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琪芳
摘要:國家高校大學生助學貸款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我國教育機會均等、科教興國戰略等教育目標的順利實施,大力扶持了困難大學生,解決了困難大學生“上學難”的問題,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一些大學生缺乏誠信、還款能力不足等因素,加大了助學貸款面臨的風險。通過分析大學生國家助學貸款面臨的各種風險因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以期有助于減少大學生助學貸款的各種風險。
關鍵詞:大學生助學貸款 違約貸款 風險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1-0158-02
1999年9月,國家助學貸款正式在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開展小范圍試點工作;2000年2月、8月,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在經歷兩次調整之后,在全國高校全面展開,承辦銀行擴大到四大國有銀行;2003年下半年,國家助學貸款由于畢業生還款風險突出等面臨停頓;2004年6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助學貸款政策進行重大調整,貸款學生在校期間的貸款利息全部由財政進行補貼,還款年限延長至畢業后的6年;2006年9月啟動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機制,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國家助學貸款資助體系,迄今為止,助學貸款在我國已經普遍得到實施,逐步走上正軌,惠及更多的家庭貧困的大學生。
一、國家助學貸款面臨的風險因素
國家高校大學生助學貸款是國家為在校貧困大學生提供的一項資助性貸款制度,致力于幫助上不起學的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它是由政府主導、財政貼息、銀行和高校共同操作的專門為貧困大學生提供的銀行貸款[1]。
近年來,助學貸款在幫助廣大困難學生順利上學的同時,也同樣存在著高校大學生貸款還款拖欠等問題,助學貸款面臨著多方面的風險。
(一)逆向選擇風險
由于助學貸款整個流程發生在學生、學校和銀行之間,那么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直接導致逆向選擇問題的產生。
一方面,學生在提交助學貸款申請時,為成功申請到貸款而隱瞞自身真實情況,提交不準確的材料,而學校在審核時也只是單方面對學生提交的材料進行判定,沒有實地考察確認,從而發生逆向選擇;另一方面,就銀行而言,也只能是單方面根據學校提供的審核后的材料及名單予以發放貸款,這就加劇了逆向選擇的產生。不僅僅如此,銀行為了避免貸款后的高違約風險,又迫于政府壓力發放助學貸款,就會更傾向于為長期以來信用較好的學校和地區貸款,而回避一些沒有什么信用名氣的高校,從而影響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實際覆蓋率,不利于推動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貸款收回風險
助學貸款發放后面臨的還款違約是貸款銀行主要承擔的風險。有關數據顯示,我國近幾年貸款違約率一度達到20%,有的地區甚至高達50%,加大了銀行助學貸款風險,增加了銀行呆賬壞賬的風險,打擊了銀行向大學生提供助學貸款的積極性,難以推動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實行。導致這一現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風險
申請貸款的極個別大學生由于自身誠信意識的缺乏,借著國家政策進行騙貸。他們最初就以不償還態度申請貸款,以至于大學畢業后也不會主動償還助學貸款,存在惡意欠款的情況,而且畢業生去向具有復雜性,學校、銀行與學生之間信息不對稱,難以獲取其具體信息以追繳貸款,從而大幅增加了銀行呆賬壞賬概率。
2.就業風險
市場競爭愈烈,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就業困難,很多畢業生無法就業,沒有經濟來源償還助學貸款,或者收入只能滿足日常基本開銷,沒有余額、也沒有辦法從父母處獲取資金償還貸款,不得已出現逾期不還、拖欠貸款的情況。
3.政策風險
國家助學貸款是為了幫助困難學生,因此放低了貸款門檻,借貸期限長,沒有建立嚴格的法制制度,學生違約成本較小,還款意愿低。銀行以其自有信貸資金發放助學貸款并自主管理貸款,難以控制大學生的貸款違約率,導致政策風險的發生。
(三)銀行積極性不高
國家大學生助學貸款與銀行的經營目標存在矛盾,銀行迫于政策而發放貸款,不得不承擔貸款風險。助學貸款數額小、期限長,銀行并不能從中獲取收益,而且助學貸款是純信用貸款,加大了貸款的風險。雖然助學貸款可以使整個社會與教育事業受益,但是卻對銀行產生了一定影響,導致銀行開展助學貸款業務的積極性不高。
(四)銀行管理風險
面對貸款違約,銀行追繳成本高,從而增加了銀行的管理成本,引致管理風險。助學貸款具有人多、量大、額小等特點,加大了銀行的管理成本。面對高流動性的大學畢業生,銀行無法掌握學生的具體信息,追繳貸款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管理風險進一步增強。
二、國家助學貸款風險應對措施
(一)國家層面
對國家來說,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確保助學貸款工作順利開展,同時進一步優化貸款后的管理機制,制約惡意拖欠貸款的學生,必要時追究其法律責任,以期提高學生按期還款的自覺意識,使國家助學貸款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政府需要聯合銀行、支付寶等第三方機構完善個人征信系統,將學生信用記錄錄入征信系統,并將該記錄作為大學生畢業考核、考研等評定指標,以此對大學生進行約束,確保其按期償還貸款。
(二)高校層面
首先,各大高校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提高其信用意識;其次,高校應該嚴格執行助學貸款操作程序,嚴格把關相關申請材料,同時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助學貸款違約的嚴重后果;最后,高校應該對貧困學生加強人文關懷,積極展開資助育人工作,增加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使得學生有收入保障,從而降低貸款拖欠率。
(三)銀行層面
銀行方面需要完善貸款機制,切實考慮畢業生的家庭情況和就業情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為目的,建立多樣化的還款方式,適時調整延長貸款期限,為大學生貸款提供充足的還款時間。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一些鼓勵政策,對按期還款的同學給予一定優惠。
(四)學生層面
對于學生自身,一方面應該在課堂上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鍛煉各方面的能力,提前為就業做好相關準備,便于畢業后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有一定的收入來源償還助學貸款;另一方面,應該強化自身的誠信意識,對國家的資助貸款心懷感恩,珍惜學習的機會,畢業后按時還款。
參考文獻:
[1]廖若宇.我國政府對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
[2]張德強.高校大學生助學貸款還貸機制的構建[J].企業家天地,2012(11):97-98.
[3]吳悠.助學貸款拖欠問題分析[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1.
[4]侯璐.商業銀行國家助學貸款風險防范[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0.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