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芳
(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實驗小學 貴州 鎮寧 561200)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將讀和寫分為兩個模塊,但是讀、寫之間有緊密的關系,實現讀寫結合,不僅能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寫結合的模式,應成為教師改革的主要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積極作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盛行,我國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也產生了變化,引入了先進的教學模式,為成功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提供前提條件。但在改革的同時,也伴隨著很多問題出現。一方面,教師教學思想保守,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比較看重成績,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將閱讀和寫作分開教學,久而久之,不僅影響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而且不利于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教學的方式方法比較陳舊。隨著教師對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升級,傳統“老師講 學生聽”的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教育的發展,需要教師合理地選擇教學方式,以加強課堂師生互動為前提,將閱讀和寫作互相融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及綜合素質能力提升[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具有很重要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能夠有效推進教學改革。在學習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是積累素材和知識的主要方式,寫作是通過不斷地運用所學知識而提高自身修養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大部分課程內容都可以歸納為閱讀和寫作,所以將兩者有效結合,引導學生創新語言文字表達方式。不僅能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而且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大部分教師是將寫作作為單獨的環節進行專項訓練,這種訓練不能有效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讀寫結合,既能加深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能提高學生活學現用的能力,激發學在閱讀和寫作能力方面的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2]。
3.1 以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只有積累一定量的素材,才能在寫作時言之有物。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對外界事物有著直接的感知,缺乏生活經驗,知識儲備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有效應用讀寫結合的策略,需從豐富學生的詞語、句子著手,使學生從閱讀中獲取養分。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通過精挑細選,符合學生發展需要,同時好詞好句等素材豐富,為學生寫作提供強大的素材庫。如,學習“鳥的天堂”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探尋大榕樹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原因,并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大榕樹特點的部分,然后可以鼓勵學生對樹木進行模仿性的描寫。這樣的積累,很好地落實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3]。
3.2 以寫作激發閱讀需求。寫作訓練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常會出現寫作文時感到無從下手。之所以遇到該問題,是因為學生缺乏寫作素材,其閱讀積累能力不足。可見,讀寫是有機整體,密不可分。我們開展寫作訓練的主要方式有:首先,日記訓練,寫日記能培養學生很多好習慣,其中之一就是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日記,不僅能記錄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情況,而且、也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所積累的寫作素材、寫作技巧加以整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其次,隨堂練筆,即在學習閱讀文本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為學生布置關于“隨堂小練筆”的作業,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閱讀教學內容的理解,又能促使學生積累與運用閱讀文本中的寫作素材。如,在學習“幸福是什么”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結合自己對幸福理解的同時,寫出自己的幸福點。在寫法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鑒課文的寫法。基于此,學生不僅能學習課文的寫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而且能激發其收集閱讀素材的興趣,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4]。
3.3 轉變教師讀寫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實施者,其教學觀念直接決定教學方法,同時對教學效果產生較大影響。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觀念下,閱讀與寫作是兩個獨立的部分,沒有形成二者的有效結合。目前的教學改革提出,寫作要與閱讀配合教學,與生活、活動相結合。為此,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有效實施讀寫結合策略,語文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正確認識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二者既是一個有機整體,又是兩個獨立存在的部分,只有將二者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1+1>2”的作用。所以,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重視積累,以逐漸擴充其積累量,為寫作提供更多素材。其次,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新時期,基于讀寫結合的視角,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而在閱讀內容選擇時,以學生實際需求為依據,合理安排讀寫任務。如,進行關于“秋天”的練習,可設置在有關秋天的課文或課外閱讀文本內容之后,這樣的訓練既具有針對性,又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描寫秋天的素材,真正意義上實現讀寫結合。
綜上,閱讀和寫作就像是語文科目中的一對翅膀,學生只有擁有了較強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才能在語文知識的天空中盡情翱翔。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中積累素材,在寫作中激發閱讀需求,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構建更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