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安縣永安鄉初級中學 顧學成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整體能力,使學生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教育要將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因為德是一個人最為重要的品質,可以對人的行為產生指引,并為人的發展提供動力。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化學學科蘊含豐富的知識和多元化的德育素材,而初中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在學習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使其對世界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結合化學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可以在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素養。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嚴格履行自身肩負的責任,加強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探索,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將德育與化學教學相融合。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中的主要內容,教師需要依托化學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國擁有上千年的發展史,曾出現過諸多的優秀文化成就,并在很長一段時間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發明了火藥、造紙術等。這部分內容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合于化學知識之中,通過講述我國化學發展史與取得的重要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讓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更大的學習熱情。
酸、堿、鹽是化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教師在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講解之前,不要直接灌輸化學知識。這種單純講解的教學方式會對學生理解知識產生不利的影響。教師要將實際生活與理論學習相結合。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著名化學家的故事,對其所研究的化學方法為國家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講述,使學生可以對此部分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師自身的教育影響比單純的說教產生的教育效果更加明顯。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學生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在平時的實驗過程中,要采取規范的方式完成實驗。在平時課堂教學中,工整的板書、嚴謹的語言、負責的態度都是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化學教師要充分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另外,教師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重視自身修養的提高,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中都能感受到教師對工作的熱情,并為其敬業精神所感染,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滲透德育最主要的途徑就是課堂教授。在課前教師需要精心備課,深入挖掘德育與知識傳授的結合點,抓住契機對學生實施德育,從根本上提升德育效果。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學生學習過的知識構建德育情景,在理論教學中滲透德育,使德育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地開展德育滲透活動,并對活動及時進行總結,為今后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穩定的基礎。
目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對人類的生存產生直接的威脅。只有解決環境問題,才能全面優化人類的生活環境。在初中教材中許多章節都提及了環境保護,目的是使學生形成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例如在學習“燃料燃燒對環境影響”這一部分知識時,學生了解到絕大多數的空氣污染都是因為汽車尾氣排放導致的。又如“化學與生活”中涉及的白色污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而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都是白色污染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大量數據的對比,讓學生對環境污染產生的危害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從點滴做起,學會保護環境,例如堅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飯盒,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保護花草樹木等。同時,發揮帶頭作用,引導整個家庭關注環境問題。
總之,將德育滲透于化學教學中,已經成為化學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的研究,將德育滲透于教學中,在傳授學生化學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