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慧娟
(長安大學計劃財務處)
2012年,我國實現了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這一目標,教育經費連續多年持續增長。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校形成了以財政撥款為主,學雜費收入、科研收入、校辦產業上繳收入、捐贈收入為輔的多渠道籌資模式。經費總量的大幅增加,不同渠道資金使用要求的多樣化,國家對財政性資金監管的規范化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財務報賬是財務管理中最基礎的工作,財務報賬的繁瑣性和多樣性使財務報賬手續與流程更加復雜,報賬“難”的矛盾愈加突出。
隨著財務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一批新的財務信息技術如網上預約報賬系統、投單機等得以應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報賬壓力,改善了會計人員的工作環境,也極大的方便了報賬人員,報賬“難”現象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然而,與廣大師生員工的實際要求還存在一些差距。
報賬單簽批是財務報賬的重要環節,未經簽批不得報賬。由于高校經費來源多種多樣,使用要求千差萬別,簽批流程更是復雜多樣。除經費負責人簽字外,有些經費的歸口管理部門領導也有簽批義務,報賬單金額達到規定限額的,還需要提交財務部門領導或分管校領導簽批,復雜的簽批流程給報賬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現階段,多校區辦學已成為高校發展的新常態,負責簽批的領導分散在不同校區,校區間往往距離較遠,報賬單簽批時間成本較高。同時,負責簽批的領導通常身兼數職,開會出差類工作較多,增大了報賬人員的簽批難度,報賬單簽批效率比較低。
隨著國家對高校經費的監管愈加嚴格,對財務報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監管要求,財務規章制度更新頻率加快,相應的,財務報賬各項政策也持續更新。同時,財務報賬政策中有大量專業術語,對于沒有財務專業背景的報賬人員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報賬人員不僅需要研讀現有的各項財務報賬政策,還需要及時掌握頻繁更新的報賬政策,給報賬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報賬人員數量眾多且流動性大,不能及時獲取最新的財務報賬政策或對政策了解不深,因票據不符合要求、附件不全、超預算支出等問題導致報賬人員來回奔波,極易導致報賬人員對財務報賬產生抵觸情緒。
會計人員業務熟練程度存在差異,由于考核機制不夠健全,對會計人員的報銷量、錯誤率等指標考核不夠全面,出現“報多報少一個樣,報對報錯一個樣”的現象,不能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導致工作效率差異較大,單純增加會計人員的數量無法擺脫報賬“難”的困境。
種類龐雜的業務類型要求會計人員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掌握最新的政策要求。由于會計人員日常工作繁忙,平時集中培訓學習的機會十分有限,導致會計人員對規章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報賬過程中,核算口徑出現差異。
近年來,為盤活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規定,在規定時間內未執行完畢的資金將會被收回。為完成執行任務,高校出臺了各類措施加快資金執行進度,導致執行進度考核點報銷單數量激增。會計年末,各類資金均需進行財務決算,報賬單數量較多。在有限的時間內處理數倍于平時的報賬單,增大了財務報賬工作的壓力,激化了報賬人員與會計人員的矛盾,報賬“難”問題愈加突出。
引入投單機后,報賬人員遞交報賬單事不再受限于財務部門的工作時間和地點,大大提高了報賬的便利性。然而,由于報銷單投遞前未經會計人員初審,存在問題較多,從而導致頻繁退單。報賬人員取回被退回的報賬單,按照規定補齊相關材料后進行二次投遞,報賬單隨機分配給會計人員,會計人員需要重新審核,如此反復,無形中增加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在投遞、退單、再投遞的過程中,報賬人員需要跟不同的會計人員反復多次溝通,增加了重復勞動,降低了報賬效率。
簽批是“事財結合”管理模式的外在表現。建議按照教學、科研、行政、專項等支出類型梳理報賬簽批流程,在與學校相關管理部門溝通后精簡非必須的簽批環節,在不影響簽批效力的前提下優化簽批流程。
推行網上簽批,由報賬人員將報賬單相關信息上傳到網上簽批系統,簽批系統按照提前設置的項目簽批流程推送至相應的簽批人員。報賬人員可以隨時查看簽批進度,簽批人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簽批,給報賬人員和簽批人員提供便利。同時,為了提高報賬單填報的規范性,可以增加會計人員初審環節,提高報銷效率,極大的緩解報賬“難”問題。也極大地降低了報賬人員的抵制情緒,也更有利用同事之間的關系保持融洽.
財務部門及時收集報賬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逐一指出政策依據、報賬步驟、對票據的要求、報賬單填報說明及相關材料下載網址,按類別歸納整理后編制成報賬指南。為適應不斷更新的報賬規定,以半年為周期更新報賬指南,確保手冊具有時效性。同時,在財務部門網站上及時發布報賬指南、政策法規、服務流程,方便報賬人員下載查閱。
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宣傳新政策新規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代替專業術語,增強可讀性,鼓勵報賬人員主動獲取知識,在網絡平臺和新媒體上進行業務咨詢。針對涉及人員廣、持續時間短、發生頻率高的特殊報賬事項召開專題培訓會,邀請相關報賬人員參會,確保培訓取得實效。這樣也會大大提高報賬的效率,以便更好地投入其它項目工作中。
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能夠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通過競爭促進員工努力工作、不斷提升業務水平。制定公平公正、切實可行的績效考核辦法,對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進行梳理歸類并按照難易程度賦權,規定基礎工作量,設置錯誤率容忍度及懲罰標準,按月、季、年等周期進行考核,及時公布考核結果。
考核結果與績效獎金、評優評先等榮譽掛鉤,同時引入末位淘汰機制。對于考核優秀的員工,不僅要有物質上的獎勵,也要進行精神上的鼓勵,如設置每月最佳員工等。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員工,決不能放任不管,可通過取消評優資格、輪崗學習等方式督促其正視自己的問題,向優秀學習。試行績效考核,根據試行情況完善考核辦法,逐步形成考核機制。通過績效考核暴露出潛在的問題,推動業務流程優化,調動會計人員工作積極性,形成創先爭優、努力提高業務技能、積極進取的工作氛圍。
建議將執行進度考核節點及年末“封賬”節點適當提前,避免出現報賬“扎堆”的現象,同時,建議將月執行進度作為預算執行均衡性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引導報賬人員將報賬工作分散在每個月,避免出現考核節點集中報銷的現象,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針對報賬高峰期應提前做好預案。建立會計人員儲備庫,在報賬高峰期抽調儲備庫中的人員參加報賬工作,彌補暫時性的會計人員緊缺。聘請勤工助學學生或會計實習生進行業務咨詢,對報賬手續是否齊全進行初審,降低返工率。同時,在報賬高峰期適當延長會計人員的工作時間,實現當天投遞當天完成報賬,避免報賬單積壓。
為避免同一筆報賬單由不同會計人員審核導致的重復勞動,可采用“首接負責制”。會計人員審核報賬單后,在擬退回的報賬單上做標記,報賬人員通過投單機二次投遞的報賬單可根據標記分發給原會計人員,彌補投單機報賬模式導致的效率降低,便于會計人員與報賬人員進行一對一溝通,提高溝通效率,從而提高報銷效率。
財務報賬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供財務信息、制定財務決策的基本依據,能夠為高校管理者制定發展戰略提供數據支撐。財務報賬效率的高低、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高校財務管理水平,也影響了廣大師生員工對于教學、科研工作的積極性。高校應更新財務管理理念,主動作為,積極識別報賬“難”現象背后的問題,通過實行網上簽批、編制報賬指南、推行績效考核、分散報賬高峰、采用報賬“首接負責制”等措施,優化財務報賬工作,促進高校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