數,讓學生有更加好的環境學習。
3.2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爾夫方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SWOT分析
3.2.1 S優勢分析
第一,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通過調研確定所需人才數量,通過簽訂協議,培養專業性更強的人才,考試合格之后,可以直接到公司企業上班,學生畢業之后很快能找到工作,并且適應工作,達到人才最大化的合理分配,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達到三方共贏。
第二,學校和企業用各自的教育資源和設施,共同實施人才培養計劃。師資力量更強,培養出的學生專業知識更強,專業領域內更加優秀,同時企業公司提供實習崗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的專業技術更強,更早的適應工作,讓專業性人才得到合理的分配,不造成人才的浪費。
3.2.2 W劣勢分析
首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的運用并不夠成熟,還有許多局限性,需要各個方面的支持,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需要大量的資金供應,設施不夠完善,師資力量不夠強,沒用成熟的理論指導,容易給學生造成依賴性,由于企業公司的實際情況,有可能導致所需人才人數變動,導致部分訂單式培養出的人才沒有實習或工作機會,所以還需進一步完善。其次“訂單”學生也面臨一些問題:部分“訂單”學生進取心不足;“訂單”學生再深造相對較難;“訂單”學生就業適應性較弱。政府還為出臺更好的政策鼓勵“訂單”學生,使學校、企業公司和學生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容易出現問題。再加上學校師資力量不夠強大,沒用足夠的理論知識支撐,場地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容易導致“訂單”學生質量不夠,達不到預想目標,從而導致學校和企業公司之間的關系破裂,“訂單”學生就業困難。還有部分人群對于高昂的學費無力支持,由于對高爾夫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不熟悉,使校企合作產生問題,難以進行。
3.2.3 O機會分析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型是一個機會,也是一種挑戰。“訂單式”人才培養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學校為了培養符合企業、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企業為了培養符合自己企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從這一點上來說,學校和企業有共同的目的,所以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機會,專業知識對口就業,大大提高了就業率和就業之后適應工作的能力。
3.2.4 T威脅分析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如此,需要政府的支持、健全的法律法規,企業的支持,學校的特色辦學和學生的積極性缺一不可。各地都在實施高爾夫方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和競爭壓力也大,即使簽訂了協議,日后其他院校的專業人才更優秀,企業有可能也會將你替換,到時訂單式人才在返校學校將會很困難,從事其他行業又沒有專業的理論知識支撐,造成再就業困難。
4 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爾夫方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開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許多人對高爾夫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不了解,興趣也不高,想了解高爾夫的方法普遍是體驗打高爾夫球,而不是看或寫文化展和書面知識。其次,校企合作不夠緊密,師資力量不夠強大,場地設施不夠完善,沒有成熟的理論知識進行指導,給學生造成依賴性,縱使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優越性明顯,但由于條件過于苛刻,難以實行。最后,在高爾夫方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最重要的還是就業問題,大部分人關注的知識學習完之后的就業問題,確保就業,達到三方共贏。
4.2建議
首先,要大力宣傳高爾夫,讓大眾了解高爾夫,產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開始,宣傳不僅僅是書面資料宣傳,應該更注重讓其體驗,唯有實際體驗之后才能產生興趣,而不是用枯燥的文字和圖片宣傳。等他們了解了高爾夫之后再講解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讓更多的人了解高爾夫方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其次,通過SWOT的分析,需要校企之間的練習更加緊密,由企業出資,讓設施更加完善,師資力量更加強大,簽訂協議讓合格的學生就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之間的聯系,建議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給予支持。
最后,要保證學生的利益,讓他們的家長安心,家長能看到孩子能順利就業,就會全力支持孩子,學校保證能培養優秀的人才提供給企業公司,企業公司保證提供資金給學校培養優秀的人才,將人力資源最大化的施展。
參考文獻:
[1]王軍.我國高爾夫球運動人才培養問題及對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
[2]許迪迪,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期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藝術科技,2019(02):88,97.
[3]盧玉志,趙冬暉,畢會娟.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8.
基金項目:(1)2016年郴州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編號:czssk12016054;
(2)2017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7]B249。
作者簡介:1.喻瑜(1987~),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
2.黃自強(1997~),男,學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