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梅
(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財務處)
新媒體具有交互性、開放性和隱藏性的特點,用戶可以使用新媒體匿名自由的發表各種言論,新媒體的用戶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擁有著不同的教育水平、不同的思想觀念、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信仰,也有的來自不同的社會體制。新媒體用戶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各不相同,在新媒體上各種思想和信息相互碰撞,既有很多積極正面的消息和思想,同時也存在著許多消極和負面的信息。很多發展的比較好的新媒體中有大多數的信息是由西方的強國提供的,西方的強國也掌握著新媒體的核心技術,有些國家利用先進的技術,趁機在新媒體中滲透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例如極端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等,會滲透到新媒體的各個角落之中。而大學生的思想還處于發展階段,思想還不夠成熟,不能夠全面客觀的考慮問題,很容易受到西方消極思想的腐蝕,很容易受到反動信息的影響,以至于質疑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制度,不利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不利于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媒體中還存在很多低俗的信息,關于暴力、兇殺,還有很多黃色信息,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的思想健康,這些不同的意識形態和消極信息都會為高校思政課程帶來挑戰。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和工作方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優先掌握著教育信息,對于多樣的信息,教師會首先進行篩選和處理,將有價值的信息傳授給學生,但是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學生能夠從新媒體上獲得多種多樣的信息,這就使得教學內容有時會落后于學生獲得的最新信息。傳統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往往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能及時的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新媒體上的各種信息會及時的更新,不斷的推陳出新,然而高校思政教學內容和工作方式更新的并不快,往往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創新較少,教學內容往往是教材中規定的、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對于學生的吸引力較少。學生能夠在新媒體上自由的匿名的表達個人的見解和看法,然而在現實的高校思政教育課堂中,學生往往并不能夠隨心所欲的表達想法,展示自我,因此,新媒體的發展使得高校思政教學內容和工作方式都受到了影響。
在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中,高校教師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和技能,并且具有較高的理論權威,學生們對于高校的教師十分的尊重和崇拜,這樣有利于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然而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們接受新鮮事物比高校的教師要快得多,因此很多領域中的信息大學生早已了解到,而高校的思政教師可能還沒有涉及。高校思政課堂上,很多大學生可能早已知道教師講解的內容,對于課堂上的思政課程內容缺乏新鮮感,而思政課程教師很可能由于不了解新媒體的使用,缺乏相關的技能,對新鮮的事物不敏感,無法做到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以至于高校思政教師的知識權威受到了挑戰和削弱。大多數高校的思政課程注重理論的傳授,學生們不太感興趣,大學生經常對社會上熱議的問題感興趣,然而高校思政教學者可能由于使用新媒體的意識比較淡薄,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需求。此外,新媒體上的信息繁多,真假難辨,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很難辨別龐雜信息的真假,因此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也為高校思政教師篩選信息增加了難度,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新媒體對于高校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思政教育者必須及時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利用新媒體上的信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教育者經常用“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很少有機會與教師溝通和交流,也不能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想法,而且課堂教學的內容缺乏新鮮感,不能從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出發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忽視了學生創造性與自主性的培養,傳統的高校四思政教育具有較大的被動性。然而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之中,高校思政教師可以與時俱進,及時的利用新媒體上豐富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利用社會上的熱點,迎合學生們的興趣進行教學,將枯燥的理論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結合起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思政課堂中的主動性。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通過辯論、討論、模擬等形式,讓學生在自由開放的氛圍中討論社會的熱點,充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思政教師既可以了解到學生的想法,也可以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更好的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重點的講解。同時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利用新媒體進行高校思政教育,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思政教育的平等性,使每個學生都成為信息的接受者和利用者,充分的利用新媒體上有價值的信息為高校思政教育做貢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使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思想品格,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媒體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也應該與時俱進,思政的教育工作者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及時的更新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為本育人”至上的思想觀念。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明確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思政工作者要了解大學生的心理,把握他們的需求,利用新媒體上的新思想、新觀念,豐富高校思政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思政課程的針對性,利用新媒體豐富課堂內容的多樣性,通過時事熱點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時針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的糾正引導,避免大學生受到消極思想的影響,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大學生中,幫助他們養成健康、完整、積極、樂觀的品格。
新媒體的信息數量大,范圍廣泛,傳播速度非常快,融入到了大學生的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高校思政課程就可以利用新媒體開發創造思政教育的新載體,利用新媒體將思政課程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中來。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以及各種各樣的手機軟件和網站,利用圖片、視頻、文字,傳播積極、健康、正能量的新思想,通過時事熱點的評論吸引大學生的關注、評論、點贊和轉發,拉近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好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領導學院和班級都可以建立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做到班務公開,及時的發布通知和公告,發揮好新媒介的教育服務功能。還可以利用聊天軟件搭建大學生思想交流的平臺,利用微信群、QQ群分享思想政治課程教育資源,同學之間可以進行交流分享彼此對事物的看法,教育者可以在群里為學生答疑解惑,也可以定期的給學生話題進行討論。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許多挑戰,例如新媒體會造成各種意識形態的碰撞,使高校思政教學的內容和工作方式受到影響,同時對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體時代也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很多機遇,高校應該利用新媒體革新思政教育內容,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同時依托新媒體創新思政教育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