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曉
(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欽州,535000)
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相關專業主要包括電子技術應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等專業,統稱“中職電子專業”。中職電子專業主要培養掌握電子技術相關理論知識,并具備電子產品和設備的生產、檢測、安裝、維修、管理等一線崗位的專門人才。現階段,中職學校電子專業普遍存在教學組織與產業發展脫節、人才培養達不到為產業發展提供優質人才支撐的要求的問題。在國家大力推進產教融合的政策環境下,中職學校通過“引企入?!蹦J缴罨處煛⒔滩?、教法“三教”改革,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更好地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職學校進入高速發展快車道,電子專業作為多數學校的傳統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教師隊伍發展相對滯后。據調查,不少中職學校電子專業班額達到50人,專業生師比遠大于20∶1,“雙師型”教師比例甚至達不到三分之一,這種教師緊缺的狀況在中西部地區尤為突出。中職學校補充招聘的教師多為大學應屆畢業生,他們缺乏電子產品設備的研發生產經歷,實踐經驗欠缺,專業技能不強。在以訂單培養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企業到學校指導往往流于形式,雖然在企業文化、企業理念上有所滲透,但對技能技藝、工匠精神的傳承的指導甚少。
現階段,中職電子專業的基礎課教材多數為傳統教材,按章節編寫,偏重理論分析,忽視實踐教學,知識點繁多,可讀性不強。專業核心課程雖然編寫了大量的項目化教材,但是由于各學校的實訓基地建設差距較大,教材內容與實訓環境往往有較大出入,因此電子專業實訓開出率較低,教學效果較差。由于教學實踐與真實的企業生產聯系不夠緊密,電子專業的教材內容往往更新滯后,對電子行業的新技術、新標準、新規范引入不夠及時。同時,現有教材以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為主,對電子產品生產過程涉及不深,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不大。
傳統的中職學校電子專業課堂采用填鴨式教學,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滿堂講,學生由于基礎薄弱、自控力不強難以集中注意力,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現象屢禁不止。一些中職學校電子專業由于實訓工位有限,部分學生在實訓中只能觀看等候,實訓課變成了觀摩課,技能訓練低效。在實訓組織中,由于班額較大,教師只能將實訓任務分割成一個個實訓步驟讓學生交替完成,學生在技能訓練上缺乏連貫性和整體性。在現有的技能比賽模式下,中職學校電子專業往往將實訓設備和耗材集中投入到參賽選手的訓練上,其他學生的參與度較低,技能訓練的普及面較窄。
1.建立合作機制,促進教師交流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指出,要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以“引企入?!钡确绞轿齼瀯萜髽I與學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支持企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到學校任教。中職電子專業“引企入?!笔侵笇㈦娮赢a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車間建在學校,充分利用學校的場地和人才優勢建成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引企入校”的模式下,學校與企業共同經營管理實訓基地,共同建立電子專業教師與電子工程師雙向流通的人員管理機制。中職學校可以通過人才交流和外聘兼職的形式,將有較高技術技能、有較好培訓能力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電子專業教師隊伍中。[1]
2.強化企業實踐,提高標準意識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日新月異,中職學校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是學習電子行業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的重要方式。中職電子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內容主要包括學習企業文化、了解工藝要求、鍛煉崗位能力,這有助于教師提高行業標準意識和職業素養水平。在“引企入?!蹦J较?,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為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隨時到共建的生產車間中訓練技術技能。例如,在電子線路板特定元件的裝配焊接上,教師只有通過反復的訓練才能將焊點焊得光亮、圓潤、大小適中,進而給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提出工藝的標準,找出學生的不足,指出改進的方法。
3. 深化校本培訓,建設雙師隊伍
在“引企入?!蹦J较?,中職學??梢耘c電子生產企業建立以校本培訓為主體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通過優秀教師與企業師傅的“傳、幫、帶”,助推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在校本培訓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可以提高其教育能力,規范其知識傳遞和技能培訓。學??梢酝ㄟ^校本培訓,幫助企業工程師考取教師資格證,逐步實現中職電子專業教師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電子專業教師開展全員輪訓,全面提高教師的技術技能水平,進而建立起一支高水平、校企一體、雙向交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1.更新教材內容,緊跟產業發展
在“引企入?!钡男F笊疃群献飨拢髽I要積極參與中職學校教材建設,鼓勵企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將其實踐經驗和最新成果融入教材,幫助培養學生的實際崗位工作能力。校企合作開發教材,根據真實的工作崗位要求為教學量身定做指導書,有助于指導工學結合,促進產教融合。[2]在電子專業教材開發中,可以納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保障教材內容及時更新、與時俱進。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教師可以將電子產品生產和維修等典型工作任務作為教學項目,兼顧理論知識、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使教材緊跟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并適應其人才培養需求。
2.改革教材形式,適應教學需求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主要任務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與技術技能培養并舉,強調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職業教育的職業特性,決定了其教材形式要打破學科體系的理念束縛,支撐“在做中學,在做中教”的教學新模式。在“引企入?!钡漠a教融合新模式下,學校要基于工作過程重構知識要點和專業規范,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提高中職電子專業教材的適用性和實效性。例如,在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課程中,活頁式教材可以方便教師根據現有的實訓設備增減教學內容,工作手冊式的教材有利于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提升實訓教學質量。
3.開發配套資源,創設自學環境
“引企入?!蹦J较碌慕滩母母飸斶m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在開發優質的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基礎上,校企合作開發配套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信息化配套資源主要是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載體創新教材的呈現形式,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中職電子專業教材可以與互聯網科技結合,采用項目化形式編排,利用現實增強技術呈現工作過程。學生通過智能終端掃描二維碼,可以實現不受時間、空間、次數限制的自主實時學習??梢姡_發配套信息化教學資源,提供豐富、及時的教學輔導信息,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趣味性。
1.開展任務教學,訓練技術技能
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職業院校應當廣泛引入電子信息產業典型的生產案例作為教學的主要素材,通過開展模塊化、項目式、任務法教學,訓練學生的典型工作崗位能力。在“引企入校”模式下,校企在校內共建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為學生開展真實崗位的輪崗培訓提供了便利。在教學實踐中,開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有利于發揮中職學生善于動手操作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例如,電子電路裝調訓練中,教師可以依照學生基礎設定完成自動開關樓道燈的裝調任務數量,引導學生按照裝調工藝要求完成裝調任務,在反復訓練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電路裝調技能。
2.推進翻轉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學生主動開展項目學習、分析現實問題而獲得更好的知識體驗的學習模式。在“引企入校”模式下,學生在課前通過視頻了解生產工藝流程和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查閱資料和相互討論來了解生產案例。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就現實的生產案例開展討論對話,學生在對話和討論中高效地“吸收內化”新的專業知識和理念。在中職電子專業翻轉課堂中,學校教師可以與企業工程師深入交流,找出生產中容易出現的典型問題,錄制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并在教學中細致地觀察學生活動,及時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促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3.創新評價形式,培養職業能力
在“引企入?!北尘跋?,中職電子專業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主要包括知識技能考核和崗位實踐評價兩個方面。課程知識考核可以在學生的討論和對話中體現,技能考核可以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速度和質量進行評價。開展面向實際工作任務的技能訓練和比賽有助于強化學生技能標準規范、提高學生技能操作水平。在崗位實踐中,學??梢灾饕獜臉I績效率、工作紀律、協作能力三個方面對學生開展評價,充分體現工作崗位的職業素養要求。學校課程評價融入企業崗位考核,可以促進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教學課堂與生產車間、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一體化融合,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教師、教材和教法的改革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主要改革內容,中職學校要通過開展“引企入校”促進校企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三教”改革。在“引企入?!蹦J较?,企業工程師與學校教師可以交流互通,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組織實施任務式教學和組合式評價。校企一體面向職業崗位培養技能人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