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霞
2019 年3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挖掘思政資源,實現三全育人”“完善課程體系,解決思政課與其他課程的融合問題”。課程思政是一種課程教學理念,是將思政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住房城鄉建設部于2016 年8 月19 日印發的《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提倡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建筑行業,推進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國發〔2019〕4 號《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將“互聯網+”結合職業教育,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所謂“互聯網+”教學就是將互聯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的一種模式,而隨著計算機和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及,“互聯網+”教學也變得極為普遍和便捷。
由以上背景可以看出:“互聯網+”和“課程思政”均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是當前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對專業課程進行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改革,能使專業課堂教學成為一種特殊的互動,既給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也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思政素質,能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健全自己的人格。
專業課思政改革的關鍵問題是改變教師落后的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局限,推動“思政育人”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將思政教學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實現教書與育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這門課程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以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指導委員會確定的工程造價專業綜合能力和住建部制定的工程造價專業人員職業標準為依據,完善《安裝工程計量計價》的課程培養目標,加上思政目標,深挖課程所蘊含的思政素材,將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型人才。針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提出一套完整的《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實施方案。編寫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案、配套教學指導資料,力求達到能滿足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
依據《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等內容,提倡在教學中貫徹思想政治工作,實現教師“授人以漁”的同時以德服人。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把課程思政內容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教學。授課計劃、教學大綱、課程教案緊扣課程思政目標,挖掘課程與思政相關的資源,從“國家、政治、社會責任感”等方面來進行定位。
根據教學管理有效機制,對教師進行多媒體素材處理、多媒體課件制作、微課制作、在線教學平臺管理與維護等基本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引導教師掌握在線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并基于在線教學平臺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熟練開展混合式教學設計,為推進實施互聯網教學模式改革創建軟硬環境。力求在課堂內外為學生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MOOC、世界大學城、校本數字教學資源庫、QQ 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成為師生交流的重要陣地。
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局限,課中線下教學,課前課后利用互聯網平臺與學生互動,實現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具有時代創新精神的人才。
初步搭建線上課程,上傳國家“一帶一路”“2025 智能制造”“大國工程”“國之重器”“超級工程”“大國工匠”等系列教育片的部分視頻片段,讓學生認識到祖國的強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深深的愛國精神;同時上傳一些與課程相關的歷史典故和優秀人物視頻片段作為課程思政教育題材,如土木工匠魯班、趙州橋的建設者李春、都江堰的建設者李冰父子等,通過故事詮釋優秀人物追求卓越、求真務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化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立志做一個優秀的工程師,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
線下課程:提升教師的個人素養、引進案例教學、借助人物故事教學等。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改革的重心在于教師,只有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引導教師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夠使教師以自身的力量去影響學生,運用具有思政元素的語言來進行專業教學,在傳授專業課的同時達到育人的效果。引進具體案例進行教學,如以南水北調工程當作載體,講解給排水工程計量與計價模塊;以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為載體,講解建筑電氣工程計量與計價模塊;以“2025 智能制造”為載體,講解建筑智能化工程計量與計價模塊;讓學生深入了解其工程具有的智慧和情懷,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人物故事教學,如引入中國鐵路工程先驅詹天佑、中國橋梁學家茅以升、水利水電和土木工程專家陳祖煜等人物故事,促進學生對大師不畏艱辛的職業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進行深入了解,對他們良好的職業素養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以建筑電氣工程計量與計價為例,首先講述愛迪生發現并利用電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到電氣錯綜復雜的電氣回路的時候,學生可能出現畏難的情緒。此時,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費午餐,幸福不會從天而降”的經典語錄。使學生明白幸福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創造的道理,明白天道酬勤、多勞多得、投桃報李、“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內涵,培養學生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工匠精神。在講到配電箱的計價過程的時候,配電箱識圖、計量、詢價、計價一環扣一環,如果前面環節有錯誤,后面計算再仔細也是徒勞。此時,可以講述“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典故,并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的講話,給大家講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學生堅持、嚴謹、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課程思政的核心在于教師的思政素養的提高,教師的思政素養提高了,自然能在課堂實現教書的同時“育人”。定期對教師進行思政素養的培訓,將教師培養成“為經師,更為人師”的德技兼備的人才。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更要是能教書育人的“人師”。改變教師落后的教學觀念,引導教師深入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思政素質。創建良好的課堂互動環境,推動“思政育人”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將思政元素以故事的形式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書與育人同步進行的教學模式,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制定基于課程思政的《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評價標準,并定期對學生進行調查訪談,對教師的課程思政水平進行評價。
根據《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實施意見》和工程造價專業職業能力目標的要求,在“互聯網+思政教育”環境下,以培養工程造價德才兼備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根本,運用符合工程造價專業自身實際情況的“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和實施方案,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在實施職業教育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德育,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中學習做人,使學生鑄造自己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