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華
(廣東省汕頭市金隴小學 廣東汕頭 515061)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類的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理論性,學習時,若運用傳統的講授教學法,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1]。而微課能針對性地傳授科學知識,還可以協調好教與學的關系,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構建高效課堂。因此,本文解讀了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價值,分析了微課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原則,制定了有效構建的具體路徑。
在傳統的科學教學中,在開展課堂活動時,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被動探索的狀態,在這種模式下,師生關系緊張,缺乏互動,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被調動起來。而微課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更新和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展示課程內容,在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同時,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欲望,既可以增強學習體驗感,又可以落實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能使其自主、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索,提升自身科學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和推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不僅要促進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2]。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時有較強的依賴性,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師的引導展開學習,很少自主進行學習探索。而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將所學內容進行層層安排,在啟發引導的過程中,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發到學習群,使學生根據微課課件的指導結合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自主預習。同時,在課堂講解時,對于重難點,還可以利用微課,在啟發引導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欲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素質教育要求,在教學時要重視學生知識、能力、品德的協調發展,要想建構高效課堂,除了要發展學生的智能水平,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就是說,在應用微課輔助教學時,要遵從啟發引導的原則,讓學生通過課件指引,發現其中的問題,進行問題探索、學習,促進深度學習,在層層引導中,實現高效探索,在啟發的同時,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利用微課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旨在在有限時間內,獲得高效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3]。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所面對的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學質量有著緊密的聯系,也就是說,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在應用微課,設計微課課件時,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貼近學生的學習水平,圍繞實際生活經驗和思維特點,設計課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能夠自主、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究,實現高效指導,提高學生科學學習質量。
預習是教學的開端,也是提高課堂學習體驗感的關鍵,更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為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習能力,可以用微課引領預習,在線上指導的同時,了解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使教學設計更貼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線下高效教學做鋪墊,實現高效探究。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常用的工具”內容時,旨在讓學生了解工具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完成工作,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常用工具的結構和功能,使其學會選用不同的工具解決實際問題。對此,在預習時,可在微課課件中展示以下生活情境:爸爸準備拔釘子,波波幫助爸爸找工具。
思考:應該選用哪種工具(課件中展示剪刀、鑷子、小刀、老虎鉗等)
在情境播放的過程中,布置以下預習任務:
1.選擇日常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工具,觀察其結構,說一說它的用途有什么。
2.如果不借助工具,你是否能夠順利完成擰螺絲、剪紙、開瓶蓋等活動?說一說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應該運用什么工具。
讓學生根據微課課件就預習任務進行自主探究,隨后在微信交流群中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在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同時,設計教學內容和課堂活動,在高效預習指導中,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重點解析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以往對重點知識的講解都是以重復的講、重復練習為主,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為構建科學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學習體驗感,對于重點解析,可以利用微課為輔助,促使重點內容動起來,在直觀展示、形象引導的過程中,設計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重點。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月球”內容時,重點是讓學生從月相變化的記錄中發現月相變化的規律,同時通過實驗理解月相變化的原因。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教材中警察小偷交流的視頻,在動畫播放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警察說小偷是在說謊”然后按照農歷順序把月亮的形態從初一到三十通過flash動畫的形式進行播放,讓學生觀察分析月相變化的規律,根據月相圖,對形狀變化—月弦變化—位置變化等進行自主探究,引導其思考:為什么會產生月相變化?在微課解析重點的基礎上,設計月相成因模擬實驗,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探究,在實驗中以月球黑的一面代表照不到太陽的一面,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太陽。分析月相成因。在微課解析重點,自主探究參與的過程中,實現高效思考、高效互動交流。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又可以構建高效課堂。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科學教學中,通過實驗探究,可以促使其認識科學本質,培養科學探究精神,提高實驗動手能力。但是,在傳統教學中,對于實驗都是教師演示,學生模仿而展開,在被動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很難實現高效教學。因此,為建構高效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輔助實驗教學,在課件中公布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實驗安排,讓學生借助課件以組為單位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實現高效操作。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設計與制作:潛望鏡”時,是利用光的反射來展開,旨在使學生通過動手,認識科學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對此,在微課中,教師可以設置潛水艇、工作人員利用潛望鏡工作的視頻情境,在切實觀看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潛望鏡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2.制作潛望鏡需要什么材料?
3.需要使用幾塊鏡子?
4.鏡子安裝在鏡筒的什么位置?如何安裝?
然后讓學生根據微課課件設計潛望鏡制作方案,就材料、方法、設計意圖、結果等進行分析,根據微課設計實驗報告單,在微信群中就實驗報告進行交流、修改,隨后在實驗教學時,由教師為其提供相應的實驗教具,利用微課播放實驗操作步驟,讓學生根據微課課件,以組為單位,以實驗方案設計為輔助,自主進行實驗。通過微課輔助,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主動動手、切實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實現高效操作,提高動手能力,提高實驗學習體驗感,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復習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要重視復習,培養學生自主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為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做鋪墊。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構建思維導圖,在課件中,以導圖的形式直觀展示所學內容,在層層關聯、遞進引導的過程中,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清楚的了解,讓學生自主根據導圖和實際學習能力,安排復習任務。例如,教學四年級“人體的司令部”的科學內容時,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大腦功能區域,激發其探究人體大腦奧秘的欲望。在復習時,對于各個知識點的復習可以以思維導圖作輔助,如在認識腦的結構與功能內容時,復習時,可在課件中展示以下導圖:

通過思維導圖的構建,引導學生對各個重點知識內容進行復習總結,隨后,讓學生以導圖的形式規劃復習計劃,如在課件中,可以以人體的司令部為核心,以測試我們的反應、大腦的作用、愛護我們的大腦為分支,讓學生根據分支完成復習,補充和完善導圖。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掌握高效的復習學習方法,又可以促進其思維發展,在微課引導復習的過程中,促進高效學習,構建高效課堂。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學中,作業都是以書面作業為主,統一內容、統一要求,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降低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因此,為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可以以實驗為輔助,用微課設計項目探究任務,讓學生根據微課引導進行作業探索,從而提高其自主完成作業的興趣,提高科學教學質量。例如,學習六年級上冊“網絡課堂——探索恐龍滅絕的原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微課課件中導入恐龍種類、與恐龍相關的視頻等,通過視頻激發學生的作業探索興趣,在課件中預留“恐龍滅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分析,以組為單位,引導其通過網上查閱、閱讀相關書籍等,真正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然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小組就自己所搜集的內容、原因分析、驗證猜想過程等進行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進行溝通、點評,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科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
微課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是基于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進行的優化、設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創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微課教學技術的應用,將重難點細化、強化、質化,讓學生在微課的輔助下,能夠自主、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究,使其在習得知識的同時,獲得能力。通過對課前、課中、課后、作業預留等教學環節的優化,實現高效教學指導,促進高效學習,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