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戴南
摘 要:特種作業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容易發生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對操作者本人尤其對他人和周圍設施有重大危害的作業,電工(高、低壓)作業就是一種特種作業。
關鍵詞:電工;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現狀;對策
據統計,安全生產事故都源于作業者的不安全操作,所以怎樣有效地對特種作業人員展開安全教育,使作業者在生產活動過程中提高安全意識,掌握安全專業技術, 是用人單位以及各培訓機構研究的方向。本文結合自身培訓經歷,分析當前電工特種作業培訓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電工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的意義
在當今的生產中處處離不開電,而電工又作為一個特殊的工種,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中,肩負重任為生產活動保駕護航。電工在作業過程中極其容易發生意外事故甚至對周圍設施產生較大危害,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不論是國家法律層面的強制要求,還是企業安全生產的迫切需求,電工從業者都必須進行相應的安全知識、操作技能培訓,并考試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才能上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用電設備也在更新換代,而從業者的專業技能水平層次不齊,如果在生產活動中由于從業者的技術失誤導致安全生產事故則得不償失。有些電工從業者就著自己是老師傅,在作業過程中安全生產意識漸漸淡薄,思想上麻痹大意,本著“能通電”的想法,不執行電氣技術規范,投機取巧。加強專業技能與提高安全生產意識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
2.電工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現狀
2.1培訓主體積極性不高。
電工從業者安全技術培訓的常見兩大形式,一是利用企業自身內部資源進行“三級培訓”,二是到專業的安全技術教育培訓進行系統培訓。因企業規模的不同,企業管理者對電工從業者安全技術培訓的要求也大不一致,有些企業因生產壓力對于安全技術培訓流于形式,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進行安全技術培訓,一些中小型企業由于安全培訓師資的缺乏對于安全培訓力不從心,甚至沒有專業安全生產管理者。其次就是企業派員工到專業安全技術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從國家、省、市、縣、鄉鎮各級政府都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重重之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都會不定期到企業指導、監督安全生產工作,檢查電工從業者是否都“持證”上崗。有些企業里的電工從業者沒有“電工特種作業操作證”,企業迫于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檢查,為了讓電工從業者獲得操作證才會派員工到專業安全技術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并通過考試。用人單位與電工從業者都是為了對付上級的檢查敷衍了事,以這樣的心態參加培訓效果令人深思。
2.2培訓效果令人深思。
培訓效果大多取決于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與從業者的接受能力。培訓機構的培訓過程大多是:課前簽到,課后簽離,課堂上講解一些“上崗證”必考的題庫與一些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可是,就是這樣苦口婆心,在生產上還是時不時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安全問題,在分析安全生產事故的時候,各級人員都或多或少感到煩心,“安全問題我們都講過了啊”“是啊我們都說過了啊”,對啊,大家都講過了,可為什么還是會出現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呢?表面上大家都在接受培訓,可實際上培訓的效果呢?從業者應付檢查,應付考試,培訓課時得不到滿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純粹地練習課后考試題庫,觀看幾個事故案例。在實際電氣作業過程中還是會出現頗多違章事故,最主要還是施工領導者安全意識淡薄,存在僥幸心理,純憑經驗盲目操作設備引發事故。
培訓的缺點表現在:內容陳舊,不具代表性,不能用從業者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培訓,只觀看視頻而沒有實際的模擬操作,沒有能給培訓者真正的警示,電工從業者的技術能力,安全意識仍存在較大差距。另外培訓者的接受能力也相差較大。培訓者的年齡差異的存在,從90后到60后,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齡,年老者對于新興的現代電氣技術認識不足,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力不從心。培訓者的文化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有些培訓內容理論性較強,必須得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才能夠理解得更加透徹。培訓中所處的行業也是多種多樣,不同行業的電工從業者所需求的培訓內容也不一樣,例如化工行業與建筑行業,那么所需掌握的安全事故防范知識就不同。
諸如上述原因,現在的培訓大多采用小班教學,培訓機構很難對培訓者做到面面俱到,因材施教也只是望而興嘆。最終就會導致培訓機構疲于應付上級的各項檢查,培訓者也只是為了考了一個“上崗證”而已,培訓效果令人堪憂。
3.對策及探索
3.1強化培訓內容
導致發生事故的原因大多都是由于電工特種作業人員在電氣作業中安全意識淡薄,習慣性違章或誤操作所造成的危害事故。例如亂拉私接,誤拉合閘等等。所以在培訓時多多講解典型的事故案例,避免重復累贅。講解本工種易發多發事故案例,各式電氣裝置由于電工作業者的技術不熟練,能力較弱,甚至操作不規范所造成。例如倒閘操作中的斷路器、隔離開關的不規范操作等。此類事故的發生概率雖小,但是一旦發生后果不堪設想,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極大。另外可以重點講解發生在本地區的一些安全事故,血淋淋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此類案例具有更現實、更直接的意義。
3.2拓寬培訓形式
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培訓機構大可借助它改變傳統的培訓模式。一可以現代通訊工具QQ、微信等建立通訊群,這樣可培訓老師與學員進行時時溝通,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分享出來,大家一起商討,共同提高。二培訓機構可建立自己的網站,各專業工種老師可將所要培訓內容知識點模塊化,將它們的電子課件、教案甚至各種技能操作微視頻放在網站上,供大家參考學習,這樣可對課堂內容理解不透徹的學員進行一個很好的彌補作用,上述方法可適當緩解當前學員工學矛盾的問題,提高培訓效率。三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白看不如一練,純粹地講解一些事故案例對學員的警示作用不明顯,要讓學員討論事故發生的原因,如何不讓悲劇再次重演,警戒學員不負責任的人配不上擔負神圣使命的電工。培訓老師可利用模擬培訓器材配合現代影像技術,讓學員模擬事故現場并實際操作,讓學員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彌補過去只能片面的了解事故后果而不能體驗事故發生瞬間的觸目驚心的不足。這樣展示的是一個血淋淋、殘酷的真實案例場景,刺激學員的感官,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否則學員總認為培訓老師是危言聳聽,案例視頻中的情景離他們太遙遠了,模擬事故現場可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3.3培訓時間彈性化
許多從業者因為生產的需要不能及時到課堂參加培訓,培訓學時滿足不了要求。作為一個勞動者面對企業管理與自身培訓需求相矛盾的尷尬場面,這也是很多電工從業者面對的一個共同問題。同時不少從業者是三班制,與培訓機構的作息時間不吻合,也是眾多電工從業者的無奈,對于培訓只能應付了事,為了考試而培訓。如果培訓機構本著服務的態度,對電工從業者進行個性化培訓,有些規模企業電工從業者居多,培訓機構可上門服務,對于培訓時間也可互相協調,盡量利用從業者休息的間隙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技術培訓,既不耽擱 企業的生產同時又能滿足從業者的需求,為企業的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對學員進行彈性化培訓,只要能讓從業者有所提高,培訓機構何不嘗試一下呢,假如真能實現這樣,估計還得要靠企業、培訓機構與從業者三者之間共同協調、溝通。
4.結語
安全培訓是一項長期的基礎工作,而電工特種作業安全培訓要更加深入持久,不僅要為考取特種作業操作證進行培訓,更上為上崗后不斷鞏固、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做準備。優化教學內容,將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放在首位,讓培訓者學有所獲對做好特種作業安全技術培訓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山虎.談電工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教育[J].湖南安全與防災,2005.7
[2]熊化武.安全用電基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7
[3]國家安全生產局.電工作業[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