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靜蘭 甘海紅



[摘要]目的 分析臍療法聯合穴位按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穩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合并便秘患者8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3例,參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于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臍療法和穴位按摩,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干預結果。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患者各項排便相關指標均顯著優于參照組,治療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臍療法聯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排便功能,臨床治療效果良好,具有在臨床大力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COPD;便秘;臍療;穴位按摩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0)01-59-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的臨床主要特點為氣流明顯受限,是一種慢性肺部疾病,并且患者氣流受限以進行性狀態發展,多數患者在發病后氣道與肺對各類有害氣體與顆粒反應度會提高,增加慢性炎癥的發生風險[1-3]。發病后患者的胃腸道黏膜出現充血、水腫等癥狀,其腸管分泌液大量減少,腸壁平滑肌肌力持續減退,腸管蠕動能力明顯下降,最終引發便秘癥狀[4-6]。患者出現便秘癥狀后,在用力排便過程中,又極易出現呼吸困難癥狀,嚴重者甚至發生呼吸衰竭,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7-9]。本研究對臍療聯合穴位按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合并便秘患者臨床干預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且合并便秘的患者86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3例,參照組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齡54~79歲,平均(62.3±11.1)歲,病程4.5~10年,平均(7.62±2.87)年;便秘時間1~3年,平均(2.12±0.35)年,參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男21例,女22例,年齡55~80歲,平均(63.6±1.4)歲,病程5~11年,平均(8.52±3.25)年;便秘時間1.5~4年,平均(2.72±0.63)年。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符合COPD疾病相關診斷標準,符合COPD穩定期診斷標準,肺功能均為Ⅱ~Ⅲ級;經慢性便秘診斷確診符合中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中慢性便秘相關診斷標準;均自愿意參與本次研究;此次研究已取得我醫倫理委員批準;兩組各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一般的內科護理,具體為:于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以熱情的態度接待,并對患者進行藥物宣教,提醒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確保大便保持通暢,排便適度,可適當使用甘油通便;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飲食盡量清淡,禁食油膩辛辣的食物。
研究組患者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臍療聯合穴位按摩,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觀察與評估,包括體質、大便情況等,并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合理的大黃臍療法,具體為:取大黃、梔子、桃仁、杏仁以及枳實各取5g,單獨進行超微粉碎后加入適量芒硝混勻,再加入適量薄荷油將其調成糊狀,對患者皮膚進行清潔后敷于其神闕穴上,每天更換,持續敷藥3d。采用雙手指腹逆時針按摩患者的天樞穴(中醫認為天樞穴為大腸的募穴,具備調理腸胃與消食的作用),以單手握拳方式順時針按其摩氣海穴(調理患者五臟六腑的氣血,提高其腸胃的消化功能,改善患者體質),以單手指腹順時針方向按摩其足部三里穴,每次持續按摩3~5min(加快患者胃腸蠕動)。注意在敷貼之前,護理人員應該詢問患者或家屬是否存在相關的藥物過敏史,并講解各項注事項,并向患者講解治療的具體目的、方法,得到患者及家屬同意后方可使用,操作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
1.3觀察指標
從患者入院之日起,每天詳細對兩組患者的便秘情況進行記錄,內容主要包括大便干結情況、需要用緩瀉劑、有殘留感以及排便費時[3]。評定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3],標準為: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大便性狀以及排便次數均恢復到正常狀態表示顯效;干預后,患者大便性狀以及次數明顯改善,且其中一項恢復到正常狀態為有效;干預后,患者的大便性狀與次數無任何改善甚至便秘情況加重為我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該調查問卷的信度值處于0.8~0.9之間,信度較好,用于本次研次調查中具有極高的可信度)評價兩組患者對于治療的滿意度[8],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滿意,60~90分表示滿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滿意。(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總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獲的所有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排便情況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排便指標均顯著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的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便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一種比較常見的并發癥,而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營養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部分都因為能力消耗與分解代謝提高,而飲食攝入不足導致體力大幅度下降,極容易導致患者在排便時出現排便無力的情況。(2)食欲不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極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的癥狀,進食量相對較少,其食物中纖維素攝人量也會隨之減少,對腸道產生的刺激會減弱進而引發便秘[10-1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部分都存在排便時或者排便后發生喘息或者心悸癥狀,致使患者對排便產生恐懼心理,減弱患者主動排便的意識,最終引發便秘[12-13]。而大黃臍療中的大黃是蓼科草本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絳大黃或者是藥用大黃的干燥根莖,味苦而性寒,中國醫學認為大黃具有瀉下積滯、逐瘀通經以及清熱涼血解毒等多種功效。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7.72%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1.39%,且各項排便指標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生大黃當具備的蒽醌苷等物質,發揮出了瀉下積滯的功效,對患者的胃腸運動產生了一定的刺激,提高了胃腸道的興奮度,使得胃排空能力得以增強,胃腸蠕動功能得到了明顯提升,進一步改善了患者的胃腸道動力,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便秘癥狀[14-15],本次研究還顯示,研究組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為95.34%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9.0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臍療聯合穴位按摩得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廣泛認可。
綜上所述,臍療聯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便秘癥狀,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萌,葛建新,王平,等.早期生大黃聯合腸內營養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J].中國臨床研究,2018,31(12):1663-1665.
[2]呂月娣,王鶴秋,張小蘭.生大黃神闕穴貼敷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便秘48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8,53(3):197.
[3]劉麗娟.生大黃粉穴位貼敷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療效及護理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8,26(2):23.
[4]李松明.補肺湯加減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3l(3):518-521.
[5]孫曉林,宋展,劉延娟,等.生大黃臍療聯合早期結腸灌洗對高齡結腸造口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6, 27(17):2373-2376.
[6]孫飛娜,胡流芳,徐燕,等.生大黃臍療聯合隨身灸在急危重癥患者便秘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6,15(5):461-462.
[7]劉太容,羅碧如,于正,等.穴位按摩聯合六字訣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8,33(5):41-44.
[8]李洪雙,唐華峰,甘海球,等.自血穴位注射聯合西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3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8,27(15):90-93.
[9]郭秀婷,詹小平,金細眾,等.穴位按摩配合呼吸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S2):345-347.
[10]王璇.穴位按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便秘[J].湖北中醫雜志,2016,38(10):57-58.
[11]朱寧.噻托溴銨治療塵肺Ⅰ期合并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8,25(6):793-794.
[12]陳素珍,王世強,胡丹丹,等.體質辨識在慢性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合并抑郁癥中的應用[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3):241-243.
[13]陳黎仙.長期家庭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對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穩定期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療,2016,35(30):24-26.
[14]劉崢孜.綜合性肺康復治療在穩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5):157-159.
[15]李曉娟,王雨墨,張曉倩.參黃膏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便秘的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9,54(2):119.
(收稿日期: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