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東
2019年8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通知。這份文件,將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今后一段時間改革和創新思政課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為更好地領會和貫徹文件精神,現結合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實際,談談對中職學校思政課的幾點認識和思考。
1.定位高。此《意見》是近30年來出臺的定位最高、內容最全面、可操作性最強的一份關于學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文件。定位高:一是指文件制定的規格高,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二是對思政課的認識和定位高,從國家層面對思政課教育教學作出要求。
2.可操作性強。《意見》從各級各類學校思政課課程目標、體系建設、內容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科研、學術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系統安排和布局。如:在壯大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方面,明確高校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在提高思政課教師綜合素質方面明確要依托首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高校重點開展理論研修,依托高水平師范院校重點開展教學研修,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課教師的理論功底、知識素養;在教師素質提升方面明確專科院校要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標準提取專項經費,用于思政課教師的學術交流、實踐研修等;在改革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中方面強調各學校在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工作中要單獨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別;在學術成果方面,把思政課教師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體上發表的理論文章納入學術成果范疇等等,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對照《意見》精神,反觀中職學校思政課的教學情況,與《意見》中要求差距甚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對思政課認識不到位。從學生和部分教師層面來說,中職學校學生基礎文化素質較差,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因為學不好基礎文化課才來中職學校學技術的,都認為專業課比基礎課重要,在基礎課中,對思政課認識更低,學與不學都沒有關系。部分老師覺得像思政課這樣講大道理的課,學生不愛學,對學生就業沒有多少幫助,不學也行,甚至有少數老師還建議取消,把時間讓給專業課。從學校層面來說,思政課的開設是國家專業指導性計劃硬性要求開設的,學校不會觸碰這條紅線,不開不行。至于怎么開,開到什么程度,盡量往簡的方向靠。凡此種種普遍反映出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輕思想理論教育的現象。
2.思政課教師隊伍不強。以保山中等專業學校為例,學校目前在校生有7100人左右,擔任思政課教學的專兼職教師共有31人,其中有專職教師12人,其余均為行政坐班老師兼任,師生比為1∶230,按比例基本能滿足學校開設思政課的要求。但這支隊伍中,初始專業為政治學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只有9人,大多數思政課教師是從其他專業轉任的。因為專業限制、思想意識、學習能力等的差別,造成了教師隊伍專業素養的參差不齊,甚至有個別教師基本不具備思政課教師應有的素質條件。像保山中等專業學校這種狀況,在大部分中職學校都是存在的。絕大部分老師都會認為思政課是最好上的課,任何老師都可以上,久而久之,思政課也就成了“醬油課”,學校不重視、學生不想學(有部分學生直接就是抵觸)、教師做不出成績,于是師生都進入了混混過的狀態。
3.思政課教材版本太多,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過去,中職類學校思政課教材基本是大學教材版本的減縮版,追求的是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對當時在中考拔尖的中專生來說,學習都有一定的難度。隨著上世紀末中職學校招生并軌,生源素質下滑,此類教材已不適合現在的中職學生學習。經過多年的教改,目前的中職學校思政課教材采用單元化、模塊式編寫,增強了可讀性,但又過度的減弱了思想性和理論性,不利于學生較為系統掌握知識和理論。如何兼顧好思想性、理論性與可讀性是衡量一本思政課教材是否好的標準。按國家教育部規定,中職階段必修的四門德育課《職業道德與法律》《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心理健康》,選修課《哲學與人生》,幾家大的出版社都在出,甚至有些小的出版社也在出,教材無論是編寫質量還是印刷質量差別都很大。有些教材以點帶面,與其他學科的內容重復較大;有些教材參編人員較多,主編難于統籌,導致編寫內容雜亂;有些教材內容老套,陳酒新裝,其政治性、科學性、時代性更是難于體現。
4.教學方式老套。教學缺乏吸引力、親和力是思政課不能打動學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困擾思政課教師的痛點。表現在不能將所謂的“大道理”用通俗的話語表達出來,易于學生的接受;不能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到寓教于樂,難于將知識和學科體系融會貫通,照本宣科等等。
1.規范使用教材。這次《意見》中明確指出:“國家統一開設的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全部由國家教材委員會組織統編統審統用”。統一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最大的好處是便于同類學校思政課的教學、教研及學術交流,也更能體現權威性、科學性和時代性的特點。黨的十八大召開后,教育部于2013年3月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教學指導綱要》,明確了中職學校五門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綱要,但未統一編著。有了統編教材,一方面能保證教材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一些濫竽充數的教材進入學校,好的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
2.建設一支穩定的高質量的師資隊伍。以這次《意見》為契機,切實加強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習近平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一是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強、人格正的標準打造一支思政課教師隊伍,在這里,不管是學校領導還是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要打消過去什么人都可以上思政課或拿思政課彌補部分教師工作量不足的錯誤觀念。思政課教師隊伍應包括三支隊伍,初始專業為政治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的教師隊伍;勝任思政課教學的黨政管理干部;因學校專業調整和發展轉任的教師隊伍(必須經過較為系統的培訓);二是建立學校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按照教師學科特長成立備課小組,以骨干教師和思政課科班出身的教師為帶頭人,經過2~3學期運行修改后統一印制成課程講義或示范教案,作為思政課教師授課的基本藍本;三是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工作。《意見》明確:“依托高水平師范院校重點開展教學研修,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課教師的理論功底和知識素養”。下一步,各級各類培訓會陸續開展,各學校應積極支持,保證經費,能讓每一位思政課教師都有一至二次的培訓機會,以提升自身思想和理論素質。同時建立其他專業轉任思政課的教師實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或建立思政課教師“手拉手”制度,促進轉任教師的思政課教學水平。另外,思政課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思政理論既有經典理論,更有時代性理論和思想,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充實,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擴大知識視野、歷史視野和國際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
3.認真開展教研、交流。成立思政課研究組,由學校分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任組長,教務處負責推薦小組成員。其職責應包括:對內、對外開展學術交流和實踐研修的安排;組織開展公開課或示范課;開展思政課課程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研究;負責社科類課題的申報研究工作;逐年將教研、科研成果進行匯編;收集在校和畢業生先進事跡,用身邊的典范教育身邊的人等等。
4.建立必要的獎勵機制。按照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三項指標,嘗試擬定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評價機制和標準,將優秀思政課教師納入學校年度表彰,在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中單列思政課專項,即“優秀思政課教學成果獎”。有成果就評,沒有成果就不評。
5.創新思政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思政課教師應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親和力,突破一貫的說教模式,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學。使學生在現有基礎上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將思政課的教學從單純的課堂延伸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如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社團活動、學校大型活動等。通過長期積淀的學校精神和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愛家、愛校、愛國的家國情懷。依托建立在學校團委下的“青年馬克思主義學校”,在每年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中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緊抓學校在校學生中的“關鍵少數”,通過他們的言行和帶頭示范作用,弘揚正氣,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總之,思政課改革與創新已勢在必行,我們只有主動為之,才能順應時代要求,共同推進中職學校思政課的發展,為培養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