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玉,潘曙東,封蘇琴,吉科一
(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常州,213002)
衛生統計學是描述、歸納、探索醫藥衛生領域數據分布特征和揭示數據規律的一門學科,是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掌握和運用衛生統計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解決醫藥衛生工作及科研中遇到的統計學問題,是學生學習衛生統計學的根本任務與目的。衛生統計學的特點是大量概念抽象難懂、內容枯燥、公式復雜,初次接觸該門課程的學生很難通過傳統的課堂授課一次性掌握所學知識。[1]同時,傳統的教學模式形式單調,師生間交流互動不足[2],加之衛生統計學需要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傳統教學通過軟件處理的實踐機會較少,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果欠佳。進行網絡課程的建設工作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探索衛生統計學教學新方法,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增加案例實踐操作,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網絡互動交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已成為衛生統計學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3]對此,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利用校園網構建了衛生統計學網絡課程,改進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將網絡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對衛生統計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對學生學習態度、能力及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選擇我校2017級藥學專業2個平行班學生80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6人,女生64人,進行隨機分組,一個班為對照組,進行傳統教學,另一個班為實驗組,進行網絡課程結合傳統教學。
被試學生大多數理基礎較差,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優點是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4]在我校五年制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衛生統計學被安排在二年級第二學期,此時學生學習了數學、化學、解剖學、生理學等基礎課程,但應用和分析能力不強。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結合案例進行統計分析時,首先要保證學生能夠理解案例背后的醫學知識。案例不僅要簡單易懂,還應符合藥學專業應用要求。衛生統計學不僅包括常用統計圖表的繪制,統計原理、統計方法的學習等內容,還包括藥學專業學生工作后可能碰到的新舊藥物療效的比較,檢測結果的質量控制和部分多因素分析等應用,是藥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
1.實驗組教學
實驗組采用網絡課程結合傳統教學模式,即授課教師在上課前,通過學校建立的衛生統計學網絡教學平臺,發布本次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要求等內容,以問題的方式提出本次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學生可進入網絡平臺預習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網絡平臺提供多媒體課件、視頻、實習指導、習題庫等學習資料,方便學生回顧復習,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提高數據處理水平。網絡平臺提供答疑專區、討論板等交互交流平臺,切實實現師生互動式交流的教學模式。學生利用網絡平臺的試題可進行該次教學內容的自我評估,利用討論板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的討論參與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情況對該門課程進行階段性評估。
2.對照組教學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將教學內容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分步驟有重點地給學生進行講解。學生有問題可以當堂或者課后提出,課程結束時教師對該堂課的重點、難點和基本內容進行總結,從而達到教學要求。
教學效果評價分為滿意度問卷調查和考試成績分析兩部分內容。調查問卷為參照相關文獻資料自制的調查表,在教學前后分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課程學習興趣、課程滿意度、課程重點掌握程度、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等方面,答案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教學效果越好。考試采用閉卷考試和網絡平臺測試相結合的形式,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同一份試卷考試,試卷題型包括單選題、填空題、簡答題和計算分析題,內容緊扣教學大綱和上課教學重點內容,滿分為100分。考試成績分析主要對試卷成績進行分析和比較。
研究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教學滿意度評價采用兩獨立樣本資料的秩和檢驗;兩組平均成績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資料的t檢驗,檢驗性水準均為0.05。
實驗組為本校2017級藥學專業一個班的學生41人,對照組為另一個平行班學生39人。調查問卷統一發放,統一回收,回收率為100%。兩組學生的入學分數以及一般人口學特征(如性別、年齡等)均無統計學差異。教學均為同一教師實施,使用教材、教學進度、教學重點、章節課時等均為同一標準,閉卷考試采用同份試卷,考試時間完全相同。
實驗組(網絡課程教學+傳統教學)與對照組(傳統教學)比較,實驗組的教學過程滿意度評價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滿意度的比較
實驗組學生衛生統計學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兩組成績均數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衛生統計學主要是通過分析大量的數據發現醫學現象后隱藏的事物本質,但由于其與數字緊密關聯,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數字恐懼害怕,缺乏信心,再加上缺乏網絡教學資源,對重點、難點無法反復學習,因此教學效果難以令人滿意。結果顯示,采用網絡平臺與傳統授課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無論是對教學過程滿意度還是綜合考試成績均高于傳統教學模式(P<0.05 ),和預期結果一樣。學生對新型教學模式興趣濃厚,特別是增加的SPSS等專業統計軟件操作內容,強化了學生實際處理數據的能力,學生看到自己處理數據的分析結果,很有成就感,提升了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校園網絡平臺介紹、討論相關知識點,學生緊隨課程進度,大大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總之,本次教學改革增加網絡教學的優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網絡教育資源的開放性、共享性、互動和協作性,使學生可自由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地點,這在網絡教學模式中直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同時,網絡教學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可以延伸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傳統教學大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師生互動環節較少。網絡教學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實現多元互動。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板等形式與教師、同學間接或直接進行討論、解疑、交流,教師通過交流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要問題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所提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解答,將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置于討論區,讓學生自由討論,提高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本次教學方法改革通過網絡平臺在課后增加案例分析計算,對案例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并鼓勵學生間開展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和講評。這種方式鼓勵學生運用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計算,使學生掌握實際數據處理的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地解釋統計分析結果,可以增加學生對衛生統計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5]
本次教學實踐取得了預想的教學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網絡教學的問題,如網絡教學要求學生要有較好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花更多的精力幫助學生適應自主學習、少部分學生忽視傳統課堂教學的長處而一味依賴網絡課程、教師的工作量增加等問題。有研究表明,采取不同授課方式,按照網絡課程和面授課程分組,單純的網絡授課組的學生成績和及格率均低于面授課程組。[6]一個原因是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專門的時間學習網絡課程,部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較差,沒有認真看或者干脆不看教學課件或視頻,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7]另一個原因是學生對于課后練習題完成度不佳,沒有起到相應的練習效果。衛生統計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為了鞏固剛學的知識點,學生在理論學習之后應該進行相應的練習。對于單純進行網絡課程學習的學生來說,課后練習往往不能按照教學要求認真完成。由于網絡課程學習時間由學生自主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參差不齊,因此,教師無法對學生提供統一的指導。這時就體現出學習團隊對學生的重要性。如果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能獲得同伴的幫助和鼓勵,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8-9]使用網絡課程進行教學是未來的趨勢。雖然網絡課程教學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面授教學,但網絡課程可以作為面授課程之外的有效補充,而將二者結合運用,可以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
總之,網絡課程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接收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衛生統計學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有效的輔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