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雖然我國始終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在實際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方法與對策,將其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相融合,以此提高鄉村振興的效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帶領農民致富,提高農業經濟的整體效益。因此,在實際借鑒發達國家鄉村振興工作時,可以適當的分析美國、英國等相關國家的豐富經驗,并進行選擇性借鑒,確保其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與優勢,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穩定開展提供幫助。
在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的戰略,并表示中共中央需要全力支撐,并下達有關鄉村振興戰略的文件,確保能夠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幫助。而且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發展狀況制定長期性以及整體性的謀劃方案與對策,保障農民整體經濟效益。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連提鄉村振興有三項新要求,要求鄉村振興需要健康有序進行,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以及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因此,在實際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還需要適當的借鑒發達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模式與方案,并根據我國當前所需合理的選擇鄉村振興途徑,確保能夠滿足鄉村振興的各項要求,為全面實施小康社會提供有力幫助[1]。
發達國家在實際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事先明確了立法先行的目標,并全方面建設了完整的實施制度,為后期的工作開展打下良好基礎。首先,針對英國立法鄉村發展來講,其為了能夠有效保障農業耕地而頒布了農業法,促使鄉村田園景觀的保護力度得到全方面強化,保障農民的經濟效益。其次,美國在實際開展鄉村振興戰略時,由于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美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狀況,而當年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順理成章的接手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而且多部分農民指望美國政府,但為了能夠提高鄉村振興戰略的效率,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了經濟發展戰略,并注重教育創新與基礎設施建設,為美國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幫助。因此,我國在實際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要想有效的借鑒發達國家振興戰略對策,則需要注重立法先行,確保各個環節法律能夠得到有效完善,為農民的整體經濟效益著想。
鄉村振興戰略在實施與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設施的建設,其中,美國為了能夠確保鄉村基礎建設資金充足,在2009年到2016年財政年度財政資助鄉村發展為2534.34億美元,資助項目高達138萬個,促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有效完善,調整了農村生產生活的實際環境。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通過加強基礎設施規劃與管理而批準了有關法律與制度,而且在實際開展過程中若需要更改與調整必須開會討論,從而保障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效性,確保電力、電訊、熱力、道路以及煤氣等相關設施得到有效完善,引導居民積極參與鄉鎮建設與規劃,并提高鄉村居民的歸屬感,確保能夠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建設計劃。除此之外,英國政府針對鄉村振興戰略制定了特殊的計劃,選擇財政投入并實施系統性的支持計劃,其中bps資助在2007年金額為13億英鎊,將近有7萬農戶接受美國政府的資助,全方面提高鄉村振興戰略的效率,并全面實施鄉村旅游業生產業以及林業生產效率,為英國鄉村文化的傳承與開發保護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我國必須要全方面分析,各個發達國家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方法與對策,從而能夠不斷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為貧困鄉村提供經濟支撐,促進各個區域的農業經濟得到有效提升[2]。
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在借鑒發達國家做法與先進經驗時,需要事先分析我國國情,并確保能夠選擇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與技術,推進農業農村的穩定發展,同時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重點發展目標,解決鄉村振興存在的難題,構建具備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戰略,創新實施對策與路徑。
由于我國當前鄉村振興建設制度與法律完善不夠充分,進而導致制度與法律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一大短板,需要得到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的重視,確保能夠彌補這種短板并加強制度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而且,在完善鄉村振興制度的過程中,還需要全面分析當前熱點問題,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尋找各個區域之間的差距,不斷積累經驗,保障鄉村振興工作的高效開展。因此,完善法律體系與制度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與重要內容,需要分析發達國家法律體系建設的方案,并明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薄弱點,確保能夠適當的調整規范我國現有法律。與此同時,為了能夠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優化農業發展結構,并提高農民安全感與幸福感,則需要注重財力保障機制的構建,合理的分析我國當前農業發展政策與手段,堅持三農政策的支撐,適當的提高其規模建設,完善保障農業經濟的穩定提升。除此之外,在優化財政供給結構時,還需要改善傳統財政資金管理存在的不足,并適當的實施績效管理模式,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能夠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之外,鄉村振興戰略還需要注重農地制度的改革,科學合理的落實所有權與承包權,確保農民土地承包后自身的經濟效益能夠得到保障,并且還需要明確房屋使用權與土地使用權規則,將農民的權益放在首要位置。
眾所周知,要想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開展,則需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并事先對道路進行規劃,確保鄉村產業與農產品能夠得到高效運輸,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中在解決出行難問題時,不僅需要注重各個區域公路的建設工作,同時需要提高建設的質量,為廣大農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法,實現城鄉互通的目標,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拉近城鄉之間的差距。與此同時,還需要注重鄉村電力與網絡的改造工作,確保各個區域農村都能夠24小時通電,滿足農業產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對電力的需求。而且在調整電網改造升級時還需要分析當前農村網絡存在的不足,并適當的完善配電自動化配置,改造線路和變壓器,保障人們安全用電的同時提高網絡運行速度,尤其是針對偏遠山區來講,只有保障道路與電網建設得到完善,才能夠為鄉村振興戰略打下良好基礎,促進后期建設的穩定開展[3]。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資金的支撐,同時還需要開發并培訓更多高素質人才,支撐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建設鄉村黨支部,配合鄉村戰略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還需要優化鄉村人才環境確保在培養人才時,能夠得到各個區域地方政府的重視,并在政策上提供有力支撐,確保人才能夠留得住,減少人才流失現象。因此,有關地方政府可以積極與高校科研學院等相關機構合作,從而能夠為農業鄉村振興工作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并引導大學生進入農村,帶領農業致富。除此之外,在開發人力資源時還需要注重依法治理鄉村制度的建設,確保人才在帶領鄉村致富的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有關制度進行,強化宣傳與法制教育工作,增強農民的法治意識,確保鄉村的秩序得到有效建設與維護,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幫助。
總而言之,在實際開展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建設,同時還需要分析發達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方法與途徑,并適當的借鑒與選擇性應用,確保能夠為我國鄉村振興提供有力幫助,并規范各個環節工作開展,明確各項法律法規。除此之外,有關區政府還需要加大力度支持,確保能夠合理的組建鄉村振興戰略方案,強化人力資源管控模式,搞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穩定開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