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雪,鄧 嘉
(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柳州,545006)
2019年1月,國家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方案明確提出產教融合、雙元育人的思想。該政策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現代學徒制下,職業教育參與的主體包括學生、企業人員、教師,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培養學生,進行協同育人。該模式有利于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為企業提供人才輸送的渠道,有利于推進“1+X”證書制度的實施。
國外現代學徒制的研究經驗為我國職業教育提供了成功的典范。英國的“三明治模式”[1]、美國的“合作教育”[2]和德國的“雙元制”[3],都是典型的學徒制模式,這些模式都在當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國內,職業院校開啟了“半工半讀”[4]的職業教育模式。這種模式為職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學校由傳統學徒制轉型為現代學徒制奠定了基礎。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很多中職學校都開始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并選取某個專業作為試點專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專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從企業和職業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現代學徒制并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實際推行的過程中暴露了許多問題。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型現代學徒制尤為重要。
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實施的過程中暴露出很多不足。下面主要從學校、企業、學徒(學生)三個方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良好的教學質量是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前提和保障,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效果,但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在實施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教學質量并不盡如人意。
1.課程體系設置和實訓環境布置偏離企業實際需求
中職學校在教學管理和課程設置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與不足,這些不足對中職會計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學校在做課程設置時,企業的技術人員未曾參與其中,教材難以全面呈現職業知識,使得中職會計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缺乏職業化的教材和配套資源。另外,中職會計專業缺乏有效的實訓基地,即中職會計現代學徒制實訓室。大部分中職學校會計實訓室的硬件設備陳舊,軟件資源匱乏,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實訓室的布局也不合理,與企業的真實工作場景存在較大的差距。[5]這種現狀會導致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畢業時無法達到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實際要求。
2.教師隊伍存在問題,“雙師”隊伍建設不足
教育部頒發的相關文件明確指出發展職業教育,實施現代學徒制需要采用“雙導師制”。但目前的中職學校專兼職結合的專業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參差不齊。雖然教師的理論基礎知識扎實,但大部分教師從未深入企業,缺乏企業實操經驗,課堂教學缺乏企業真實的案例,導致講解枯燥,脫離企業實際。同時,教學模擬實訓中缺乏與其他部門的橫向結合,使學生對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流程不清晰,教學效果不佳。學校兼職的教師占比也不合理,導致專兼師資結構不合理,“雙師”隊伍建設乏善可陳。
在會計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的過程中中職學校積極響應,但是企業卻表現得比較冷淡。首先,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而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企業投入資金和人力成本,接納學徒則會給企業帶來商業信息泄露的風險,導致人才培養的效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其次,企業很難為學生安排合適的崗位。企業的財務崗位比較少,重要崗位或者有較高技術要求的崗位,學生經驗、閱歷也達不到要求,難以勝任這些崗位。對于基礎崗位或者非技術性崗位,學生認為自己是廉價的勞動力,從而對安排的崗位不滿意,工作的積極性不高,進而影響企業的工作效率。這兩方面的現實問題導致很多企業與學校合作意愿不強,也使得中職會計專業實施校企合作遇到一定的困難,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難以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2]
學生的雙重身份指學生和學徒的身份。但是,目前這種雙重的身份并沒有真正實現。
1.家長和學生存在誤解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大部分家長和學生簡單地認為現代學徒制就是在學校學習兩年,然后去企業實習,充當廉價的勞動力,認為“學徒”是企業最底層的工人,學不到知識和技能,沒有發展空間,認為這種模式是一種“放羊”的模式,脫離了教育的實質,使得他們從內心深處就開始抵觸“學徒”這一身份。
2.學生缺乏職業規劃
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大致在15歲到18歲之間,思想不夠成熟,思考問題不夠全面,沒有長遠打算。大多數學生對職業規劃沒有清晰的認識,對會計工作的具體崗位職責不清楚,對自己未來想從事的工作十分迷茫,學生目前也不能夠確定畢業后是否會留在校企合作的企業工作,導致學生在扮演“學徒”這個角色時積極性不高。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中職學校可以采用“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現代學徒制,創新思維,突破僵局,從而有效解決其會計專業采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瓶頸問題。“五合一”包括學生、學徒合一,教師、師傅合一,辦公室、教室合一,作業、產品合一,教學、生產合一。[6]“五合一”可以實現學習工作化、教室辦公室化、專業產業化、教育社會化。
1.課程職業化,實訓室現代化,實現專業與產業的有效對接
為深化會計專業課程改革,學校應當建立一個符合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完善實訓室建設,將會計專業課程職業化,從而使課程的內容契合職業標準和產業要求。為實現這一目的,學校應當與企業專家共同研究設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的設置,重新制定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課時比例,邀請企業專家共同建設現代學徒制實訓基地。在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學校應當充分聽取企業專家對實訓室整體布局的規劃、設備的配置等建議,按企業實際的工作場景,科學設計流程,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
2.建設“校企互聘,協同育人”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
學校要鼓勵教師利用假期時間去企業學習,掛職鍛煉,提高實操技能。同時,學校還要吸引企業的技能人才到學校任兼職教師,明確規定師資隊伍專兼職結合的聘用、培訓、考核和評價等具體內容,實現校企人才的互聘互用,完善校企人事管理制度。一方面,企業派駐在學校實訓基地的師傅既是企業的員工,也是學校的兼職教師,在校兼職可以作為企業員工晉升的條件之一,以此激發企業員工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協助企業的財務領導對財務部的員工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和培訓,對財務部的工作進行跟進、指導,實現校企雙方的資源共享。學校依托產教平臺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可以提升學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進一步為中職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在學徒制的實施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企業的利益最大化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相互沖突的矛盾。這就要求校企雙方必須找到利益共同點。
1.企業獲得人才儲備,提升品牌建設
企業在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價值最大化的本質就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這一目標實現必須有人才培養和人才儲備。企業與學校達成協議,學校為企業輸送人才,讓學校成為企業人才的儲備庫。同時,學校還可以對參與合作的企業進行免費宣傳,提升企業知名度。
2.企業入校創辦實習基地,促進產教一體化發展
現代學徒制的最終落腳點是學徒(學生)與師傅,使學生成為一名準員工是最終目標。企業是實施現代學徒制不可或缺的環節,學校要采用引企入校,創辦實習基地的模式,參與合作的企業要為學校提供最新的、真實的經濟業務案例,企業的師傅既是企業的員工,也是學校的兼職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學校教師一起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7]在學校創辦實習基地,縮短了學生角色到學徒角色的轉換時間,解決了會計專業學生實習難的問題。
按照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我校)會計專業與廣西柳州中原財稅咨詢有限公司、柳州龍城財務代理記賬公司、柳州匯景代理記賬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學校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確保教學和實訓的有效性。通過對企業入校創辦實習基地模式的探索,學生既能學到工作技能,又能學習基礎知識,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企業也可以獲得會計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另外,學校的場地作為企業的實訓基地,減少了企業場地租賃費用。這一模式實現了學徒、學生合一,教學、生產合一,作品、產品合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學校、企業、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實現了校企互利共贏。
學生是現代學徒制的核心人物,學校和政府要做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的講解和宣傳工作,使家長和學生理解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改變“去企業實習會影響學業”的思想,消除家長和學生的顧慮,使家長和學生能夠理性看待現代學徒制,主動接受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同時,學校還要讓學生認可現代學徒制,積極參與現代學徒制工作。此外,學校還應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會學生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樹立職業意識和培養職業素養,包括增強工作責任心、對企業的忠誠度等。另外,學校可以開展試點“1+X”證書制度考試,提高學生就業本領,通過開設出納實訓、稅務實訓、報表實訓課程提升學生技能,學生可以考取相關的“1+X”證書,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本次調研共對5家企業的領導及相關人員進行了訪問,得出的結論如表1所示。

表1 企業領導及相關人員的反饋結果 單位:%
可見,實施現代學徒制企業的總體反饋良好。其中,企業合作滿意度比例增長了39.3%,增幅最大;知識滿意度增長了7.7%,責任心的滿意度增長了5.87%,企業比之前更愿意與學校進行深度校企合作。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得到了提升,同時也吸引了廣西柳州中原財稅咨詢有限公司、柳州匯景代理記賬公司、廣西鑫深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在本校本專業設置專項獎學金。
實施現代學徒制后,我校“雙師型”教師占比在90%以上,培養了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團隊,建立了兼職教師資源庫。在會計專業教師中,有2人被評為柳州市優秀教師,共4位教師參加區級技能比賽獲得一等獎,項目組總共開發了2門精品課程,4本工作手冊式活頁教材,建成4門課程的資源庫,會計專業的整體辦學水平有了較大幅度提高。此外,學校的生源質量也逐年變好,招生人數較之前增加了150人,實施“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動力、知識水平、職業能力、綜合素質,提升了學校會計專業的社會影響力。
現代學徒制是中職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形式,中職會計專業應積極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穩步推進落實,逐漸完善“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會遇到新的困難和挑戰,但我們要不斷創新,進一步深入探索符合職業教育發展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思路,拓寬會計技能人才培養的綠色通道,提高中職會計專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