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學玲 孫玲 劉玉芳

【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在康復治療中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對象為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80例,分組原則為平均、隨機,所有患者被分為2個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分別有4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行醫院社區聯動模式,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和對照組相比,對照組肺功能改善情況較差,兩組結果差異明顯,且P<0.05。結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在康復治療中臨床效果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推廣以及應用價值。
【關鍵詞】醫院社區聯動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81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特征為持續氣流受限,表現有咳痰、咳痰、呼吸困難[1],近幾年發病率增加,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家庭經濟負擔增加。為了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病情惡化,給予有效護理措施有著重要的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僅會損害肺部功能,還會使患者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增加心理壓力[2]。在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80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在康復治療中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抽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80例,分組原則為平均、隨機,所有患者被分為2個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分別有4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康復治療,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為55歲,最大年齡為76歲,平均年齡(69.38±5.13)歲,包括有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觀察組進行醫院社區聯動模式,觀察組患者年齡介于55-75歲之間,平均年齡(69.31±4.74)歲,包括有24例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康復治療,指導患者飲食、運動治療,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提醒患者定期復診。
觀察組行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出院之前主動為患者進行健康指導,主治醫生要定時跟蹤患者,增加患者戰勝疾病信心,根據患者健康評估、康復需求,制定適合患者的出院計劃,協調好每個部門工作。經驗豐富醫師擔任制定出院計劃的主要責任人,準確判斷患者需求、康復治療所存在問題。制定計劃小組成員有主治醫生、護士長、患者本人、患者家屬。患者出院以后隨訪由社會醫生進行。制定出院計劃內容為:評估出院患者身體功能、精神情況等,了解患者心理、社會和生理,以此反映患者整體情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出院計劃。干預內容有正確使用氣霧劑、氧療、戒煙、鍛煉體能和呼吸肌,及時干預患者心理狀況。社區護士通過電話、家庭訪視進行康復指導患者,康復治療師和護士定時在社區組織健康咨詢,健康講座等活動,鼓勵患者分享經驗,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每個季度社區護士為患者進行針對性指導,每次1小時左右,在結束后檢驗患者掌握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并分析,肺功能指標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量、第一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速。總共監測3次,然后取3次的平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分析處理所有數據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t檢驗表示,計數資用卡方檢驗表示,對比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之間差異,最后通過P值判定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并分析: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和對照組相比,對照組肺功能改善情況較差,兩組結果差異明顯,且P<0.05。見表1。
3 討論
有相關研究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發作期,經過治療以后,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但是患者肺功能會惡化[3],所以給予患者后續治療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提高患者生活水平,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死亡率和發病率隨之上升。傳統康復治療都是把家庭、社區、醫院護理分開,雖然有一定護理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問題。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屬于新型護理模式,適用于不同階段的患者,促進改善患者肺功能,臨床癥狀得到緩解,醫院社區聯動實現資源共享,具有持續性、全面性[4],患者對疾病掌握程度增加,患者參加康復治療積極性增加。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和對照組相比,對照組肺功能改善情況較差,兩組結果差異明顯,且P<0.05。通過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配合度,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康復治療效果,有利于患者盡快康復。
總而言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在康復治療中臨床效果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值得推廣和運用的優越價值。
參考文獻
馮瑩, 曹惠芳, 張梓楠,等. 醫院社區聯動模式康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7, 25(11):856-859.
曹雅麗, 焦東輝, 趙治國,等. 醫院-社區-家庭肺康復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運用[J]. 中國臨床護理, 2017, 9(4):344-347.
裘劍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社區康復治療的可行性分析[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6, 30(3):255-256.
李常青. 社區康復治療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緩解期中的效果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1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