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蕊
(撫順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禮儀,是對禮節(jié)、禮貌、儀態(tài)和儀式的統(tǒng)稱。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tài)、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會形成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就是禮儀[1]。求職禮儀是求職者整體素質的重要表現(xiàn),體現(xiàn)在求職者的應聘材料、言語、行為舉止、著裝儀態(tài)、精神面貌等諸多方面。其對于能否促成求職行為、能否通過面試官的篩選進而被成功錄用發(fā)揮重要作用。高職學生應學習一些求職禮儀。
根據(jù)智聯(lián)招聘發(fā)布的《2019 應屆生就業(yè)力調研報告》,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我國整體就業(yè)形勢“謹慎樂觀”,應屆畢業(yè)生更明顯地感受到來自就業(yè)的壓力,絕大多數(shù)畢業(yè)生認為就業(yè)形勢相對嚴峻,求職是有難度的[2]。在眾多求職者中,如何脫穎而出,“擊敗”競爭對手,是大學生求職面臨的重要問題。而求職禮儀,體現(xiàn)大學生尊重他人的良好素質、待人接物的禮貌修養(yǎng),是面試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給予充分重視。
在求職過程中,出入職場的求職者,往往會感到困惑和擔憂:我的表現(xiàn)是否得體;我的表述面試官是不是聽懂了;我回答的不好會不會被面試官一票否決;等等。通過有意識的禮儀訓練是可以得到顯著提升的,良好的求職禮儀是青年大學生成功走向社會的“通行證”。
大學生畢業(yè)每個人都面臨著找工作求職面試的問題,在求職面試過程中,有很多學生因求職禮儀的欠缺而與心儀的工作失之交臂。求職禮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生求職過程,不僅是對個人知識能力的考驗,更是一場個人心理素質的較量。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幫助你冷靜思考,選擇合理有效的方式去應對。但心理素質弱的人,容易畏葸不前、忙中出錯、越忙越亂,不能正確、完整地表達自己,從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中,將本來的“一手好牌”打壞了,懊惱自責,甚至一蹶不振。另外,對面試成功缺乏信心,也是當代大學生“慢就業(yè)”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客觀合理的評估,有的同學寧愿選擇做一只“埋頭的鴕鳥”,拒絕走向社會,拒絕成長,拒絕責任,成為“啃老族”[3]。因此,正確樹立面試信心,是走好求職路的第一步。如今的面試并非“求”職,而是候選人與用人方的雙向選擇。候選人大可不必有自卑心理、恐慌心理,認為“矮人一等”、“在人屋檐下,難免要低頭”;但也不可過于自負,認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面對強壓,的確需要一顆“大心臟”去面對,放平心態(tài),鎮(zhèn)定自若,才能展示最好的自己。
求職面試過程中,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不僅能反映出人品與修養(yǎng),也會影響到面試官的最終決定。第一次見面,主考官往往會以求職者的外在形象來判斷求職者的身份、地位、學識和個性。良好的個人外在形象,往往比個人簡歷、文憑、證書等的作用更直接,沒有一家人事經理會錄取一個穿著臟皮鞋、頭發(fā)亂蓬蓬、不修邊幅的應聘者。大學生在求職面試時如不注意修飾、化妝、儀態(tài)、服飾等穿戴方面的禮儀,就會犯一些錯誤,如濃妝艷抹、發(fā)型邋遢、服裝顏色搭配混亂、身穿過于時尚不合時宜的服裝、佩帶太多的飾物等等,都會給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從而讓機會與自己擦肩而過,留下遺憾。
言談舉止,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不僅反映了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也表現(xiàn)出與人交往的誠意。在求職禮儀上講,對一個人的評價,往往來源于對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觀察和概括[4]。夸夸其談、不用敬語、大聲喧嘩、左顧右盼、小動作,摳鼻子挖耳朵等不雅的行為舉止、都是求職禮儀中的大忌。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不僅是日常生活中對人們的行為要求,更是求職過程中的制勝法寶
在某種程度上,面試是面試官與候選人的一次角力和較量,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因此,只有對對方和自身有全面、充分、客觀、系統(tǒng)的了解和認識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可見案頭工作必須做足。
大學生對于應聘求職崗位,應盡可能多地獲取相關資料。在信息時代,這不是一件那么困難的事情,比如崗位所處行業(yè)的宏觀環(huán)境、未來的發(fā)展走勢,用人單位的歷史沿革、價值觀及用人理念,所應聘崗位的用人標準、軟硬素質要求及競爭環(huán)境等。提前做好這些功課、能夠加深對應聘單位和崗位的理解,確認這是否是自己心儀的并且能夠適應、勝任的工作,避免在求職過程中進行“海投”,浪費精力[5]。如果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問到相關問題,或者作為候選人能夠在應答中自然帶出,也能體現(xiàn)候選人對用人單位的重視,增加面試官好感度。也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具體做法如下:
1.備好簡歷
一份完整、合格的應屆大學生求職簡歷是面試的“敲門磚”,應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民族、是否為黨員、求職崗位及地點(是否服從調配),及身高、體重、業(yè)余愛好及特長、學習經歷、社團經歷、實習實踐經歷、過往獎懲情況、已獲取的資格證書,并附標準證件照。排版要注意清晰簡潔,不必過度修飾,更不可無中生有。
2.打好自薦腹稿
充分盤點自身優(yōu)勢劣勢,并準備相關的事例佐證材料,以備詢問。自我介紹中可以包含過往的求學經歷、社團經歷、實習經歷,突出重點,切忌“流水賬式”的平鋪直敘。也不必“背稿”,以免過于死板或臨時“忘詞”帶來的尷尬,以至不能做到隨機應變。
3.提前印好相關資料
提前打印、復印相關資料,如學位證、畢業(yè)證、外語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獎狀等,隨身攜帶,準備簽字筆、面巾紙、膠水、證件照備用,避免忙中出錯,手忙腳亂。
設計好職業(yè)化的外在形象。初次見面,面試官會根據(jù)過往經驗和閱歷,依據(jù)候選人的外在形象對其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jié)摿Φ茸龀鲋饔^判斷,形成心理定勢,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印象”。有時,這種直接的感觀印象在無形中左右著面試官的判斷[6]。因此,學生面試前要注意設計符合自身定位的職業(yè)化形象。重要的一件事是,著裝要得體,不僅要和應聘的職位相吻合,也要和現(xiàn)場氣氛相匹配。男生可選擇深色西服套裝,注意保持襯衫領口及皮鞋鞋面的潔凈,整體著裝從上往下不得超過三種顏色;女生可根據(jù)季節(jié)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服裝,如職業(yè)套裝、裙裝等,不得穿過于薄、露、透的衣服。
1.面容淡妝即可
男生注意一定不要留胡子,保持面頰的潔凈;女生切忌濃妝艷抹,更不要涂抹過于艷麗搶眼的指甲油。要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2.發(fā)型整潔
發(fā)型發(fā)飾避免過度夸張。男生的發(fā)型發(fā)式一般要求干凈利落、整潔自然,不宜過長;女生長發(fā)短發(fā)皆宜,長發(fā)盡可能扎起來。不要染發(fā)和燙發(fā)。
1.守時并安靜等候
候選人是否守時是面試官評價其對面試看重程度及責任感高低的判斷依據(jù)之一[7]。宜稍早到達,提前準備,這也有助于候選人平復心情,調整心態(tài)。如因特殊情況遲到,應及時與面試官取得聯(lián)系,并在面試中進行必要的解釋,消除誤會。如因對方原因造成的時間延遲,也應表達體諒,安靜等候。可以留心面試單位是否有“文化墻”、宣傳海報、企業(yè)介紹、企業(yè)內刊等供閱覽,利用這段時間對企業(yè)做更多了解,以增加談資,加深認識。
2.聆聽并適當應對
認真傾聽是對發(fā)問者最大的尊重。首先,準確領會對方意圖才能有的放矢地選擇應答方案,為自己贏得更充分的時間。并要保證“腦子”走在“嘴”前面,說出去的話都是經過思考之后的結果,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其次,聆聽對方的過程中,要注意表情自然,稍帶微笑,專注對方,適當給予眼神或動作上的反饋,表現(xiàn)出我們尊重對方、關注對方的意見和感受[8]。如沒聽清楚或有疑問,可禮貌性發(fā)問,不要過于羞澀。適當?shù)陌l(fā)問也表達了我們在認真思考,希望給出真實完整的答案。比如:“請問剛才的問題是在問……嗎”;“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關于……問題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您有其他想了解的情況,我可再進一步說明”;等等。在回答問題組織語言時,要注意條理性、邏輯性,抓住重點,避免冗長的鋪陳、事無巨細。可采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表述較好的呈現(xiàn)方式。另外,應盡量避免絕對性的表述,思慮周全。
3.坦率并態(tài)度真誠
作為面試者,我們當然不希望面試官在面試中對自身單位情況有所隱瞞或避重就輕,甚至出現(xiàn)編造事實的情況。相信即使其粉飾一片“歌舞升平”,在候選人入職后也會發(fā)現(xiàn)個中貓膩從而一走了之。候選人在面試中應該盡可能做到真誠坦率,避免浮夸、“放衛(wèi)星”等急于求成的做法,否則即使僥幸成功,也會在工作的“試金石”的磨煉中,原形畢露[9]。用人單位對于應屆畢業(yè)生所能達到水平和具備的能力,是有合理的心理預期的。相比于找到一個“完美的人”,他們更希望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在回答問題時,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也可以說不知道,可以說“對這個情況,我還不是特別了解,但今后我可以多多學習”。
要特別注意對方結束面談的暗示,不必強行延長面試時間。不要以為面試即將結束了就什么都不管不顧了,面試后表達感謝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是禮貌之舉,更會加深面試官對你的印象。在恰當?shù)母兄x后禮貌告辭,向面試官致謝,攜帶隨身物品,帶走垃圾,安靜穩(wěn)重地離開洽談室[10]。
綜上所述,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沒有人在求職路上能做“常勝將軍”,每次面試都應結合自身與崗位、單位的情況合理預期,可以當做成功路上重要的經驗積累,不氣餒,堅持才能勝利。大學生通過有意識的求職禮儀訓練并將其運用于求職實踐中,就能更好地抓住機遇,走上成功的職業(y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