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
為官從政經常會碰到很多選擇題,選擇對了則蹄疾步穩、行穩致遠,選擇錯了則會走到岔道、斜路上去。以下這十道選擇題值得細思量。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曾幾何時,在一些人眼里,公與私是模糊的,甚至是混淆和錯位的,有的公私不分,有的假公濟私、以公謀私和損公肥私,等等,結果在對公與私的處理把握上滑倒摔跤。為官從政就是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有時還得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做到“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
義與利是從政路上躲不過、繞不開的問題,正所謂“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古往今來,人們推崇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為官從政,就得鐵肩擔道義,秉持公平、公正和公道,這既是格局、境界和情懷,也是責任、使命和操守。任何情況下都只追求合理、合法、合規的利益,而且不與民爭利,只為民掙利,“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計利當計天下利”,這才是應有的胸懷。
對與錯、好與壞、合理與不合理,是每個人都得分得清、辨得明的,都得有正確的立場,來不得半點含糊,也容不得任何“騎墻”和搖擺。現實中,有的人不論對錯好壞,總喜歡做老好人,經常和稀泥,對錯誤的東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人是非不分,無形中或有意無意地為錯誤的東西“背書”“站臺”;等等。
在是與非尤其是大是大非問題上,要既做明眼人,又做明白人。要做好人但不可以做老好人,那種遇見矛盾繞道走、看到困難躲著走的人不一定躲得過是非。
為官從政特別講究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然而,有的人認為,不搞點旁門左道的東西就吃不開;有的主張可以壞到“剛剛好”,這樣可以不吃虧。
俗話說,自古正邪不兩立。有邪氣的人,或許會得利于一事、得逞于一時,但終歸邪不壓正。正,守一而止,意味著守一不犯錯、不偏斜,無邪念、無雜念,說話辦事有道德標準。正乃陽光大道,當今天下是秉持正知、正念和正行者的天下。
人從本能上來講都希望自己苦少樂多,甚至最好不吃苦、不受累,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梅花香自苦寒來,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快樂是耕耘出來的。這種奮斗和耕耘就得吃苦受累,就得流汗甚至流血。
特別是,有時吃苦還要能吃虧,受累還要能受氣,古人尚且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境界和胸懷,作為黨員干部,應當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度自覺。
“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撇開一些名利糾結就不苦了,按捺得住內心的欲望才得以快樂。
人生如棋,有舍有得,倘若一粒棋子都不愿意失去,勢必會落個滿盤皆輸的結局。天底下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只得不舍的事情。
同樣的道理,為官從政應該熟諳舍與得的辯證法,說白了就是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按理說,為官從政既然是做公仆,為人民服務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是圖享受、講特權,就顛倒了“主與仆”的關系。當然,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難。魚和熊掌豈可兼得。
“得”是一種本能,“舍”是一種本事,把本能的東西盡量抑制住,把本事的方面多提高一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能干大事的人。
說真話、辦真事、做真人,活出真實的樣子,這本來是毋庸置疑的事。然而,有的人似乎不這樣想。比如,有的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有人說,人生如戲,全在演技,演技再好終歸都會露餡,就好比戴假發總會被風揭穿。
墨子說過:“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貧富生死既是試金石又是磨刀石,既是X 光機又是透析機,它能檢驗并考驗出一個人的真與假。為官從政就得老老實實、真真切切,經得起“照妖鏡”的考驗。
人之大德,莫過擇善而行,這是最美的底色,也是最好的本色。那么,擇什么善,怎么擇善?
首先,要擇善人而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其次,要擇善書而讀。既讀善書,又善讀書,讓自己心明眼亮。再次,要擇善言而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聽得進那些諍言、諫言和諤言,讓自己多一份清醒和冷靜、理性和自覺。此外,要擇善事而為。對人有利、有益的事多多益善,不在于物力之“舍”,而在內心幸福愉悅之“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惡便是壞人壞事,切不可以為惡“小”就為之、縱之,否則,只要沾上了邊,日積月累,就沒有回頭路。
進退留轉是為官從政中經常遇到的現實問題。從身邊的人與事來看,往往“進”者得意,“退”者失意,“留”者愜意,“轉”者在意。面對人生的進退留轉,各種心態千變萬化。
這是一個“大考場”,正確的態度是:面對“進”,始終保持一顆責任心和進取心,不驕不躁,謙虛謹慎;面對“退”,始終抱有平常心,泰然處之;面對“留”,懂得知足和珍惜;面對“轉”,得有一種緊迫和危機。在“進”中求穩,在“退”中求進;在“留”中守成創新,在“轉”中精彩轉型、華麗轉身。
從政路上既有順境,也有逆境,這是考驗人的關口和門檻。“寵”是得意之時,面對好事上門,心花怒放、洋洋自得是人的一種本能,但能得意不忘形、得志不迷失,則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清醒和自覺。
“寵”時更應把位置放低一些、身段放軟一點、口氣放小一點。“辱”是失意之時。面對各種各樣的低谷,躲在人生的墻角邊自怨自艾,只會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既能從成功中走出來,又能在失敗中站起來,做到“寵辱不驚”。
為官從政,實際上意味著一種付出、舍棄和奉獻,這是從一開始就該有的思想和心理準備,否則就會時時糾結、處處為難。所以,應當想清楚、弄明白,咬緊牙關、狠下心來,作出正確合理的選擇,交上合格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