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王亞娟 梁增江


摘要:通過對中高職院校的相關教師和學生所做的調研發現,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存在銜接不緊密、定位不準確、課程不規范、設置不科學等問題。為此,結合行業背景及現狀,設計了機電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案,從源頭理順了中高職人才培養問題,為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高職的緊密有效銜接提供了理論支撐,同時為其他專業中高職的銜接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人才培養方案 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001-02
通過對中高職院校調查得出中高職銜接在教師認知層次、教學內容銜接、課本銜接等方面還需要對接、細化與提高。掌握用人單位對機電一體化專業(煤礦方向)中高職銜接人才的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對專業知識與能力結構、課程體系與實踐性教學環節設置等方面的意見,對職業學校把握自身辦學方向與人才培養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中高職銜接政策解讀
中高職銜接在推動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系統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別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0年起,職業院校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試點,高職自主招生正式開始,拓寬了中職升學深造渠道。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
2012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也提出,到2015年要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并指出,“要加強職業教育內部的有機銜接”“積極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結構布局、課程體系和教材、教育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
2014年6月14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系統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滿足各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務一線勞動者的職業成長”。
2015年9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有關要求,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強調:完善高等職業教育結構,從專業設置入手,規范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辦學,強化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主導作用。
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提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帶動職業教育持續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
我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煤炭方向)建立于1954年,是省級教改試點專業、省級重點專業、國家骨干建設專業、陜西省一流建設專業、陜西省高等繼續教育特色專業。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煤炭方向)人才培養過程中,中高職銜接培養已經形成一套固定的辦學模式和培養規格,對于我院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搭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途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高職銜一體化人才培養過程中,還缺少一套成熟的人才培養理論做支撐。經過深入院校、企業、行業調研,結合中高職銜接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對機電一體化專業(煤炭方向)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一梳理:第一,中高職銜接的職業教育認知不夠,對中高職銜接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第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準確,比如通過調研煤炭企業發現企業對中、高職生職業需求與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脫節;第三,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以外的銜接還未納入銜接軌道;第四,課程體系的銜接缺乏規范、科學合理性。
三、建設目標
充分發揮我院煤礦機電一體化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帶動陜西區域內中職院校的協同發展,形成中高職協調發展、共同進步的格局,探索煤礦機電專業中高職人才培養的系統與發展機制,形成中高職在專業、過程、目標、課程體系的一體化銜接和資源優勢互補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一)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模式
采取中職與高職分段培養,充分發揮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各自的優勢,學生在中職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習3年,進入高等職業院校煤礦機電專業學習3年。
(二)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
培養目標與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是建立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體系的關鍵因素。明確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高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知識、素養和要求,科學確定機電一體化專業不同階段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合作院校各自的優勢,形成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高職銜接且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格局,可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3+3”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如下:
中職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行為規范,具備基本的科學文化素質,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專業技能,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質,面向礦山機電行業,能夠從事機電設備的操作運行、維護檢修、安裝調試、技術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中初級職業資格的專業技術人才。
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和全面發展且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創業能力,具有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礦山機電行業,能夠從事機電設備的操作運行、維護檢修、安裝調試、技術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三)專業崗位和職業能力
通過企業調研、專家研討確定煤礦機電專業面向的崗位、職業能力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見表1。
(四)課程體系整體銜接
按照分層遞進的教學設計原則,教學內容由簡到難,教學組織階梯推進,構建煤礦機電專業中高職銜接的以能力遞進為主的課程體系。
1.課程體系設計
“3+3”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是由公共模塊、專業模塊、拓展模塊、畢業實習模塊這4大模塊構成的,含10個子模塊,其中中職階段5個,高職階段5個。
2.課程教學進度設計
由于公共課沒有變動,因此只是對專業基礎課、核心課和拓展課進行了設計,見表2—表4。“3+3”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學習時間長達6年,其銜接的實施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參考文獻:
[1] 劉衛,趙清艷.“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試點工作策略和實效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7):45-49.
[2]王亞娟,高治洲,李耀龍.數字化礦山對煤礦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以青龍寺煤礦為例[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4):88-92.
[3]陳靜.汽修專業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1):59-62.
責任編輯:張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