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萍
【摘要】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的延伸,是提高學生對概念理解及獲得數學方法的重要途徑,是學好數學知識的基本保障。學數學的過程其實也是“做中學”的過程。而在現實中職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拖欠、抄襲、敷衍甚至不做作業的情況屢禁不止,作業的低效現象已是一種常態。急需教師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關鍵詞】數學作業;低效現象;有效性
數學作業是學生對課堂知識重新建構、整理、鞏固的過程。也是教師檢測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手段。所以想要學好數學,作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中職數學作業存在的低效現象
(一)學生做數學作業低效
學生在平時做數學作業時,存在如下幾種低效現象:
1.抄襲現象
很多學生在自習課的時候寧愿看小說,講空話,睡覺,也不愿意做數學作業,等作業要上交了,就匆匆忙忙抄襲別人的作業。
2.敷衍現象
有些作業草草了事,步驟混亂。
3.拖欠現象
有的學生對數學作業能拖則拖,能欠則欠。只要教師不催,總拖欠著。對錯題置之不理很多學生把數學作業看成任務。完成就好了。教師發下來的作業塞進課桌,從此不聞不問,對作業中的錯題不去關注。
(二)教師作業布置、批改、講評低效
從教師布置、批改、講評作業的情況看,也存在很多“低效”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作業布置隨意,作業形式單調,作業批改隨便,作業反饋缺失,作業評價單一。
二、中職數學作業低效的原因
學生本身基礎較差。
學習態度不明確,學習習慣欠佳,在一次一次挫敗中給自己建立了“我學不好數學”的思想。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對基礎的要求比較高。有些學生確實存在“聽不懂”“不會做”的現象。
很多教師對學生作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無論布置,批改,反饋都形式單一,不夠重視。
三、提高數學作業有效性的策略
基于以上對中職數學作業低效的現象與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提高課堂作業有效性的策略:
(一)讓學生意識到數學作業的重要性
上好作業教育的第一課。教師在接到一個新班級就要讓學生在思想上注重數學作業,講明對作業的要求,并嚴格執行要求,教師的重視能帶動學生的重視。
(二)完善措施,使學生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讓課代表做好兩個記錄:1.記錄上交情況;2.記錄教師對每個同學作業評價的。
(三)作業設計內容適量、有梯度,供學生選擇
首先,作業要精選。課堂教學要配合作業,作業的設置應讓大多數學生在認真聽了一節課后,能獨立完成作業,這有助于建立學生的成就感。其次.在作業難度與梯度把握上.要符合學生的真實情況,既能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做出來,也要讓基礎好的學生有所收獲。然后,作業的布置過程中應體現積累原則。所以,除了本節課的作業,應加入前面的內容,逐步積累知識,穩固提升,防止學生遺忘。
(四)及時批改、反饋和講評
數學是一門基礎文化課,每節課的課后都必須有作業。對作業的批改要及時,最好在下節課之前完成。首先要對錯題做總體分析,哪些題目學生錯得比較多,難點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學生哪個知識點掌握得不好。其次采用多樣的作業評價方式。對學生的作業不要只是打勾勾叉叉,寫個日期。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作業的重視。可以對他們在作業旁邊的解題過程詳細地批改,用圓圈或文字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錯在哪里。偶爾在作業的最后寫一句評語,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激勵。
(五)用好錯題本
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出錯是在所難免的。一道題的錯誤是他某方面知識缺失或對知識有錯誤理解的表現。如果對一道錯題置之不理,可能后面會出現一堆錯題。所有教師首先要看重學生的錯題本。不能讓準備錯題本流于形式。教師應該在怎樣用好錯題本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比如,“每周做一次本周的錯題”“用不同的記號表示你對錯題的掌握程度,方便你下次復習”等。但是僅有指導還不夠,還必須讓學生切切實實去做。每周收一次錯題本,檢查學生完成錯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等第評價,不符合要求的重做等。
(六)說題
筆者所帶的班級,每周會組織一次基礎題的過關測試。發現有些學生雖然某道題目的答案是對的,但中間的步驟不合理。所以教師可以在課余抽時間,讓學生對某些題目進行“說題”,說說解題思路是什么,依據是什么等,在說的過程中,讓學生加深理解。
總之,作業低效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們要深入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對策,切實提高中職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邢介進.新課程理念下數學作業策略[J].中小學教育研究,2008(12)
[2]徐國慶,陸素菊,賀艷芳,濮海慧.職業技術教育學科的國際發展狀況分析[J].職教論壇,2018(1)
[3]邢靜,溫寶琴.高職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17)
低效課堂是指以前教學滿堂灌、低效能的“學生不愿聽、教師講得累”的傳統性的課堂。低效課堂費時多、效果差,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培養、理論與社會生產實踐脫節問題嚴重,甚至違背我國中長期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是教育界急需解決的教育教學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