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誠
(湖北民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學已經成為高校教學與課程改革的主要陣地,教育部一流本科課程“雙萬”建設計劃的深入推進,將“停課不停學”的“臨時教改”轉化為長期的“質量行動”。在進行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高質量的線上教學資源進行本地化改造、探索線上“金課”的多重應用模式,打造適合本校學生、學情和培養需要的混合式課堂,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變軌超車”[1]?;旌鲜浇虒W不僅在教學形式需要延伸,在其育人目標和價值內涵上更需要協同發展,需要解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學形式,融合課程思政內涵,以《金融學》課程為例,進行教學設計研究。
混合式教學從形式上體現為“線上+線下”以及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補充的教學方式,通過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于學科特點,借助慕課MOOC等教學平臺,融合翻轉課堂、個性化學習等教育理念,達成線上新知識學習和線下知識內化的結合。其內涵包括了教學空間、教學時間、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的混合[2]。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從“互聯網+教育”到“智能+教育”的發展,從教學空間上將學生的學習空間從幾十平米的教室延伸到廣闊的網絡空間;在教學時間上將45分鐘的傳統課堂延伸到課前、課堂、課后全過程學習;在教學方式上將傳統講授法為主的面授拓展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在教學評價上將結果性評價延伸到基于大數據整合的過程性評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育這個主渠道,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3]將課程思政融合到混合式教學之中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環節。課程思政是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系統途徑,以課程為載體,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德育因素和價值資源,從“課程”角度來看,“課程”是“思政”的載體,將思政教育蘊藏在專業課程的知識傳授中,把價值觀培育和塑造融入課程,將育人的內涵落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4];從“思政”角度來看,“思政”是“課程”的方向。課程思政要充分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內涵,結合專業特點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協同推進。
融合課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學設計需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一步改革和創新,讓專業知識不再是安身立命的技藝,同時需要承載著豐富的社會責任和育人使命,回歸教育的本真,讓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深入融合,比翼齊飛,同向同行,最大限度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
其一、教學目標上牢牢樹立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除了傳統教學目標在知識、能力層次的提升,更要注重德育和情感目標的實現,將“立德樹人”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到專業課程教育,“育人””先“育德”。
其二、在教學內容上需要進行課程重構,結合課程德育目標在專業課程內容上尋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工匠精神等相關德育元素的“觸點”和“融點”,通過典型案例、對比分析等教學素材的設計運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傳遞給學生,觸動“心靈之弦”,讓學生在運用專業知識時“良久有回味”。
其三、在教學方法上讓育人方式將由外入內的說教式滲透教育,轉變為從學科專業知識中領悟。將傳統課堂的“滿堂灌””、“單聲道”轉變為百家爭鳴的“雙聲道”。當代大學生早已不再是容易被激情打動,僅憑幾句表揚就足以無所不能、斗志昂揚的懵懂少年,通過教學設計將德育滲透、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研習討論等方式讓課程思政建立在專業知識上,在情景中學、在做中學、在運用分析中學,讓課程思政融合到專業課堂中變得“有意思”、“都愛聽”、“真相信”,促進學生將所學、所感、所悟內化于心、融化于魂。
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融合點的發掘是課程思政的核心關鍵環節,也是融合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得以實現的主要難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隱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盵5]思政元素在專業課程內容上需要軟著陸、順理成章和潛移默化,更為“隱性”的達成育人成效。
在教學目標上注重知識、能力和價值情感的統一,突出價值引領的核心地位?!督鹑趯W》課程是經濟類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闡述了金融體系架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貨幣政策理論,是后續其他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也是現代金融理論思想構筑的開篇之題,其理論內容更多的是西方經濟思想的舶來品,在課程目標設置和價值引領上需要著重引導學生利用經典西方理論解決我國市場經濟,特別是金融市場發展中的現實問題。需要認識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取得長足穩定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因素,不能一味的執迷于西方理論。結合課程內容和實際經濟問題,引入“克強經濟學”、“供給側改革”等經濟思想進行對比教學,培養學生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和市場理論的認同感,提升運用課程知識分析我國實際經濟金融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內容上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融合課程思想元素,進行三類重構。其一,根據混合式教學內涵,從教學空間上將教學內容分為線上自主學習部分、線下課程講授部分;線上學習資源主要包括MOOC平臺課程資源和配套習題,要求學生在線上完成課程章節的基礎知識點學習,在線下完成核心知識的內化過程;其二,從課程知識體系上分為基礎核心概念知識、主觀應用知識、創新類現實案例分析,在應用類和案例分析上著重融合思政元素內容設置,比如在講授信用章節時,著重介紹我國古代商業信用的發展,古絲綢之路的產生到商周時期的錢莊。在講授貨幣章節時,介紹我國貨幣的產生和運用過程,如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從商業信用憑證發展為官方法定貨幣的過程,引導學生對我國五千年文明發展的文化認同和自信;其三、從課程活動組織上分為參與式學習講授、行為實驗類感悟、案例實踐類總結。讓學生在參與、感悟和實踐中運用課程知識,將說教式的灌輸轉變為學生為中心的領悟式,在過程中體會思政元素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比如在貨幣政策工具章節的學習過程中,分析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對經濟的影響,讓學生置身現實經濟現象,討論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介紹我國MLF、SLF等政策工具,并分析市場利率LPR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加深對到我國貨幣理論發展的認知和認同。
在教學過程中以BOPPPS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活動的開展。BOPPPS教學模式起源于北美教師技能培訓體系,以建構主義、交際法為理論依據設計的閉環式課程教學模型,該模型主要包含六個環節,分別為課程導入(Bridge in)、目標設計(Objective)、前測(Pre-tes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ion)、后測(Post-test)、總結(Summary),六個環節相互串接,有機構成了課堂教學框架,利用學習注意力曲線規律分環節組織課堂內容,結合學習成效金字塔理論,強調了參與式學習的重要性[6]。利用BOPPPS教學環節,融合課程思政進行混合式教學過程的設計,在各環節中嵌入對照試驗、過程性評價、內化知識、用中學等教學方法。表1展示了各環節的運用方法與目的。

表1 融合課程思政BOPPPS教學模式的運用方法與目的
導入階段通過實事案例、新聞報道等形式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上需要考慮目標實現的參與感、體驗感,教學目標的設置可檢驗、可評價、可操作性、能實現,讓學生有體驗感;將“立德樹人”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到專業課程教育;前測是混合式教學過程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應線上學習內容隨堂檢驗,督促學生線上學習;參與式學習是BOPPPS模式的核心環節,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參與式交互式學習,利用翻轉課堂、對分課堂思想,實現“內化知識”的效果;后測的形式可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靈活設計,可通過試題檢測、互評檢測; 總結階段對應學習目標分為知識層次、能力層次和德育思政層次,在知識層次上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總結,在能力層次上通過簡單案例進行延伸,在德育思政層次上,融合課程思政思想進行德育教育。
隨著高?;旌鲜浇虒W改革的深入推進,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成為了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質量行動”的主要抓手?;旌鲜浇虒W不僅在教學形式上需要延伸,在其育人目標和價值內涵上更需要協同發展,需要解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現象,讓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成為思政教育的“主戰場”和“主渠道”。融合課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創新,根據不同的課程特點,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潤物細無聲。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高校其他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