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拉西
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它從語言的建構與應有、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四個層面詳細闡述了語文教學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在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落在實處,本文就小學生語文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加迫切,語文教學兼具工具與人文屬性,通過語文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內容,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實現知識的縱橫銜接,為學習其他知識內容夯實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的發揮語文教學的優越性,主動的鍛煉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具備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及意義
自主學習的行為主體是學生,學生通過已經習得的認知經驗有選擇的學習客觀知識,以此來實現拓展知識邊界,提升認知水平的學習效果。與傳統學習相比較,自主學習是一個由內而外的學習過程,是個體主動探索外界客觀事物的認知體驗,具有較強的先進性,通過自主學習習得的知識內容將會被牢固記憶,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攻堅時期,國家對于人才的需求越加迫切;同時,我們正處于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只有構建終身學習的意識,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自主學習的主體就是學生,注重獨自學習,獨自分析與解決問題,而自主學習正是終身學習的基本條件,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課前幫助學生對功課進行適當和必要的預習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只有學生主動的思考未能解決的問題,主動的把所學知識內容應用在具體的實踐生活中,才可以進一步開展教學工作,預習就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通過詳細的課前預習,可以大致掌握文章具體內容,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打下基礎,達到孔子提到的“啟”與“發”的標準,所以教師要課前幫助學生對功課進行適當和必要的預習。比如在學習《落花生》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試著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厘清文章的邏輯結構,通過預習,學生明白了《落花生》以“花生”為主題,遵循“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的脈絡展開敘述,文章的重點段落集中在“議花生”部分,“父親”的語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學生在課堂課堂學習時,自然會把學習重點放在“議花生”的部分,進而更加高效的理解文章知識內容。
(二)課堂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無論語文教學如何改革,班級授課制始終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呈現方式,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最優途徑,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所決定的。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的重視語文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具體來看,要做好以下工作: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在語文課堂教學時,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以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積極的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就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讓學生了解故事劇情,對文章的具體內容有大致了解,進而激發學習文章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2.傳授自主學習的經驗與技巧
教師在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時,并不是把學習任務完整的教給學生,而是要在有效的指引下,循序漸進的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指引的過程中,就需要傳授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經驗與技巧。從認知規律來看,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遵循感知——理解——鞏固——運用的過程,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自主學習任務,比如在學習《丑小鴨》時,首先要讓學生熟讀文章,初步感知文章,了解文章講解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接下來再劃分文章段落層次,厘清文章邏輯結構,總結文章中心思想,較為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當學生完全理解文章內容以后,就需要進一步的鞏固,自覺的完成課后練習,在練習中梳理文章涉及到的知識點,較為全面的掌握文章知識內容;最后就是實踐應用的過程,這就需要構建遷移意識,把知識“學活”,靈活的運用在學習和生活中。
3.鍛煉學生質疑的問題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發現一個問題的價值遠比解決問題重要,因此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在學習中尋找問題,不能因為缺乏解決問題的勇氣而放棄發現問題的權利,比如在學習《宇宙生命之謎》時,教師就可以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腦洞打開”,運用想象力來提出具體的問題,比如“火星移民真的可行么”,“除地球以外其他星球還有生命體存在么”。
三、課后的自主學習是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延伸拓展
課后自主學習就是對課堂學習的延伸與拓展,它關系到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實踐應用能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的安排課后自主學習任務,并及時的跟進,實現課堂知識的延續,拓展學生的思維。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后自覺閱讀《三國演義》,定期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學習《草船借箭》以后,學生對于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已經有大致認識,他的智慧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國演義》塑造了多位歷史人物形象,而諸葛亮只是其中之一,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人物形象,可以較為全面的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系統的掌握文章知識內容,還可以激發閱讀興趣,增強知識,同時掌握人物塑造與故事表述的寫作技巧,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總結
自主學習是形成終身學習意識的基本前提,教師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鍛煉學生獨自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康妲.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策略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152-153.
[2]馬瑛.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J].名師在線,2019(28):28-29.
[3]令來勝.小學語文精講多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學周刊,2019(25):118.
作者簡介:
我是一名藏文老師,我1999年7月份參加工作,剛剛畢業就把我分到碩督鎮日許村教學點,在村教學點教學了三年,2002年把我調到碩督鎮中心小學,那里我一直教到2013年4月,2013年4月我又調到洛隆縣小學,參加工作這么多年以來,我一直都是認認真真的去教學,對每一個學生都認真負責,參加工作一直到今年的4月份我一直以班主任的身份負責。一直以來我一直在教藏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