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芮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黑神廟中學 貴州 息烽 551100)
新課改要求英語教學策略從松散粗放向有效性轉移,因此建設有效課堂的理念被重視起來。隨著教育者對有效課堂建設的重視,教師也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先進理念革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讓初中學生愛上英語課堂。有效課堂作為與傳統課堂相對的教學理念,追求教學的有效性,一切手段方法都要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存在,不能則放棄。因此“無論在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上,還是在課堂教學的整體運作中,都要高效。
1.1 重視微課的使用。提升英語課堂教學可以重視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微課便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英語教學渠道。傳統課堂時間長達45分鐘,教師講的知識點較多,學生往往前面學后面忘記,難以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但微課卻具有時間短,知識點集中的優點,能充分滿足學生快速掌握一個知識點的需求。一般微課只有10分鐘左右,由優質的教師錄制視頻,通過生動活潑的后期制作,以一個知識點作為一節課內容,學生利用零散時間隨時隨地都能學習。教師要充分利用微課起到的預習以及復習作用。
1.2 重視知識點的復現。知識是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掌握并積累起來,英語對于中國學生而言是在非母語環境中學習,因此并沒有太多使用的機會,這也為學生遺忘打開了方便之門。英語老師要做的便是重視知識點的前后重現。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會犯一個錯誤,那便是割裂各單元之間的關系,一個單詞句式在這一單元學習過后,之后幾個單元便不想再滲透。這樣的缺點加快了學生遺忘的速度,教師應當建立起前后各個單元之間的聯系,互相融入,保證重點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反復出現。這樣學生便能在重復使用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加深記憶,最后達到長久掌握靈活使用的目的。
2.1 重視課堂導入。導入環節一般而言在語文教學中已經被設計的十分豐富,但在英語教學中卻顯得僵化呆板。基本上都局限于幾句簡單的“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The class is about……”,或者老師會做一個簡單的英語介紹,范圍圍繞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總而言之大多時候是老師的自說自話,就進入了課堂正題。但是學生并不喜歡這樣的講課方式,尤其是初中學生逐步開始具有叛逆心理,他們尤其不能接受枯燥乏味的開場形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氣氛及環境對學生參與度的提升及思考、學習等積極性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1]因此教師要設計提升學生參與感的導入環節。例如猜單詞、猜句子的互動模式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英語課中。
2.2 重視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多媒體通過生動的視頻以及圖形圖像可以豐富課堂的氛圍,“能將死板、枯燥的教材知識點靈活、直觀地展現在英語課堂上,從而使所學的知識變得更生動、活潑,這有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氛圍當中,進而逐漸提高英語課堂的實際教學效率。”[2]教師播放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電影片段或者英文歌曲,來實現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目的。而電影與音樂因形式新穎,直觀生動,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效果。當然多媒體設備還能起到其他的作用,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教學需求來設計安排。
當下中國學生英語最欠缺的部分便是口語交際,而一門語言被學習的主要目標便是用來交流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教師應當通過各種課堂教學途徑讓學生學會開口說英語。
首先需要幫助學生克服羞怯心理,讓他們敢說敢講,不必因為發音不好或者有語病而怕其他同學嘲笑。中國學生相比于西方學生,長期在教師威嚴地位的傳統下,在課堂上普遍都害怕發言,怕出錯被老師苛責。長此以往,他們就不敢說話,只是被動的聽。而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如果老師不加以外界刺激的話,他們便更加容易出神這會直接導致課堂效率低下。而口語訓練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一般英語課死板僵化的原因在于師生缺乏互動,即使老師提問問題也是圍繞教材就知識點回答,根本不能培養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進而教學效率也難以提升上來。而豐富多樣的師生互動則能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中。例如針對單元主題,邀請學生起來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興趣愛好、飲食習慣、穿衣風格或者其他,總而言之只要貼近學生生活,就鼓勵他們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建設英語高效課堂,不僅需要教師做出努力,同時更要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當中來,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出能做題又能交流的學生出來。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效率,首先要重視基礎的反復鞏固夯實,只有扎實的基礎才能為后續學習做準備。要重視活躍課堂氛圍,師生保持多樣化的互動,增加課堂趣味以及知識吸引力。要重視通過口語練習來提升學生的專注度,只有學生課堂生動,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斷夯實英語基礎,才能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