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麗


【摘 要】 目的:觀察分析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宮腔鏡電切術治療,聯合組患者接受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復發率,檢測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復發率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FSH、LH及E2水平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FSH、LH及E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效果顯著,可以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電切術;刮宮術;治療效果;性激素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66-01
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是由于受到長時間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腺體基底層發生緩慢性、局限性增生,宮腔中發生腫塊樣物,進而引發此病的發生。患者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加、陰道不規則流血等癥狀,甚至會發生癌變、惡性貧血、不孕不育等[1]。本文觀察分析了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每組42例。其中,聯合組患者年齡29-52歲,平均年齡(34.15±5.2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8-53歲,平均年齡(34.19±5.17)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之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兩組間的比較分析。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宮腔鏡電切術治療,于患者月經干凈后3~7 d內進行手術,手術前1 d晚上需行宮頸擴創術,用100 mg消炎痛栓塞肛,30 min后置入海藻棒或宮頸擴張棒。手術當日清晨禁食,不可排尿,便于術中B超監視。行靜脈麻醉,取膀胱結石位,于宮頸暴露后擴展頸管,以質量濃度為0.9的NaCl溶液為膨宮液,壓力調至90~100 mm Hg進行膨宮,然后置入宮腔鏡檢查患者息肉大小、數目、根蒂部位,并在直視狀態下使用環狀電極于息肉基底進行電切。術后密切監視患者宮腔情況,電凝出血點以止血,排空宮腔殘留物,給予抗生素、宮縮劑、止血劑等。聯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刮宮術治療,宮腔鏡下電切息肉后,使用刮匙清除息肉組織,采用負壓吸引宮頸,并使用宮腔鏡觀察息肉組織是否刮除干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的復發率。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研究得到的全部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比較,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當P<0.05時,即可以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部分觀察指標比較
如表1所示,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復發率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
如表2所示,兩組治療前FSH、LH及E2水平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FSH、LH及E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為婦科多發病,其主要因子宮內膜基底層的局限性增生,出現內膜腺體和間質組成的蒂突向宮腔,從而引起不規則性陰道出血、經血量增多甚至造成不孕,尤其是小的息肉常因無癥狀表現而很難發現。針對子宮異常出血者,診斷性刮宮術可將病變組織清除,并有效止血。但大量研究證實,刮宮術具有一定盲目性,在判定息肉分布、性質、大小等方面準確性低,加之子宮質地特殊,無法將子宮內膜息肉完全切除,術后復發率高,療效不理想,部分患者存在子宮切除風險;因手術存在應激性創傷,實施子宮切除術可能會引發卵巢功能障礙,造成機體內分泌紊亂,從而引發多種并發癥,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2]。宮腔鏡下電切術可精準定位息肉,無需做開腹處理,可降低創傷性,且具備術后康復速度快、不易穿孔、出血量少、視野清晰、能夠保留生育功能、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已發展成為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的首選方式之一[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復發率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FSH、LH及E2水平低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效果顯著,可以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石慧芬,楊兆林,汪莉,等.宮腔鏡下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4):19-21.
[2] 桂定清,戚瑞紅,何玉華,等.宮腔鏡下子宮內膜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探討[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6):1121-1123.
[3] 王麗麗.宮腔鏡下子宮內膜電切聯合刮宮術治療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效果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1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