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玅伶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桂林,541000)
學科核心素養是中國學生發展素養在相關學科領域的表現,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學生通過思想政治學科學習形成滿足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課堂練習作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自然要承擔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任務。傳統的課堂練習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學生發展的要求,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下的課堂練習優化成為教師不得不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培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為教師重視課堂練習的優化研究和探索提供動力和方向指引。
課堂練習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參與下,自主地進行閱讀、觀察、思考、概括、應用與反思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是教師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出及時反饋的應用檢驗過程。理解課堂練習時需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課堂練習要在課堂上完成,不能拖到課后,不然無法達到及時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第二,課堂練習的內容要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展開,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和理解課堂所學知識;第三,課堂練習的形式多樣,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應配置不同的練習題,如操作練習、口頭練習、筆頭練習等。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練習是課堂練習的下位概念,其概念必然包含課堂練習的基本內容,同時又具有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規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1]這就決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練習應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思想性。教師通過課堂練習檢驗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練習活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實現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價值。二是政治性。課堂練習的設計與實施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學生通過練習、反思與實踐,在鞏固和提升中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三是體現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課堂練習在鞏固學生學科知識的同時應發揮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作用,讓學生在情境化的練習中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練習是指以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完成閱讀、觀察、思考、概括、應用與反思的一系列學習活動,是教師組織學生對已經學習的內容做出及時反饋并進行知識的情感升華和深化理解的雙向互動過程。課堂練習設計要結合學生發展實際和教育教學任務,充分發揮課堂練習鞏固教學、拓展學生思維的作用,讓課堂練習成為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合力之一。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僅靠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課堂教學模式顯然是低效且不利于學生長遠發展的。一方面,適時地開展課堂練習活動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加以運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題的反饋可以暴露學生對新知識理解和掌握的不足,并及時促使學生進行反思和鞏固,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課堂練習活動可以及時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有利于教師把握學生對知識學習和理解方面存在的疑難點,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教學節奏,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優化課堂練習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當今社會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培育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型人才成為必然趨勢。“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思想政治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思想政治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2]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慢慢培養的。課堂練習通過包含各種復雜社會生活情境的練習題,培養學生應對不同新情境的能力,引導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起來,在情境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兼具“在學中做”和“在做中學”的特點,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優化課堂練習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對培養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知識學習的成就感,而學生的成就感是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中不斷獲得的。課堂練習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不同問題的技能的提高過程。一方面,形式多樣又具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緩解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疲勞,幫助學生在練習中及時遷移、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練習反饋有利于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獲得對知識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
作為課堂教學的總設計師,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練習的開展成效。因此,課堂練習的優化需要教師轉變觀念,重視對課堂練習的設計與實施。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深入解讀新課標理念
課堂練習的設計與實施要遵循課程標準的指導,深入貫徹新課標理念成為培養新時代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課堂練習中重視設計主觀類開放型題型,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探究情境類練習題,培養學生應對不同復雜情境的能力。教師在開放性、創新性練習中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和思路,鍛煉學生學習遷移能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促進知識的內化發展。
2.鉆研教材內容
課堂練習的設計與實施要深入教材內容,明確知識中的邏輯性和結構性,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堂練習需要達到什么效果、什么時候開展等一系列問題都要圍繞教材內容。例如,在講解必修1“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框“企業的經營”中“企業”的含義后,教師可以設計一道組合式選擇題進行鞏固練習,讓學生從多個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里選出屬于“企業”的選項。通過這一練習題,學生可以及時地運用和鞏固知識,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學會舉一反三。講練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這一類抽象的概念性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課堂知識講解都設計練習強化環節,教師應根據實際的課堂教學需要靈活選擇和把握。
3.基于學情分析
教學的根本落腳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是為了學,學是教的依據和出發點。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與實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練習題的內容應堅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貼近原則,要能引起學生思維和意識的共鳴,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練習題的內容應該在學生可以理解的范圍內,盡量避免出現學生不熟悉的術語。教師只有充分考慮練習題的量和難易程度,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認識規律和學習興趣,才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教師要明確課堂練習是為了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深化理解、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活動。課堂練習要落在實處,讓學生真正有收獲,需要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提高練習題的質量。
1.提高教師辨別和選用練習題的能力
練習題的質量往往能決定課堂練習的實際效果,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科專業素養,提高對練習題的辨別和選用能力。教師選題時應遵循兩不用原則:不能激起學生思維探興趣的題不用,超過學生認知水平的題不用。“是不是,對不對”這一類無效問題應摒棄,盡量做到每一道練習題對學生而言都是有意義的。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考慮好練習題的類型和分布位置。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是安排在“課前導入”還是“課中檢測”或“總結提升”等,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在凸顯練習題科學性的同時不失趣味性。這樣才能把課堂練習當作課堂教學的強力輔助,發揮課堂練習在提高教學質量中的作用。
2.提高教師對練習題的原創能力
原創練習題是指教師在課堂練習設計中根據教學內容要求,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結合校本資源或者學生資源進行創新設計的練習題。原創練習題可以是教師課前預設的文字練習題,也可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靈活的口頭練習題。原創練習題包含教師的獨特設計,因貼近學生生活,更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例如,必修3“文化生活”中“文化創新的途徑”這一課,教師以“桂劇”為例講解知識,可以設計“結合身邊的故事談一談桂劇還可以怎樣進行創新與發展”這一課堂練習,使之與課堂教學內容高度契合。練習題富有地方特色和開放性,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課程知識,而且可以激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堅持適度原則,合理把握講與練的度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的過程,而學生的學習就包括練習。一方面,教師應該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練習,變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另一方面,教師又不能完全依賴練習題,明確課堂練習是鞏固知識、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知識的教授和學習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不能本末倒置。因此,課堂練習題的量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進行靈活安排,避免出現練習流于形式、師生疲于應付、增加學生負擔的問題。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程理念,盡量做到教師少講、學生多做,把講和練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課堂練習中不斷提升自我,獲得知識與能力的雙向發展。
課堂練習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鞏固和提升技能的師生雙向互動過程。這意味著教師在課堂練習過程中需要扮演引路人、協助者的角色,及時有效地點撥、引導學生的練習,總結學生知識盲點和薄弱之處,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和強化。為有效發揮課堂練習的作用,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
1.進行有效的練習指導
教師需要把握課堂練習中師生雙方的有機互動,幫助學生有效完成課堂練習。在課堂練習前,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好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運用,讓學生可以做好基本的練習準備”[3]。在課堂練習中,教師要“通過沿教室巡視、觀察學生練習情況,及時啟發、引導和答疑”[3]。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獨立練習,把課堂練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習慣。在講解練習題時,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自行分析解題,由學生教學生。從學生的解題思路中挖掘學生的生成性問題,這不僅能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課堂練習的實效性,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能力。
2.進行總結性和發展性評價
教師在課堂練習后要充分將總結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結合起來,及時點評學生在課堂練習中的表現和出現的問題。例如,教師傳授做題技巧、點明學生做題的慣性誤區、端正和糾正學生做題的態度和不良習慣。教師通過“講思路、講方法、講規律、講變化”的“四講”過程,讓學生深入課堂練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通過點評指導,學生養成在課堂練習后進行反思的習慣,在自我反思中不斷進步。
課堂練習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是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的過程。它與課后作業、書面練習等相比,教師的直接參與程度更高,對學生鞏固知識和能力提升有特殊的作用。基于培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需求,為發揮課堂練習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作用,教師需要從觀念上重視課堂練習的優化,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設計課堂練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