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瀅 沈萬根
摘要:以我國長期以來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以延邊州為例,論述大學生在服務地方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義務勞動、科學文化先導、提供人力資源的作用,每個作用的發揮都有相應機制的配合和支撐,機制的運作離不開政府層面、學校層面、鄉村層面的不懈努力和維持,同時這些機制的實現需要政府、高校、大學生、鄉村共同合作,如此才能促進大學生充分發揮其服務地方鄉村振興的功能和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服務 鄉村振興 作用機制 延邊州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026-02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部署,全國上下都在加大力度投身于鄉村振興之中,大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必然有責任為鄉村振興事業出一份力。
一、發揮義務勞動作用
在社會發展現實和國家大力號召下,為了培養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各大高校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為大學生提供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這也為大學生服務地方鄉村振興提供了契機。延邊大學坐落在吉林省延邊州,近年來,延邊大學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實踐、校社團、青年志愿組織等活動中發揮著義務勞動的作用,這種義務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智力勞動。延邊大學每年寒暑假都會推出多個社會實踐教學的課程,大學生十分踴躍地報名參加。社會實踐教學的內容多為走訪延邊州周邊的鄉村地區,為農民澆花、鏟草、喂養家禽等。還有的同學會幫助村內的土特產電商做宣傳,通過微信、淘寶等電商平臺以合理的價格幫助村民宣傳和銷售,將智慧用在為鄉村脫貧上。除了寒暑假,平時,延邊大學的很多社團、青年志愿者協會也會組織“三下鄉”活動,讓大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義務勞動,幫助農民減輕負擔,同時為早日實現鄉村振興出一份力。
大學生在地方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作用,需要相應機制的支撐和配合。一是學校政策支持。學校有責任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如把社會實踐成績納入總成績、評選優秀勞動楷模、推出更多實踐教學活動課等,調動大學生在鄉村振興中參加義務勞動的熱情,提高大學生義務勞動的水平。二是政府激勵機制。大學生在義務勞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交通費、伙食費等費用,學校能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的經費有限,一些社團和青年志愿組織都是自己出資,因此,大學生們的義務勞動進行得并不順利。為此,需要政府提供小部分的必要經費支持。三是長期合作機制。現階段大學生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義務勞動的作用是初步的、不穩定的,而建立長期有效的義務勞動合作平臺,就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地方鄉村間相互溝通和配合,形成一個長期合作的循環機制。
二、發揮科學文化先導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和技術在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過程中將起到關鍵的作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各種新型和實用的技術。大學生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力的代表,掌握著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是實現地方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重要力量。大學生在課堂上獲取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知識,有責任和義務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地方鄉村振興建設中去。延邊大學的學生在身體力行中發揮其科學先導的作用。一方面體現在其科技轉化成果上。當下科研項目的一大局限就是科技轉化成果低,許多科研項目無法應用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而延邊大學多個學院的學生將相應領域的科技成果應用到延邊州的鄉村發展上,如農學院的學生把培育出的新型品種提供給延邊州一些鄉村種植,以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產量;理學院的學生將研制出的新型化學制品提供給一些鄉村的工廠,以降低集體產業的成本等。另一方面,科學先導的作用體現在傳授知識文化上。由于延邊州是一個朝鮮族自治州,延邊州鄉村地區有很多漢語水平相對較差的朝鮮族人,而許多關于種植業、養殖業的書籍都只有漢語版本,有的村民看不懂,延邊大學朝語專業的學生將那些讀物翻譯成朝語,通過出版社將朝語版書籍裝訂成冊,送到村支部和村民手中,讓更多村民學習文化知識。這都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科學文化先導的作用。
大學生在服務地方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科學文化先導作用需要以下機制的支撐和配合:一是科研機制。各高校要為大學生爭取更多科研立項的機會,激發大學生創新創造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進一步完善科技轉化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將科研成果應用到具體的生產活動中去,提高鄉村的生產力。二是聯合機制。高校和政府應該合作共建科學智庫,為大學生提供科學文化和技術的交流平臺,不斷更新大學生的知識文化系統,培養大學生實驗和實踐的能力,使大學生始終走在科技文化的前沿,在科學文化方面對地方鄉村振興起先導作用。三是對口機制。大學生發揮科學文化先導作用實際上是利用各專業學生的文化知識和實踐經驗為鄉村地區在相關領域引入更加科學專業的文化和技術,這就要實行對口機制,即學校建立“一對一”幫扶項目,“一對一”具體指不同的專業對接不同的幫扶內容,如人文學院的學生向村民弘揚新思想新文化,工學院的學生在特定期限內專門為村民研制新型農業機械工具,農學院的學生定期向村民們傳授科學種植經驗等,提高村民的科學文化涵養,有助于發揮大學生的科學文化先導作用。
三、提供人力資源作用
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20世紀60年代創立的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當今時代,最缺的就是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同時也是最寶貴的資源。人力資源在廣義上是一個社會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地方鄉村落后的一大原因就是人力資源匱乏,而地方高校的大學生是優質的人力資源。在延邊州的鄉村振興過程中,延邊大學就發揮了這一作用,在很多方面為延邊州鄉村地區提供了人力資源。延邊大學師范類專業有定向生政策,專門培養中小學教師,向不同的鄉村地區輸送教師資源,一般是在師范定向生畢業后將其派到其戶口所在地的農村學校進行教學,延邊大學有很多延邊州本地的大學生,這就為延邊州鄉村的許多學校提供了教師人才。與此同時,延邊州鄉村地區的很多村支部都有延邊大學學生的身影,他們中有的是參加無償實習,有的是考公務員到鄉村地區任職。大學生可以為組織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增強組織的先進性和創新性,提高管理的現代性和科學性。延邊大學作為一個比較優秀的綜合性大學,為延邊州鄉村地區提供了一定的人力資源,為延邊州早日實現鄉村振興助力。
大學生在服務地方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提供人力資源作用需要以下機制的配合和支撐:一是基層服務觀念培養機制。各高校要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些大學生對基層服務的認識有一定的偏差,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從理想信念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服務基層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來提高大學生服務基層的認識,增強服務基層意愿。二是專業設置對接機制。要求地方高校應結合地區經濟發展需要設置專業,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避免基層工作和專業不匹配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地方鄉村振興的需求。大學生的專業設置應該是具有地區實用性的,這樣也有利于大學生以地區為背景進行實踐教學的活動。三是就業安家優惠機制。政府要面向大學畢業生推出就業安家優惠政策。越來越多的大城市在上演搶人大戰,像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大城市都推出了“博士房”、安家補貼、就業補助等政策,即按照不同的學歷為就業安家在本地的人才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好處,吸引人才的同時減少人才的流失,這樣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四、結語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國要想強,農業必須強,農村必須強。實現鄉村振興,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百年目標的關鍵步驟,大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新一代接班人,服務鄉村振興,理應一馬當先。在機制結構的不斷完善下,大學生服務地方鄉村振興必然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沈萬根.中國朝鮮族聚居邊疆地區農村貧困問題研究[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18.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EB/OL].(2018-02-05).http://www.moa.gov.cn/ztzl/yhwj2018/spbd/201802/t20180205_6136480.htm.
[4]沈權平,沈萬根.東北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重點破解問題及路徑設計[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9(5):28-34.
[5]陳立紅.高校學生服務社會的意義、路徑和政策建議[J].龍巖學院學報,2010(6):52.
[6]羅國榮,羅秀.校地合作 實現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的互動雙贏[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1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