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寶
(廣西上思縣在妙鎮在妙初中 廣西 防城港 535599)
現代教育理論中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景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標,改進教學質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略顯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情景教學,對于解決當前的教學困境有著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具體談談相關的策略。
2.1 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沒有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采用“一言堂”或者“滿堂灌”的方式,導致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種刻板的教學方式往往也只能讓學生學習到書本上的知識,應試能力比較強,并沒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應用情景教學的過程中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發展。
2.2 理論和實際相互脫離。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但是其中的理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理論聯系實際,這樣既能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理論聯系時政,也能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一定的認識,對今后適應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3.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興趣。那么,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情景教學法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創建相關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興趣。
3.2 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情景教學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同時創設相關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和時政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修養,依法行使自身權利的同時也能夠依法履行自身的義務,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1 創建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創設相關的教學情景,將教材內容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相結合,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同時也擁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政治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創設相關的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這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有著重要作用。
4.2 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課堂氛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這些現代技術在各個領域應用非常廣泛,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課堂中也受到教育者的密切關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這樣既能豐富課堂內容,也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憲法專冊時,對于很多同學來說這一冊的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播放相關的案例視頻,借助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或者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改進教學質量。
4.3 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加深領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關法律與生活的內容,可以尋找相關的案例,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扮演律師、法官等角色,這樣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法律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過程中能夠學法、尊法、守法和用法。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尋找相關的生活案例,讓學生以辯論、小組討論的形式等去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這樣既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也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推動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采用情景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營造相關的教學場景,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