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婧
【內容摘要】思政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滲透到高職院校各專業課程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保證高職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成效,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也能得到增強,這給課程思政建設創造了有利契機。本文將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以探討和分析,闡述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夠大幅強化課程思政建設效果,促進高職學生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的穩步提升,從而為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 鍵 詞】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02-0052-02
現階段,課程思政建設已經成為了高職思政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促使該項工作更具有靈活性和實效性,顯著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思政教育,認識到自己的實際水平與職業目標之間的巨大差距,學生將會不斷努力,向著既定目標前行,致力于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一份力量。在此情況下高職學生的素質、知識、能力將會得到協同發展,他們的就業不再是難題,還會為社會創造極為可觀的價值,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得以真正實現,其在招生市場上也會更具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終將成為現實。
一、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高職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使其能夠明確國家未來發展方向,履行一名合格公民的職責,牢牢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堅定不移的跟隨黨的腳步,主動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通過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認識到時代和社會賦予自身的偉大使命,向著優秀人才的要求主動靠攏,高職學生就會成為有德之才,他們發揮的能量將會不可估量。在新時期高職思政教育必須要實施改革和創新,不能一味的沿用傳統,繼續將思政課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要媒介,而是應該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對于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的重要性,促進專業課程的有機整合,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力保障,致力于最大化的彰顯出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人才數量和質量。
(二)課程思政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高職思政教育目標的達成,通過創新思政教育內容和方法,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消除高職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抵觸情緒,高職思政教育效果也會達到更優水平。其次,課程思政建設符合師生之間有效互動與交流的要求,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學生也會大力支持思政教育工作,營造了教學相長的理想局面。最后,作為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他們受到社會上不良文化的侵襲較為嚴重,迫切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在遇到困難時也能有教師為其提供幫助,而高職課程思政建設與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相契合,教學資源被有機整合到一起,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學服務,幫助他們走出思維誤區,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學生的發展前景將會一片光明。
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觀念沒有得到轉變
扭轉傳統思政教育理念是加快課程思政建設步伐的必要前提,然而有些高職院校對于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不夠清晰,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仍將傳統教育模式奉為圭臬,使得課程思政建設受到了阻礙,無法發揮其應有效用。還有些高職院校將其他學校的課程體系照搬全抄下來,沒有體現出本校特色,校領導更是沒有關注該項工作的執行情況,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課程思政建設效果,高職思政教育質量也會一再下降。
(二)教學方法運用不當
很多教師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都運用了說教的方法,殊不知高職學生已經成年,他們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評和指摘,一味的指責只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讓大學生只想著和教師對抗,不能反省和改正自己的問題。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非常必要,會讓學生產生新奇之感,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然而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需要教師能夠與思政教育密切融合起來,否則只會讓課堂過于吵鬧,學生的思維被分散,無法領悟到思政教育的實質。
(三)教師專業素質不足
教師自高職思政教育中扮演著多重角色,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處于學生的視線之下,有些學生會將教師當作自己的榜樣,不自覺地加以模仿;同時,教師還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對學生進行觀察和引導,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傳授他們自我調節的方法,促使學生徹底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產生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知,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1.加強機制創新
第一,高職院校要明確課程思政建設是思政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將會充分展現出思政教育對于人才培養的巨大功能,推動思政教育效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基于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將課程思政建設擺在一個重要位置,確保學校全體人員都能夠形成合力,將教學資源予以科學配置,從而為課程思政建設予以全力支持。
第二,專業課在學生要學習的課程中占據重大比例,通過將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積極挖掘出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精神,將用人單位各個崗位工作要求告知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他們就會有目的性的加以改正,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必然會大幅提升。
第三,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應用現代信息與網絡技術,借助各種各樣的移動智能平臺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將發生在學生周邊的大事小情以及行業發展動態適時地推送給學生,還要與大學生共同討論社會熱點話題,聽取他們的心聲,并引導網絡輿論,讓大學生知道哪些想法是不可取的。思政教師可以在QQ、微信、微博上發布一些好人好事、先進標兵的動人事例,向學生傳播正能量,維護校園安全穩定。
2.打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為了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建設進程,需要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但思政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而且各個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也應該將思政教育當作專業教學的一部分,始終不忘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強化。這就要求在教師隊伍建設時能夠將以下兩個方面作為著力點:
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經常性的組織思政教師學習先進理論,保持思政教師隊伍思想的先進性,他們才能更好的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對于思政教師責任心的培養也不可忽視,要讓他們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可以根據學生個體發展需要制定與之相應的思政教育方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保駕護航。
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應該主動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加大對本專業學生的研究力度,通過多種形式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職業發展需求,幫助學生制定遠大的理想,督促他們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而不懈努力,整個班級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熱情也會空前高漲。
3.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
在教學評價體系建設上應該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既要由教學質量監督部門制定完善的考核指標,確定評價權重,促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落實,又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模式,打破傳統以考核結果來判斷學生學習效果的單一評價方式,更多的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此為依據調整思政教育計劃,確保思政教育能夠真正入腦入心。將評價結果運用于職稱評聘、項目申報和崗位流動,讓那些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有著突出貢獻的教師能夠有所回報。考慮到高職教育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實踐教學,需要在實訓基地和企業中進行,可以在這些場所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將會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注入勃勃生機,無論在專業課還是思政課上學生都可以獲得思想的熏陶和靈魂的升華,他們會認識到作為一名社會主義接班人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勇敢地肩負起祖國賦予的各項重任,最終成為社會創新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蔡風濤,黃麗梅,王慧峰.基于“互聯網+”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引導路徑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6).
[2]榮媛媛.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
[3]張曉偉,周勇,張成國,顏紫云,馬軍.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貴州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