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霞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及其對學生身心、素質發展的重要作用,注定了其在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大量的實證經驗指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是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徑。總的來說,良好的互動,是在教學工作者科學調控基礎上實現的,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發揮其課堂主導性,有著重大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教學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成敗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是幫助大專生形成科學的思想政治認識、道德觀念的重要途徑。對高職院校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提升教學工作者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地位,有針對性、目的性的進行互動教學,引導學生,在相應的時間段,就某一話題進行互動,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形勢。
一、加強教師互動話題的主導性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主要開設的思政課程,主要包括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教學工作者在互動教學中,一般選擇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有著直接關系的話題進行,因為這一類話題,能夠極大程度的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但由于高職生思想認知水平相對有限,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未成熟和完善,其價值觀容易受到他人引導和影響,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對這些熱點話題的把握能力、辨別能力、認識能力較為薄弱,甚至可能出現錯誤認識。這一情況下,教學工作者應當加強和學生的互動,發揮其對學生思想認識的引導性作用,以保證學生對互動話題的正確認識,改變其錯誤認識和觀點。
教學工作者在話題引導過程中,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哲學、唯物的思想觀點,對思政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在實際互動過程中,加強對互動話題的引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學識系統,并形成科學的學習方式。
二、提升教師在互動過程中的主導地位
思想政治是我國高職院校的主修課程,而在大專院校教學內容較多、課程相對有限的情況下。負責思想教育課程的教學工作,除要求在一定課時內,完成較多的教學內容,達成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學工作者加強教學互動管理,保證互動教學成效,盡可能的減少互動教學時間。這要求教學工作者應當根據課程課時,合理安排互動環節,加強對互動過程的把握,精簡互動環節,從而確保互動教學成效的最大化。
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在互動教學中,要求對互動時間、互動規模同時進行有效的管理,保證在有限的互動教學時間內,起到最大的成效。整體來說,當前國內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班教學模式進行的,而高職院校在校生數量龐大、性格復雜多樣,而學校人力資源有限,無法做到因材施教;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甚至同時承擔著多個學科、多個班級教學工作。針對這一情形,教學工作者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應當將互動教學規??刂圃谝欢ǚ秶鷥?,以確保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到互動教學活動中來,又便于教學工作者能夠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互動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控,也便于對互動教學的調整和改進。
三、加強對互動教學成效的主導
知識點由量向質的轉變,是高職院校在校生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過程,也就是學生所學的知識,都需要經歷一個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簡而言之,就是預習、學習、復習、學習的閉環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同樣如此,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因為教學內容較為復雜,要求教學工作者在完成互動教學任務后,就教學效果進行相應的引導,從而實現學生人格精神、教學工作者人格精神上的相互交融和結合。正常而言,思想政治互動教學工作,一般在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最富經歷時展開。在互動教學環節,通過發揮教學工作者教學主體的作用,體現教學工作者的主導地位,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思想政治課程知識點,實現知識的原始積累。完成互動教學后,教學工作者應發揮互動教學效果的主導性作用,實現教學知識由量到質的轉變。
提升教學工作者在互動教學工作中的主導性作用,是保證課堂互動教學成效的重要渠道和途徑。但在實際的思想政治互動教學過程中,因為高職院校師資力量有限、學生數量眾多等原因,無法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也無法發揮其對互動教學工作的主導性地位和作用。這一后果,直接導致學生無法全身心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并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內化作用。但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因為缺乏教學工作者的引導,無法深化其對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甚至偏離了最初的教學目標。所以,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對思政可讓互動教學的主導,除體現在互動話題的主導外,還要求加強對互動教學過程的引導,并主導互動教學后的信息反饋情況,才能確?;咏虒W效果,繼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素質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目的,使其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
四、總結
綜合全文所述,加強高職院校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發展有著極大的,從而決定了其在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對長期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分析,認為提升教學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互動性,是提升我國高職院校在校生思想政治水平、素質水平的主要方式和渠道。而促進師生間的互動,是在教室科學調控基礎上達成的。整體而言,教學工作者應當通過互動話題的主導、互動過程的主導、互動教學效果的主導等方式,實現提升其對互動教學過程主導型的目的,以幫助高職院校在校生,更好的形成自己的思想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全身心發展。
參考文獻:
[1]沙莎.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科技風,2019(32):29.
[2]王偉,邢坤.微媒體時代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則研究[J].科技風,2019(32):210.
[3]王俊.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問題研究——以理工科院校大學生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9(3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