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文 陳 麗
(1.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河北師范大學)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在各產業領域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拓展,成為引導產業變革的重要因素。農業作為河北省的重要產業,農業信息化與農產品加工業融合發展,必將成為我省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自古以來,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以農業為主的傳統產業作為河北省的重點產業,其發展水平整體較低、規模小,還未完全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農產品加工大部分處于初級階段。
2016年,北京舉行了“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情況座談會”,會議強調,農產品加工系統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信息化規劃引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2018年河北省農業廳發布的《2018年河北省農業信息化工作要點》(冀農業市發〔2018〕7號)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數字農業建設,推動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并從“大力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強智慧農業試驗示范區建設”、“開展農業電子商務示范”等10方面指出河北省農業信息化工作要點。
(1)自然資源優勢。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耕地資源總量大,土壤類型多。第二次全國土地資源調查統計結果指出,河北省人均耕地面積1.4畝,耕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35%,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農產品產業集群,為全國提供了豐富的優良農作物。
(2)區位優勢。河北省擁有發達的公路、鐵路及水路交通運輸網絡。根據河北省交通運輸廳港航管理局發布的數據信息可知,2018年河北省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1億噸,共完成11.56億噸,同比增長6.2%,居全國第四位,是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主要的對外開放港口。顯著的區位優勢為農產品的流通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3)勞動力資源優勢。根據統計局2019年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河北省2018年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為1360.1萬人,占就業總人數的32.4%,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人工成本相對較低,對于農業這種勞動集型產業來說,河北省具有明顯優勢。
(4)政府政策支持。據河北日報2019年6月報道,河北省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成為僅次于鋼鐵、裝備制造業的第三大產業,目前全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5%。2018年,3262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營業收入5223億元,占工業比重約1/6,其中糧食加工等食用類加工業占比約50%。農產品加工業帶動河北省1300萬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年增收360億元,已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1)農業設備自動化水平低。從目前河北省農業設備自動化整體水平來看,農業生產效率不高,農民收入水平總體較低,主要局限于農業機械設備引進能力較弱,農業設備自動化水平較低。
(2)農業科技支撐薄弱。相關數據顯示,河北省的農業科技貢獻率與國內發達省份存在一定差距,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加之農民的專業知識薄弱,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較差,導致推動農業信息化的科技支撐十分薄弱。
(3)農民規模化生產的組織程度低。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河北省農村勞動力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僅有40%左右。受限于整體偏低的農民文化水平,農民的規模化生產意識較弱,農業發展基本以“戶”為主,難以形成規模,導致我省農業的規模化生產組織程度較低。
從近幾年我省各市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來看,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銷售的網絡化渠道明顯拓寬,“互聯網+農業”的模式逐步得到推廣和實踐。尤其是部分大中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首先實現了產品生產、加工、制造全流程或半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為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起到了引領作用。目前,我省的農產品銷售網絡化渠道拓展,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通過淘寶、天貓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銷售農產品,實現業務云端遷移;二是通過自建行業類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網上銷售、物流、招商等業務;三是針對不熟絡電子商務運營,又能看到電子商務前景的企業,開展的委托運營商代理電子商務銷售業務。
目前,河北省農業設備自動化整體水平較低,農業機械設備引進能力較弱。但是,隨著制備制造業自動化水平的提升,河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也在不斷地進行生產線自動化改造。部分大中企業在揀選、包裝、碼垛、倉儲及配送等環節中實現了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對我省農產品加工業裝備自動化水平的持續提升起到了重要引領作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辦公軟件系統的升級改進,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始在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庫存管理等經營活動中,廣泛應用信息化辦公系統,如ERP、OA等經營管理系統,CAM生產制造系統,SRM供應鏈管理系統,CRM運維服務系統。由此可見,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經逐步意識到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看到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優勢,正在積極轉變企業發展思路,推動企業業務流程再造。
農產品加工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主要涉及軟件系統開發,信息化改造、智能裝備更新以及后期的運維服務等。尤其是電商銷售需要大量的宣傳推廣費用和物流費用。然而,農產品加工業屬于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的重資產行業,企業融資問題是阻礙企業推進信息化轉型的因素。因此,企業在信息化轉型方面的投入往往無法按預期到位。
農產品加工業信息化轉型要求配備高質量的高新技術人才,包括在信息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電商銷售系統的運用和維護、信息化設備的使用等各方面,既懂經營管理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但目前我省的實際情況是,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專業信息化人才資源總體匱乏,加之河北省工資待遇較低,且這部分人才從思想意識深處普遍不愿意去農產品加工企業聚集的三四線城市發展,導致河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人才配套水平較低,面臨人才難求的重要問題。
政府資金注入是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國家財政、社會資金及第三方金融機構的融資擔保等手段,為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信息化轉型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同時,農產品加工企業也應積極響應政府關于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相關政策要求,主動推進電子商務、智能制造等現代化農產品運營模式,為我省農業信息化整體水平的提升做出貢獻。
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把信息化管理與生產流程再造相結合,借助于大數據篩選資源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加快企業信息化轉型。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ERP、CRM、SCM等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企業采購、生產、銷售、質量管理、業績考核等信息的全面集成。
鼓勵省內高校制定農產品加工信息化人才培養方案,設置適合于為農產品加工業信息化轉型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的關鍵人才,可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實現人才轉移的無縫對接。政府方面可通過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信息化人才培訓工程,以能力提升,以素質拓展為基點,以獎勵為激勵機制,提高農產品企業員工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同時,加快發展面向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提高行業信息應用系統的研發與升級。
盡管我省農產品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逐步提升,應用范圍逐步拓展,但較之于發達省份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應進一步發揮我省市場資源和第三方平臺作用,培育多元化農產品加工業電子商務市場主體。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采購、銷售、資源拓展等業務上云,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的大數據資源,提升精準營銷能力,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網絡營銷新模式。
近年來,隨著5G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將工業互聯網建設推向高潮。河北省農業產品加工企業也應緊跟我省發展步伐,積極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實現數字化車間改造。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基于互聯網的眾創設計,采用網絡眾包、服務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開展農產品加工企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建設工作,加快推動農產品加工制造環節的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實現生產過程數字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