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英
摘要 交易習慣在當前民商事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為提升民商事司法活動的處理水平,需要高度重視交易習慣適用標準及范圍。本文主要從基本情況分析入手,重點介紹了交易習慣的基本內容、實施意義以及構成要件,并從我國民商事司法角度研究交易習慣的相關情況,以此說明現階段國內民商事司法中交易習慣存在的不足:包含否定情況較多和法律淵源規定較為狹窄,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希望本文能為民商事爭議中適用交易習慣等問題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建議。
關鍵詞 民商事 司法 交易習慣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03
交易習慣屬于行為規范,是在長期商事交易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交易習慣本身并沒有法律效力和確定性,其通常處在完整的關系網絡中,逐步成為商人自覺遵守的行為和規范。由此可以看出交易習慣具有較好的民意因素和民眾基礎。
(一)內容
交易習慣是在某地、某領域、某行業中訂立合同經常使用到的方法,這一規則是合同雙方都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交易習慣的形成,依賴于長期性的商事交易活動,其能夠為商人之間合理劃分相應的權利義務關系,為商人有效解決交易過程中的利益沖突情況提供依據。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交易習慣并不是明文規定的內容,沒有一定的執行效力。但從交易習慣形成及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商人的交易活動需要良好的秩序作為保障,在較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商人已將交易習慣作為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二)意義
從本質上來講,交易習慣是一種社會規則,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交易活動,確保交易方式和行為的有效開展。在裁判交易雙方當事人爭議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交易習慣,能更好地維護交易秩序的正常運行。對于交易習慣性質本身的爭議來說,重點在于明確其屬于事實還是規范。如屬于法律規范,則為法院需要著重查明的內容;如屬于事實方面的內容,則需由當事人進行舉證。《合同法》中明確規定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應該承擔就交易習慣存在并適用的舉證責任。因交易習慣中涉及的內容多、廣且專,裁判者無法面面俱到,采用當事人舉證的方式,能夠便于更為清楚梳理出各自法律關系及雙方權利義務等內容。當前司法實踐活動進行中,利用契約行為細致解釋交易習慣相關內容,促進契約規范中逐漸融入交易習慣。
(三)構成要件
1.需要遵循公序良俗,不能夠違背相關法律法規。民商事法律實踐中,商事活動中形成的交易習慣,應該是能夠符合國內公序良俗的,不違背法律法規。需要注意到的是,現代社會日新月異變化,使得公序良俗和善良風俗本身存在著一定的流動性和變化性,實際應用和判斷交易習慣時,也要結合現實社會的實踐情況來綜合判斷。
2.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交易習慣應當遵循和體現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以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為例進行分析,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下的一些行為,會給企業帶來不良影響,不利于市場秩序的正常開展,也會影響到相關企業的經濟利益。法院在判決這類案件的過程中,認定相關自律組織和行業協會的工作職責,認為他們可以制定出自身行業內的從業規范,當然這其中需要具備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規定好在一些特定行業、領域中的競爭行為,針對競爭秩序進行合理維護而實施的。行業從業規范制定過程中,要結合本行業的實際發展特點,遵循行業內的競爭需求,并針對行業競爭現象加以總結和規范,通過自律公約的方式進行約定,良好指引相關企業的行為。在一定行業和領域發展過程中,相關企業要能從整個行業運行環節出發,采用合理性的方式規范行業建設活動,制定出整個行業的行為標準,同時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商業道德,這通常是處于公認狀態下的,當這些規范經過行業人員的肯定,將能夠成為行業通用的規則,也可以作為法院裁決中的一些標準。行業建設規范和公認商業道德規范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規范性文件,全部需要處在法律規則和原則下,且保持著較高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3.符合當地、某領域、某行業的慣常做法。當行業內部存在著慣性事實情況,就可以形成一定交易行為。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以及不同行業中都存在著自身的一定慣性做法,其并不需要全部地區都形成統一的規范,只要能夠在一定領域、一定地區內部形成規范即可。交易行為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行業性、地域性特征。
(一)否定情況較多
法律規范是指通過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或者認可的,用以指導,約束人們的一種行為規范。而商事活動中的交易習慣,多是在交易環節中形成的,用于指導商人商事行為的規范。而在具體司法實踐活動中,國內民商事司法會否定交易習慣,認為一些商事司法行為存在著不當情況。
筆者曾代理了一個關于茶苗交易的案子:原告認為被告交付的茶苗不符合行業標準,理由是該批茶苗的枯葉較多,營養杯破損,且當地茶農也認為該批次茶苗成活率不高,故拒絕接收該批茶苗。而被告卻認為,他提供的茶苗完全符合合同約定,且已運輸到了目的地,認為已完成合同約定的義務,拒絕退貨還款。在該案的一審判決中,法院認為原告認為被告提供的茶苗不符合質量要求,卻未能提供相關有效證據予以證實,故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筆者認為,法院在審查該案時疏忽了兩點,即當地已形成的茶苗交易習慣及合同目的無法實現。雖原告無法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該茶苗的成活率低,但該批茶苗是扶貧性質的,原告購買用于給貧困地區茶農種植的,然當地茶農看到該茶苗后均表示拒絕種植。即便當地茶農不屬于專家證言,但足以說明該批茶苗不符合當地茶苗的一般交易習慣和交易標準。且原告購買該批茶苗的目的也不能實現。因此,筆者認為,法院應當增加被告的舉證責任并判處被告承擔退貨退款的法律責任。
(二)法律淵源規定較為狹窄
所謂法律淵源是指國家機關、公民和社會組織為尋求行為的根據而獲得具體法律的來源。習慣作為對裁判者具有說服力的一種非正式淵源,即對法官裁判案件具有參考價值的裁判依據。但是從現實司法實踐活動中可以看出,國內對于交易習慣的認定方面,使用到的法律淵源較為狹窄,給裁判活動帶來負面影響。
為更好發揮交易習慣的優勢和作用,有效解決合同雙方當事人的紛爭,需要注重完善立法工作,將交易習慣作為法律規定行使,細致規定其中的各項標準。
(一)完善立法工作
交易習慣作為交易中人們反復使用、普遍接納的做法,在民商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價值。立法者在制定法律過程中宜吸納合理合法的交易習慣,使立法更能反映社會需求和交易規律,從而更能得到普遍遵行。司法實踐活動進行中,可以結合現階段行業規范實施情況,適當認定交易習慣,并將其投入到實際司法應用環節中,具體應用時需要結合各類合同的實際特征,按照商事合同、民事合同以及消費者合同的具體特征,這樣能夠適用交易習慣采取相適宜的對待規則,有利于化解糾紛。
(二)實施全方位調查活動
想要推進交易習慣立法工作的良好實施,需要注重做好充分全面的調查工作,這其中需要開展全國范圍的調查,分析各地區、各領域以及各行業的交易習慣及各項交易習慣的基本內容,研究其在具體商事活動中占據的地位和所發揮的作用,分門別類歸納出不同的交易習慣和規律,為日后有效解決紛爭提供有利支持。
(三)明確法源地位
為充分發揮交易習慣在當前民商事司法活動中的作用,需要在司法審判活動中有效明確交易習慣的法源地位。從現行法律規定和文件來看,商法的法律淵源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分別是裁判依據和裁判理由,前者是指法律、法律解釋、司法解釋以及行政法規等方面,后者則是包含部門規章。從這一規定來看,其中并沒有考量到交易習慣,沒有將其作為法律依據進行審判。為有效改進這一問題,確認交易習慣在法律層面的地位,為切實開展民商事司法活動提供法律支持。
(四)規定具體舉證責任
法官在實際處理有關交易習慣的民商事糾紛時,為切實有效強化處理效果,需要堅持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這一原則。在實踐審判中,法官要注重積極開展綜合性分析和判斷工作,尤其當事人無法提供的交易習慣證明證據時,法官主要依據的是日常生活經驗和邏輯推理方法完成判斷。法律在明確當事人舉證責任的過程中,設立了一系列的科學規范和實施標準,為準確適用當事人證據的提供支持,而當所有的證據相關規定都無法明確舉證責任時,可以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這一原則的應用,為法院開展裁決活動提供了準確的依據,有效減少了分配活動不夠科學的情況出現,避免抽象原則的使用,從而降低其中的不確定性。
以“佳億公司提起訴訟,請求陳金交、陳金朝對福建易達公司的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這一案件為例:一審二審都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其中所依據的裁判要旨是,在不屬于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情況下,公司股東和公司財務之間存在著人格上的混同,原則上需要由公司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但是當公司債權人可以提供初步的證據,得到股東濫用公司獨立法人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證明,將可以由公司股東承擔舉證責任。舉證責任的合理確定,可以有效支持司法活動中的順利實施,更為準確劃分當事人的具體責任,促進更為公平、準確地判斷出雙方當事人的具體責任。
現階段民商事司法活動進行中,交易習慣發揮的作用還不夠明顯,主要是因為否定交易習慣的情況較多,法律淵源規定較為狹窄,為有效改進這一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立法工作,通過實施全方位調查活動,明確交易習慣法源地位,以及規定具體舉證責任,將能夠起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