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旺
(中鐵十四局海外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在境外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稅務風險的誘發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法律法規、機構設置、政策環境等,施工單位應該立足自身實際,結合工程所在國的具體情況,對工程施工中的稅務風險進行深入分析,為風險的管控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施工企業境外工程項目主要面臨稅收法律風險,主要是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與我國的稅法存在差異。其次面臨機構設置風險,主要是不同性質的境外機構設置所面臨的稅收政策不同,需要考慮項目所在國以及國內稅收政策的雙重影響,確保機構設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證相關機構功能的有效發揮,對稅務風險進行規避。最后面臨合同報價和合同條款風險,主要是合同條款的合理性及完善性方面,避免報價漏項和報價失誤,重視合同簽定全過程。
境外工程承包項目實施過程中往往存在對當地的稅收制度和國際稅收體系缺乏了解,對征管嚴格程度估計不足的問題。我公司位于多哥某項目在日常運營中沒有及時整理稅務資料,稅務機關突擊審計時發現上一季度的納稅申報無法提供準確明晰的文件和數據支持,結果遭到稅務機關嚴厲懲罰。
這部分風險主要是指施工企業缺乏境外財務稅收管理人才,沒有專人負責稅務工作;境外財稅人員培訓體系不完整;總部沒有及時向境外機構進行指導,或者當地財稅人員漠視公司內部的稅務文件、指導意見,未按照總部的規定去執行稅務處理;當地財稅人員對于新的、不明確的涉稅事項,沒有咨詢主管稅務機關的意見,也沒有向領導請示,而是自作主張,導致操作嚴重失誤、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時才與總部溝通。
海外工程承包項目在經營決策伊始即對稅務有著重大影響,而我們反而往往會忽略這一環節。
中國公司在投資東道國的子公司賬上列支的成本費用擁有完整的合同與合法的票據,按照當地稅法規定允許扣除,但當地稅務機關要求進行納稅調整,補繳公司所得稅。
根據企業風險管理原則要求,特別是成功的施工企業境外工程項目稅務風險應對中要平衡把握風險全面性原則和重要性原則,這樣能使風險應對更加有效、高效。這要求我們首先要對施工企業境外項目所在國別市場進行劃分選擇。
對全球境外施工市場進行一個簡單劃分的話可以分為:美洲(包括南、北美洲)、歐洲、非洲、亞太、中亞和西亞、南亞、澳洲(即:大洋洲)。美洲、歐洲和澳洲市場,一是地方保護比較嚴重,二是對外來企業門檻要求較高,難以進入,即使進入也未必能有好的經營結果。亞太、中亞和西亞、南亞市場,相對門檻沒那么高,但這些市場國家本國的企業也較多,競爭激烈,即便有機會進入且拿到項目,項目本身的含金量也不高,況且這些國家的政治復雜多變,極容易對項目的執行帶來沖擊。施工企業境外工程項目承包中對于市場的選擇,首先要從自身的綜合實力出發,結合企業自身整體戰略選擇適合且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市場。
施工企業境外工程項目所在國別市場劃分,主要是根據所在國對施工技術門檻要求程度、面臨的稅務風險敞口不同,并結合施工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即在確定企業風險偏好的基礎上,將企業的總體風險和主要風險控制在企業風險容忍度范圍之內,企業應對不同的國別市場采取不同的稅務風險應對策略。
如中鐵十四局在南美厄瓜多爾市場工程項目管理中,因其完善的稅法體系及嚴厲的懲罰措施,我們需要高薪聘請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幫助我們規避稅務風險;而在西非貝寧等國較為松散的稅法管理體制下,并結合項目自身規模較小的特點,我們遵循重要性原則,只聘請當地小會計事務所會計師進行稅務統籌,以降低整體稅務風險管理成本。
目前施工企業在國際市場中承包模式主要采取設計-采購-施工(EPC)總承包,這種模式下要求企業從不同工程周期進行風險應對。
境外工程承包項目從跟蹤階段開始,就要對項目所在國家的稅制進行充分調研,調研重點包括:項目所在國與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稅收協定;項目所在國的稅法體系,重點關注與項目有關的稅種,關注稅收優惠條件及申請辦理條件、流程等。在此階段特別注意的是,當進入一個新的國別市場時萬不能將臨近國度或者其他國別市場稅務經驗用在新市場,一定要深入了解這個新市場所在國的稅法制度體系,對癥下藥。
企業要認真研究招標文件,明確項目所涉及稅種應由哪方負擔 ,如果由承包商負擔,則需仔細計算各項報價方案的稅收成本,比較確定最優報價策略;如果免稅則弄清免稅的條件及辦理流程等;對于合同額較大且國家重要工程項目,應當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
在業主同意的前提下,可根據EPC合同的特殊性,對合同進行合理拆分,比如,做大EP部分比重,做小C部分比重。此種合同拆分辦法在我公司哈薩克斯坦施工中有所涉及,采用了降低的所得稅率,收效明顯。最后合同稅務條款及總價確定后,要選擇最優的簽約主體簽訂商務合同,使得項目稅負最低。
4.3.1 境外稅務管理本土化
企業除了要聘請合格的海外財務管理人員外,還需聘請熟悉當地稅法、工作嚴謹、恪守職業道德的當地會計師,讓其協助審核和編制當期稅務部門要求報送的各種稅務報表及稅務業務的處理。境外稅務管理本土化后容易通過當地稅務部門的審查。
4.3.2 協調好與當地稅務部門的關系
由于各個國家稅收征管方式的不同,稅收執法部門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對稅收政策的理解也有差異,這也是上述國別市場差異性所描述的,所以,境外工程承包企業要處理好與當地稅務部門的關系,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具體要求,及時獲得相關信息,使稅務管理方案能夠順利的施行。
4.3.3 建立適應國內、國外管理的兩套財務核算體系
對同一經濟業務而言,兩套賬在入賬形式、入賬內容、成本范圍、納稅基礎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僅僅是采用的兩種不同形式的財務處理,但在會計核算對象、核算遵循的原則等方面實質是相同的。兩套賬的設立保障國內財務管理需求的同時又大大方便了當地納稅工作的進行。
4.3.4 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稅務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企業可根據各自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開發一套先進科學的稅務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便于總部對各地子公司的稅務風險進行管理,便于各地子公司的稅務管理人員安排申報工作。
境外項目結束后,要進行納稅清理,查找工作死角,及時繳納各項稅款,消除被罰款風險;配合當地稅務稽查工作,及時取得完稅證明;對于項目相關的稅務單據要進行存檔整理。對整個項目實施階段的稅務籌劃工作進行總結,為后續項目借鑒。
綜上,筆者通過自身中鐵十四局海外工作經驗,對施工企業境外項目稅務風險起因及相應的應對策略進行了簡要論述,其中又對全球國別市場進行簡要劃分,及不同國別市場對稅務風險應對策略所產生的影響,遵循稅務風險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則,做到效益最優,最后從境外工程項目不同階段周期中提出具體的風險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