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有廣
摘要:盧卡奇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先于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發表,這充分展現了盧卡奇的偉大之處。盧卡奇物化理論內容十分豐富,已經形成完整的體系。在當今時代,物化現象依舊普遍存在,研究學習盧卡奇物化理論,對于中國甚至世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盧卡奇 物化理論 啟示
中圖分類號:D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1-0206-02
國內學術界對盧卡奇物化理論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具有許多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盧卡奇物化理論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成果,通過對其的研究和學習,將給中國的發展建設帶來重要啟示。
一、盧卡奇物化理論
(一)物化理論的思想淵源
1.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闡釋了拜物教思想,揭示了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人與人的社會關系被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從而使商品具有一種神秘的屬性。盧卡奇多次引用馬克思的相關論述,以此來解釋物化理論。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是盧卡奇物化理論的邏輯起點,盧卡奇對物化現象的批判首先就是對商品形式的普遍性的分析。
2.韋伯的合理化思想
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韋伯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思想,指出合理化與可計算普遍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更為重要的是合理化與可計算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們的靈魂。盧卡奇曾多次引用韋伯的理論,并且提到合理化與可計算已經擴展到人的意識領域,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物化。
3.西美爾、克爾凱郭爾、黑格爾等的思想的影響
在《歷史與階級意識》的新版序言中,盧卡奇談到他運用了西美爾的方法論去做研究,同時提到克爾凱郭爾對其早期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物化這個詞的概念是盧卡奇直接從黑格爾辯證法中引用的,黑格爾主張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絕對觀念,表現為絕對觀念的物化。”[1]黑格爾的理論也對盧卡奇物化理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物化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
盧卡奇生活的20世紀可以說是整個世界比較混亂,舊的價值觀逐步消解殆盡,但是新的價值觀卻沒有形成。首先,盧卡奇出生于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他的家庭環境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另外,他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當時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資本主義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由于資本主義的逐利性,當時戰爭頻繁發生,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同時,無產階級進行了激烈的反抗斗爭,促進自身階級發展的同時,也對資本主義造成了一定影響。最后,十月革命的勝利給盧卡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促使其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無產階級理論得以廣泛傳播,給各國無產階級運動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面對世界形勢的巨大變化,無產階級的運動不斷深化,盧卡奇也加入了匈牙利共產黨,并不斷進行革命事業,這為其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三)物化的內涵
在闡述物化現象時,盧卡奇引用了馬克思關于拜物教的介紹,并說這是馬克思對物化現象的描述,他說:“商品形式的奧秘不過在于:……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系, 但它在人們面前采取了物與物的關系的虛幻形式。”[2]通過對馬克思物化現象解釋的引用,盧卡奇也得出自己關于物化內涵的定義,他寫道:“人自己的活動、人自己的勞動,作為某種客觀的東西,某種不依賴于人的東西,某種通過異于人的自律性來控制人的東西,同人相對立。”[3]152-153這也就是說,本來就應該屬于人自己客觀的東西,但是由于物化規律的存在,這些東西反過來卻來支配和控制人,人在物化面前喪失了主體性和自主性。
(四)物化的表現形式
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文中,盧卡奇不僅對物化的概念進行了研究,同時也指出物化在各個領域的表現。盧卡奇指出物化在資本主義社會是普遍存在的,廣泛地存在于經濟領域、政治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
1.經濟領域的物化現象
對于經濟領域來說,物化現象是非常明顯的。由于物化現象的存在,在生產過程中表現為對合理化的追求,這就使得生產過程更加數字化和量化,生產過程也具有了可計算性。為了更好地達到合理化和可計算的目的,必須把一個整體分解成為部分,通過研究局部的特有規律,合理才可以達到。盧卡奇也指出:“對勞動過程的合理—計算的分析,消除了相互聯系起來的和在產品中結合成統一體的各種局部操作的有機必然性。”[3]155由于生產的客體被分解成為各個部分,這也就意味著生產的主體也要被分解成為部分。對人們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人們必須從屬于某一機械系統,人不再是整個勞動過程的控制者。“人無論是在客觀上還是在他對勞動過程的態度上都不表現為是這個過程的真正的主人。”[3]156這使得人的本質被物的關系所掩蓋,這也就是物化在經濟領域的體現。
2.政治領域的物化現象
經濟與政治是有著密切聯系的,經濟領域的物化現象造成的巨大變化和影響,使得政治領域也出現了物化現象。為了適應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資本主義國家創造了適應它發展的法律和國家。就法律而言,已經確定好的法律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規范,人們只要按照已經制定好的法律就可以判斷正誤。正如盧卡奇提到的:“法官行使職責至少大體上是可以計算出來的。”[3]165可以看出,法規的判斷不能依靠自己,而是依靠合理化的判斷。在國家和政治的運作中,任何工作都是按照合理化的原則進行,主觀意志不能起到作用,這也是物化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
3.意識形態領域的物化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由于社會上經濟與政治領域皆有物化現象的出現,并且在各個領域都產影響,對于人的意識來說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由于經濟領域的物化,使得勞動過程愈發合理化和機械化,工人的活動失去了自主性,進而變成了一種直觀的感受,人們的意識受到禁錮,很多活動已經不再依賴人的意識,自主意識已經和人相分離。由于物化的存在,人們只要在框架內行事,在一個法規里面去活動,就不會犯錯,人們的自主意識已經慢慢喪失,物化深入到人的意識領域。
(五)物化的解決途徑
無產階級由于自身是創造歷史的主體,同時又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客體,擁有主體與客體相結合的優勢,因此消除物化的重任只能由無產階級擔任。十月革命勝利后,盧卡奇深刻地認識到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勝利還是具有希望和條件的,而很多地方無產階級革命的失敗是因為主觀上無產階級的意識被物化了。要克服物化現象,對于革命的主體無產階級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喚醒自身的階級意識,進而明白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任務。無產階級意識喚醒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先進意識的指導之下進行實踐,通過各種革命活動去對抗物化的不良影響,直至最終消除物化。
二、盧卡奇物化理論對中國發展的啟示
(一)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物化問題
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受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論的影響,揭示了商品背后的神秘面紗,也體現了人們對物質的極大追求。實際上,對于物質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經濟的發展帶來好處,但是也不能忽略由于物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比如由于看重金錢而產生的拜金主義,不顧法律和道德以各種手段去獲取不正當利益等。由于物化現象普遍存在,且會帶來不同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處理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物化問題。現在國家所采取的許多經濟政策,比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實行宏觀調控等,都是處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物化問題的重要手段,應該不斷深化發展下去。
(二)重視文化建設,消減物化的影響
物化現象普遍存在于政治和經濟領域中,并且物化給人們帶來許多不利影響,必須通過文化的不斷建設以消減物化帶來的影響。物化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也存在和資本主義經濟類似的物化現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人們之間的關系在生產中表現為物與物的關系。這樣就會導致人們對物質的不懈追求,對商品極度崇尚,人們的目光將會更加集中于物欲,導致目光短淺。其次,由于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將會受到影響,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將會喪失。因此,這就要求必須重視文化建設,宣傳科學和理性主義,同時注重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使得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平衡發展,從而減少人們意識和思想觀念的物化,也減少物化對人和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
(三)加強社會主義社會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曾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4]。其中指出要從發展教育、提高就業和人民收入、改善社會保障體系、脫貧攻堅等多方面加強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國家的一項重要舉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能少的社會,這其實也是一個總體性概念。中國對社會的建設歷來都是十分重視的,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政策。社會建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要使得人民有房住,看得起病,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加強社會建設,就是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結合,使得兩者相互促進。社會建設好了,人們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減少物化在各領域的不良影響,從而實現社會和諧,人們得到全面發展。
(四)重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提出了消除物化的重要途徑,就是喚醒無產階級的意識,這對于當代中國的發展來說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對于意識形態領域來說,由于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各種意識形態在中國傳播,很多人受到了不良的影響。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在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5]這對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以貼合時代要求的內容和方式對廣大人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廣大人民具備符合社會主義發展的意識形態,克服物化帶來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趙焱巖.論盧卡奇物化理論對現代社會的啟示[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5):239-240.
[2]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9-90.
[3]盧卡奇,杜章智,任立,等.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黨的十九大文件匯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30.
[5]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3.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