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宇
為了盡早實現國家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大學創業實踐教育需要各高校在大學生創業實踐過程中大力推進創新創業,這也為當今高校創新教育符合社會治理新變化,以期適應經濟發展新態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創新教育的新期待。在現階段我國高校狠抓創新創業工作,在各行業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效,但距離打造出制度健全、運轉良好、管理科學、效果明顯的創新型社會、創新型國家的高標準要求還任重道遠。如何推動創新創業在橫向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縱向上讓全社會享受到創新創業的紅利,在社會掀起新一輪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高潮,成為了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面臨的全新課題。廣大的高校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青年軍主體,是社會建設儲備軍、中堅力量,思想新,觀念新,對社會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更敏感,對創新創業有著新思維、新視角,擔負著創新創業新生代力量的重任,提高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引領他們在社會各行業創新創業發揮作用,是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能走到什么程度的關鍵。高校是優秀大學生培養、成長的搖籃,承擔著提高廣大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任,培養出能敏銳發現、創造社會發展中的新契機、新領域、新行業、新模式,具有良好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是創新高校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目標,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了思想與保障。
伴隨著高校生源的逐年擴招,每年高校畢業人數只增不減。在當前經濟環境遇到較大困難時,如何全社會多渠道有效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提高大學生實際就業率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面臨全新重大課題之一,成為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就業是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源與動力,是民生之本,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新刺激企業前進,鼓勵大學畢業生勇于創業,積極就業,迅速成長,適應社會,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是實現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就業率低的戰略性舉措。創新高校通過為大學生大力開設、推進相關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具體創業教育課程,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納入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來,貫徹“迎進來,走出去”的方針,聘請成功企業家到校作報告,剖析企業的發展需要,對學生的創業實踐項目進行針對性指導,對創業的學生給予資金和場地的支持等舉措,同時積極學習借鑒其它創新高校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成功經驗。大學教師與學生走出去,走到其它高校、走到企業、走到社會,通過實地的觀摩學習,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制定出適合學生自身條件、符合專業發展的措施,使其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我國現有的就業壓力。
現階段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要積極貫徹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展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教育教學內容、體制改革,隨時隨地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明確培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全方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持續前進發展、進步的人才支撐體系和儲備力量。高校要優化專業結構,改革教育教學內容,增強實踐課程比重;還要對教師加強培訓,增強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和授課效果;還要在教學科目內新增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課程,以供有創業需要的學生進行學習,選修相關科目。在教學的環節,建立教師考核激勵制度,鼓勵老師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形成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合力,讓大學生真正投入到創新創業中,早日實現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
現有文獻關于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培養體系的研究主要從提高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和構建創業實踐教育模式兩個方面出發。張志平在《涉農專業大學生農村創業能力培育的路徑》(2014)中指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優化專業理論課程體系、加強學生創業心理教育和輔導、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創業高校支持體,將創業實踐能力培養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提升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肖貴平(2017)認為高校應從產、學、研、用四個方面來加強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的培養路徑,提高高校創業實踐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沈云慈(2014)認為要聯合企業出發,構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內在創新創業品質,優化學生的創業思維、角度,使學生能夠在充滿機會和選擇的社會里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其獨特的貢獻。郄艷麗、羅二敏(2016)認為,要培養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高校需要構建: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科研項目體系等三類體系,為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助力。謝瑞杰(2016)主張若要提高大學生創業教育水平,需要建立:實驗課、實訓課程與國家職業資格證考試高度結合—課證結合、課程設計與相應學科競賽緊密結合——課賽結合、畢業設計與科研課題相結合——學研結合、創業活動——學創結合等四種教學模式,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基于此,本文參考美國大學創業實踐教育體系特色,結合高校實際情況,構建一套多方面、多維度、多層次體現教育針對性、模式性、適用性、階段性、層次性的廣譜式創業實踐教育體系——高校大學生“PSL”創業實踐培養體系,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環節在高等教育中多角度、全方位覆蓋,為高校創業實踐教育提供理論依據與發展方向,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出高素質、業務精、能力強的綜合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綜合相關研究現階段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體系,對高校創新創業教學內容進行了頂層設計,提出了大學生三個模式(Three-Patterns)、四個階段(Six-Stages)、三個層次(Four-Levels)創業實踐教育體系理論構想,這三方面內容共同構成了廣譜式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體系模型,簡稱“PSL”模型。創業實踐教學的三個模式是指創業實踐教學聚集模式、磁鐵模式和輻射模式;創業實踐教學的四個階段是指大一階段、大二階段、大三階段和大四階段;創業實踐教學的三個層次指因“業”、因“群”、因“材”施教。
1.三個模式(Three-Patterns)。三個模式是指創業實踐教學聚集模式、磁鐵模式和輻射模式,不同的模式適用于不同學生群體、不同創業課程學習和不同創業活動。
聚集模式即傳統的創業課程教育,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創業基礎等相關基礎創業課程,系統、理論地對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教學和指導,通過基本課程提升學生的創業技能。磁鐵模式即根據學科專業特色開設小規模創業課程、講座或經驗分享座談會,使得本專業及本專業以外的學生也能從創業教育中獲益,激發并訓練指導來自本專業以外的學生的創業創新活動,經管類學院可根據本院特色開展金融財務、投資管理、市場戰略等課程,吸引全校范圍內的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培養其財務金融意識,同時通過這個專屬平臺促進本院學生和其他院學生的交流,推動創業團隊的組建。輻射模式即開展相關創業實踐活動,舉辦創業比賽、開展名企行等實踐活動,營造學院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創業氛圍、建立創業文化,使學生正確看待創業,調動學生創業的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學生的創業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使創業實踐教育活動在學校范圍內對學生達到耳濡目染和點滴滲透的效果。
總之,不同的創業實踐教育模式是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創業實踐教育而設計的,選擇合適的模式開展創業教育能使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學生主動性更強,效果更顯著。
2.四個階段(Four-Stages)。四個階段即大一階段、大二階段、大三階段、大四階段。
大一階段是創業教育的開端,由于大一新生剛入學,對本專業就業前景認識較少,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因此可針對剛入大學的新生設置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導論等課程,引導他們了解本專業就業方向;同時開設創業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素養,打好基本的創業理論基礎;也可舉辦創業分享交流會,通過創業模范的榜樣作用,提高學生的創業興趣。大二階段學生開始了專業課的學習,不斷開拓專業視野,可開展與本專業相關的學科知識競賽活動,嘗試申請相關科研項目等,加強學生的專業理論學習,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同時依托學院開展校企聯合實踐活動,參觀校企實習基地,進行校企聯合項目,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還可以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帶動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業比賽,設計創業方案,培養、開拓學生的創業思維,豐富創業實踐經驗。大三階段的學生開始面臨就業方向和職業選擇問題,為此,學校應側重就業創業分流指導,同時將這一階段的學生分為就業型、創業型和深造型三類,根據學生學習專業方向的不同開展與就業方向一致或相似的創業實踐教育活動,如舉辦考研經驗分享會給考研的同學,幫助他們確定考研目標學校,合理備考。開展就業分享會,企業招聘會,發布實習機會等,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偏好和自身條件進行合理的職業選擇,同時參與實習,積累工作經驗。針對創業型的學生開展一對一的創業指導,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解決學生創業困惑,同時學習優秀創業案例。大四階段的學生一部分已明確未來目標,一部分還在猶豫不決,此時應引導學生盡快進行未來職業規劃,同時對就業受挫,考研壓力大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端正就業創業心態。對就業能力弱、有迫切就業需求的學生還可針對性開設求職面試技巧等方面的實訓課程,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面臨技能、專業適應能力、就職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綜合就業競爭力。學校也應針對這一學生進行就業創業責任意識教育,引領學生產生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因此,四個階段即在學生在校的不同時期,針對他們每個時期的不同需求進行不同層面、形式、內容的創業實踐教育,以切實幫助學生為目的,提高學生的創業興趣,進行合理的就業規劃和選擇。
3.三個層次(Three-Levels)。三個層次即因“業”、因“群”、因“材”施教。第一個層次為因“業”施教。即大學生創業實踐的教育應引導學生從自身專業出發,發揮學生專業特色,展示學生專業技能,針對性開設具有專業特點的創業實踐教育活動。從專業角度出發開展創業實踐教育,舉辦學科專業競賽,使學生通過對專業學習的實踐,從專業優勢角度出發創業,提高學生創業的競爭力,充分讓專業優勢得到發揮。第二個層次為因“群”施教。即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應以學生興趣進行分類,將有同一創業興趣、創業偏好的學生進行集中培訓,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充分發揮學生興趣愛好,尊重專業特長,對組建的創業團隊進行有宏觀的指導、靶向性培訓,對其開展的活動作引導性開展,充分發揮學生創業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動性。第三個層次為因“材”施教。主要是基于個體差異以及個體需求設計的,創業實踐教育還應體現在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發揮長處,充分鼓勵學生進行專業融合,鼓勵不同專業、不同特長的學生組建創業團隊,學校可通過搭建創業交流網站等平臺,給不同專業學生溝通提供便利。
綜合以上,高校應充分根據學生特色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實踐教育活動,讓創業實踐教育效用落到實處、落到細節,讓學生在創新創業的實踐教育活動真正成長起來,為學生的能力插上提升的制度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