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 赪
在學習病理生理學課程的過程中,一些學生會感到艱澀難懂,不能夠很好地理解課程知識內容與病理學規律概念,難以將學科內容帶入實際生活與工作中,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專業人才素養,教師積極引進LBL+PBL 雙軌教學,發揮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勢,將學生與教師作為“雙主體”,準確判斷、分析、交流知識內容,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引進大量的素養資料,讓學生直觀看到知識與概念,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水平,為其今后學習基礎醫學住專業其他學科課程奠定堅實基礎。
病理生理學課程是基礎醫學理論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是學生學習基礎醫學其他課程、探索臨床課程的必要條件;病理生理學課程的教學任務是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與必備條件,研究疾病的整個發展過程,探索患者機體機能,關注患者的代謝動態變化,從而掌握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闡明疾病的本質,為進一步預防與治療疾病提供理論依據。
LBL 教 學 法 又 可 以 稱 為“Lecture- Based Learning”,就是傳統教學方法,是將教師作為課程主體,將講授作為教學活動的核心,采取灌輸式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其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教學體系,包括:教學評價、教學基本方法與活動形式、教學講稿要求、備課預講試講做法等。在病理生理學課程中,教師運用LBL 教學法,能夠有效節省教學資源,緩解院校中專業教師緊缺的情況,同時能夠提高教學的精準性與系統性,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將課程知識面向學生進行系統、全方位、連貫的講解,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此外,這一教學方法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要求較低,能夠適應大部分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且現代技術的引進豐富了LBL 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展示大量的課件、病歷、圖片等,開展演示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課程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若想要實施PBL 教學法,可以將LBL 作為基礎教學環節,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為接下來的學生自主探索與團隊協作學習奠定基礎。
PBL 教學法, 又可以稱為“Problem- Based Learning”,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與連接”“以團隊協作為主要活動形式”“以教師為引導”,讓學生集中參與討論某一課程、醫學知識、具體病例,以此展開對病理生理學知識的探索與學習。這一教學法也可以理解為“問題導向法”“問題驅動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案例、問題,科學配置學生形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分析問題,以此鍛煉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問題解決朦朧、團隊協作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促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崗位的人才需求。
一直以來,LBL 教學法是病理生理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灌輸的位置,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不能夠結合具體問題獨立思考與分析,缺乏自主學習與探究意識,且對教師的指導存在較大的依賴心理,阻礙了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獨立分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即便如此,LBL 教學法尤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其能夠準確傳授課程知識,保證課程知識的連貫性與系統性,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構建基礎知識構架,促使學生系統、全面的掌握課程理論知識。綜合分析,若一味地使用LBL 教學法,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若不使用LBL 教學法,則不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可以引進PBL 教學法,將LBL 與PBL 相結合,形成雙軌教學活動,在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同時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空間,從而發揮二者優勢,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結合上述的“LBL 與 PBL 教學法”,可以發現,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同,且各有優勢,教師要想在病理生理學課程中實行LBL+PBL 雙軌教學,首先,就要結合LBL 教學法的基本理念,將教師作為主導,教師負責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病例或者案例,充分發掘課程教學資源,制作課件與教學視頻,優化設計課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分析視頻現象明確基本的理論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構架,為之后的團隊協作團隊做好準備。
其次,教師要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注意關注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各小組綜合實力均衡,或者可以引進分組算法,保證小組劃分的科學性。同時,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課時進行安排,控制每個病例的討論與探索時間不超過2 個課時。
最后,教師要提前將PBL 學習病例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預習相關內容,自主查詢相應資料,同時準備課題討論提綱。在討論的過程中,各小組學生需要明確課題的推進者、記錄著、參與者,明確分工,自由主動發言,且在教師的引導下做課題小結。
在高職病理生理學教學中應用LBL+PBL 雙軌教學,一方面教師需要明確基礎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明確學生團隊自主探索目標,結合課程中《第一章 疾病概論》知識內容,教師要明確基礎教學目標為:“掌握疾病的概念、死亡的概念、腦死亡的概念、健康的概念,掌握腦死亡額度診斷標準”“了解亞健康的貴愛安,熟悉疾病的病因學、發病學與轉歸的基本知識”“知道腦死亡的意義”,明確PBL 教學目標為:通過問題研究與討論,能夠基本掌握疾病的形成原因、形成過程、發展過程、轉歸規程,能夠通過團隊問題解決活動掌握腦死亡判斷的基本方法,能夠基本判斷健康與亞健康,判斷出腦死亡與死亡;通過學習活動形成團隊配合意識,形成團隊責任感。
在LBL+PBL 雙軌教學教學分組之前,教師需要結合第一章中的“健康與疾病”“病因學”“發病學”“疾病轉歸”等內容,合理安排雙軌教學課時,在“健康與疾病”這一節,則可以安排一個課時。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將PBL 教學病例發放到學生的手中,同時劃分小組,之后再開展課堂知識講解,在講解之后讓班級學生按照小組劃分情況開展PBL 學習活動。
關于小組劃分,教師可以利用“WORD 構建結構圖+EXCEL 郵件”的方法進行劃分,以此幫助學生組建雙軌制學習小組。教師可以利用WORD 輸入班級學生總數,且結合EXCEL 學生成績表,明確學生的“學號、學分、目標分、差幾分、得分、排名”,之后進行排序,且將WORD與EXCEL 相融合,形成學生數據庫,讓班級中的學生按照成績自動排名并且組合,從而提高學習小組劃分的科學性。
在“健康與疾病”的雙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視頻、課件、網絡課程等為學生展示疾病的案例,讓學生通過視頻或者動態演示的方法直觀看到疾病的發生原因、發生規律、發生機制與轉歸,促使學生能夠明確認知本節課知識的結構與連貫性,從而形成系統的健康與疾病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將知識運用于之后的合作學習中。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病例——“新冠病毒”的演示,提出“你能夠準確獲悉新冠病毒肺炎的發生原因嗎?”“用你喜歡的方法繪制出新冠病毒肺炎的發生過程”“請將新冠病毒肺炎的基本機制以樹狀圖的形式表現出來”等問題與任務,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開展課后小組探索活動。
此時,班級學生可以通過分析“新冠肺炎轉歸——死亡或者康復”的實際現象進行分析,以此分辨出病人之所以死亡或者康復之后皮膚變黑的真相,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知識概念與定義。最后,學生要以小組為單位一起討論且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比如:掌握各種機制,以此重復學習周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及其運用方法。
在LBL 環節,教師是主導,需要將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促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在PBL 環節,教師是引導者與領路人,需要在學生完成任務與探討問題的過程中適當給予指點,幫助學生完成討論活動,實現學習目標,促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能夠進一步掌握健康與疾病的關系,掌握疾病的基本機制。
綜上所述,在病理生理學課程中,教師引進LBL+PBL 雙軌教學,能夠進一步實現不同教學方法之間的互補,既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以鍛煉,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幫助與指引,同時彌補傳統教學法的不足,發揮現代教學方法的優勢,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病理生理學知識。在實際過程中,可以發現,這種雙軌教學法,能夠進一步改善學生課余自主學習情況,幫助一些總結歸納能力較差且知識體系薄弱的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課程自主學習的規律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與推廣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