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曉
(玉林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廣西玉林,537000)
英語學科作為一門大眾公共學科已經被普及于各個學齡階段、各種形式的教育中。對中職教育來說,英語也是一門不可或缺的科目。中職英語課程的目標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1]英語課程對于中職教育來說主要發揮輔助作用,讓不同專業的中職學生掌握一門外語工具,從而擴寬將來的就業面。為真正實現中職英語教育的價值,在實際的中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尤為關鍵。
當前的中職專業英語教學更多的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只考慮教學需求和考試來設置教學課程,對學生的需求與全面發展考慮較少,不利于學生的發展。[2]
中職教育本身就是服務于求職就業的特殊教育模式,它不同于普通的義務教育或高等教育,以培養直接就業崗位的職業人才為基本的教育目標。正是因為中職教育這種特殊的教育目標,其內部所設各學科的教學也應該立足于職業發展,服務于學生的求職就業。只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讓英語科目找到自身的位置,讓教師的教學更具成效、更有意義。然而,當前的中職英語教育缺少明確的目標,導致無論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還是學生配合度方面都顯得不盡如人意。實際的中職英語教學課堂依然處于“一言堂”的狀態,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各行其是。這種看似充實的一堂課實際上卻是教師身心俱疲、學生無所收獲的狀態,學生的英語學習依然處于原地踏步狀態。一些基礎更弱的學生還會對枯燥、單調的英語課堂心生厭煩情緒,從而違背課堂紀律,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帶來極為惡劣的影響。出現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整體的英語教學缺少明確的目標,因此導致教學難以進行。
正是因為缺少明確的英語學科教學目標,中職英語教學才會無規則、無章法。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愿望,依然拘泥于陳舊的教學模式,整體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學生本身就對英語科目的學習十分迷茫,無心配合教學,對于教師所講內容熟視無睹。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單調,教學方法缺少創新性、趣味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不堪,甚至有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導致課堂亂作一團,整體的教學效率十分低下,學生無心配合教師,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怎樣重新彰顯英語科目教學的價值,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已經成為中職英語教師十分關注的話題。
中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社會培養一批具備職業素養、掌握職業技能的職業型人才,學校會設置多門專業,供中職學生根據自己的求職意向、興趣愛好等來自主選擇專業,整個中職教育也是以這些相應專業為核心展開的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更注重對核心專業的考核,其他科目則作為公共課和選修科目,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旨在讓學生在具備合格的專業素質和技能的基礎上再學習一門知識,在學生未來的求職就業中發揮錦上添花的作用。作為一門公共課程或選修課,英語課程需要發揮自身的輔助性服務功能,服務中職學生的專業學習。由此來看,英語應該服從于學生所學專業,從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再到教學形式及考核方式等都應該直接同專業學習保持一致,緊密對接專業教學,發揮其輔助性功能。然而,當前的中職英語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處于獨立教學的狀態,未能和中職學生的專業之間緊密對接,導致學生的配合度下降,中職英語的存在感下降。對此,中職學校必須加大對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讓其服務于中職專業教學,從而真正發揮英語科目在中職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實現其在中職教育中的價值。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傳授英語基礎知識,又要傳授學習技能[3],還要堅持中等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因此,中職英語教師必須在教授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服務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發展需要的意識。
中職英語要想實現服務中職教學的目標,就必須先明確中職教育的專業分布和設置,根據學生所學專業來對應調整英語專業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對此,中職學校要在各個專業教師、英語教師之間做好溝通和協調工作。在這一過程中,中職學校的校長要發揮領導作用,組織專業教師和英語教師進行交流,通過召開交流會議的方式讓英語教師了解當前中職專業英語教學的運行狀況及教學狀態。英語教師在掌握不同類型專業特點以后,再有針對性地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力爭讓英語教學服務于專業學習。其中,學校也要做好英語學科學習資料的配備對接,切忌全體學生采用統一的教材,而是要根據學校所設置專業、學生所學專業等來對應配備與之相符合的學習資料,以此實現學習內容上的對接。
例如,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學校應該為其配備旅游方面的英語,具體包括酒店管理英語、飯店英語、導游英語等;對于文秘專業的學生,學校應該為其配備文秘英語課程;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學校則應該為其配備“幼兒英語”教程。這樣就形成了教學內容方面的對接,發揮了英語教學對各個專業的輔助和服務功能。根據學生所學專業配置英語科目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本專業范圍內的必需詞匯以及常用的英語表達方式。學生掌握這些表達方式后,就能將其運用到所學專業范圍內,從而體現中職教育中英語學科的存在價值,發揮英語學科對學科專業教學的輔助作用。
為了真正實現英語學科和中職專業教育之間的完美對接,中職學校教材負責人要動態觀察中職教育的教材市場,盡量選擇最新、最近的教材版本,以此滿足不同專業學習興趣、又具有充足內容和知識含量的教材版本,真正發揮英語教材在中職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中職學生的英語教學在達到同專業教學對接的基礎上,還要采用趣味化教學模式,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科目學習興趣,這樣才能真正組織學生高效地學習英語,才能讓學生在英語科目中有所收獲。對此,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思維、大膽實踐,豐富英語學科教學模式,營造趣味化的課堂,生動地傳授知識,變枯燥學習為快樂學習,從而真正讓學生接受和認可所學內容。
在實際的教學模式創新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英語課堂要采用不同的引導方式,也就是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設計英語課堂,從而讓學生在愉快、放松的氛圍里體驗英語學習,重視所學內容對自身所學專業的價值和作用。
例如,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英語課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旅游、住店、導游、餐飲等方面的情景。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網絡系統來搜索一些周圍設有配套的設施和設備的風景名勝,如咖啡廳、酒吧、賓館等,讓學生分別扮演風景名勝的導游員或酒吧、飯店、賓館的服務員等,并讓另外一部分學生扮演外國游客,借助多媒體大屏幕來展現從景點到飯店、酒店的整個內外場景,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未來的職業氛圍,并用所學的英語知識來完成接待外賓與服務外籍游客的任務。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實行小組比拼的模式,即由教師和學生同步評價扮演服務人員的學生的表現,并從中選擇出最優小組和最優學生,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游戲化教學是趣味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中職教育中有不同的專業分布,教師可以根據專業特點采用游戲化教學的方式,也就是根據專業特點組織游戲,并借助游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中職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自主地掌握職業技能。
例如,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主要是要學習一些少兒英語,從而為以后的幼兒雙語教學做好準備。為此,教師要將英語與一些動作表演、兒童游戲等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學生學習的目標。具體來說,英語課堂教師要嘗試性地將幼兒游戲融入英語學科教學,組織中職幼師專業學生學唱英語兒歌,并引導他們掌握一些兒童英語的用語,以此培養中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英語職業素養,使他們為未來的求職就業做好準備。
游戲化教學要注重游戲的趣味性與知識性。也就是說,游戲只是一種客觀的手段,目的是要借助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為其未來的求職就業做好準備。
由于多數英語教師是從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的,并沒有專業的知識背景,加之中職學校的專業也比較多,教師并不能將所有專業、所有知識都學好、學深、學透,而多數專業教師的英語學習水平不高。因此,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可以采取多樣的合作形式,開展“專業+英語”的互補教學,切實推進專業英語的教學。例如,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篇關于專業知識的英語文章,對于其中的專業知識可以邀請專業教師到課堂上進行現場講解,或課前錄制專業課教師的講解進行課堂播放;專業教師也可以適度選取一些專業方面的英語資料,邀請英語教師到課堂進行現場教學英語,或錄制英語教師的英語教學進行課堂播放。此外,專業教師與英語教師可以進行微課錄制合作,共同開發、錄制“專業+英語”的微課,并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進行分享,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當然,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必須努力提升學科素質,使自己具備“雙師”素質,滿足職責教育的發展需求[4],主動向專業教師請教以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并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以了解企業對學生的專業英語知識要求,同時積極參與企業的營銷、涉外服務等活動,穩步提升自身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
傳統的中職英語評價方式多以期末考試為主要依據,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影響了學生的應用積極性。為此,中職學校有必要改革考核評價方式,重視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和英語應用的過程性考核,特別是要將學生學習專業英語和應用作為一個重要的加分考核項目。比如,早讀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早讀表現作為一個重要的加分考核項目,以此營造學生爭相早讀、對話早讀、讀專業英語的學習氛圍。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邊朗讀專業英語文章邊錄制視頻并分享到QQ群,此項也可一并納入考核加分項目中。
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在中等職業學校具有基礎性與輔助性并重的教育功能,服務于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和專業技術技能成長是其主要目標,此課題值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進行探索、嘗試和改革、實踐。為了切實提高英語課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的效果,校企合作部門可以聯系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建立QQ或微信群,方便隨時向他們求助。學校也可以對往屆學生進行教學回訪,采用他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