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華
作文能全面展示學生的個性,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最能代表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中考還是平日的考試,作文都占據了整個考卷分值的“半壁江山”,“失作文者失天下”并非危言聳聽。當前作文教學的現狀可以說“山重水復疑無路”,但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咬定青山不放松”,多措并舉,作文教學終將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激發興趣愛上寫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努力使學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這是寫好作文的前提與基礎。我一般采取以下方法:①精心擬題,盡量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②改革作文評分規則,將每次作文的專題訓練要求和作文的通常評分標準相結合,一般采取五五制。比如本次作文的訓練重點為細節描寫,那么我就將這個專項評分設定為滿分50分,另外50分為作文真實的分數,這樣學生得到的作文分數通常比我們以往打的要高,讓學生有一種辛苦付出后的獲得感,從而對寫作產生興趣。③放大作文中的閃光點,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學生的作文也許整體上不盡如人意,但局部看,或許有可圈可點之處。對此我們可以面批或利用批語加以肯定,以激發孩子的寫作熱情。④對學生習作中確實存在的問題,我們應中肯地提出改進的建議,鼓勵他們自主修改,進行二次乃至多次作文,在不斷的進步中增強孩子們的寫作興趣。⑤對優秀習作或優秀作文片段給予與表揚,或班級墻壁展示,或班級微信QQ群里展示,或課堂當眾賞讀……通過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二、利用閱讀促進寫作
閱讀是內化,寫作是外化;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積累,寫作是運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能促進寫作成為大家的共識。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經典課文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寫作范本,比如學習了《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開展景物描寫;學習了《端午日》,可以指導學生點面結合開展場面描寫;學習了《背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表情達意,刻畫人物……除了上面這種類似于仿寫的寫作練習外,我們還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去寫作。如《皇帝的新裝》,可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展開合理想象,編寫課本劇并表演;根據文章主旨展開小型辯論賽,課后讓學生把課本劇和辯論賽內容寫成作文。而學習《孔乙己》時,我們既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和續寫,也可以圍繞人物性格、寫作特色或小說主題等嘗試寫文學評論。只要我們充分利用閱讀文本,引導得當,不僅能讓學生積累到寫作素材,還會習得寫作技法,寫作能力自然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組織活動推動寫作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寫作中,素材便是 “米”,學生不占有大量的素材便無法寫出好的文章。素材來自于閱讀和生活,開展活動能為寫作增添源頭活水。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投身社會實踐。春天組織學生野外踏青,夏天組織學生去旅行,秋天組織學生去江邊野炊,冬天組織學生跳繩、踢毽、拔河,條件許可,還組織堆雪人、打雪仗等。在校組織趣味運動會,開展征文演講比賽、詩朗誦、講故事、辯論賽等活動,組織開展小發明、小制作活動;在校外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為他們表演節目,打掃衛生,到街頭調研廣告啟事,開展垃圾分類宣傳,開展圖書義賣,捐獻衣物等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充實了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寫作時有事情可敘寫,有真情可抒發,有觀點可闡述,這樣學生的選材由單一陳舊變為豐富新穎,體驗由貧乏粗糙變為真切細膩,認識由模糊膚淺變為清晰深刻,一定程度上杜絕了胡編濫造或無病呻吟或人云亦云等不良寫作現象。
四、利用熱點助力寫作
文章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它要求有針對性和時代感,而社會熱點是反映百姓心聲、生活百態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努力與社會脈動同頻共振,讓社會熱點成為作文的又一源頭活水。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這一契機,開展這樣的寫作訓練:①寫一篇“喜迎國慶七十周年”倡議書;②以“祖國在我心中”為題寫一篇演講稿;③描寫國慶日“升國旗,唱國歌”的場景;④結合課文《我愛這土地》的學習,寫一篇抒發愛國之情的小詩;⑤觀看國慶七十周年閱兵式后,寫一篇《氣勢恢宏的國慶閱兵式》——國慶七十周年閱兵式側記;⑥學校要舉行國慶七十周年文藝晚會,請你撰寫一篇主持稿;⑦讀《習近平總書記國慶七十周年講話》有感;⑧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寫一篇征文;⑨觀看國慶七十周年優秀影視片,選取其中的一部,寫一篇影評;⑩給某位“2019年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寫一封國慶節慰問信。這個圍繞社會熱點的組合寫作練習,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思想和培養關鍵能力的時代要求,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學生敘事、描寫、抒情、議論等寫作能力。
五、觀察生活助推寫作
勤于觀察,敏于感悟的同學往往能寫出內容充實、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們要指導學生觀察自然,體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動人細節。比如觀察人物,不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還要注意動作、神態、語言,甚至揣摩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觀察事物,要注意事物的形狀、顏色、質地、變化等;觀察事情,務必要把握事情的起因、經過與結果,弄清其中的曲折變化等。觀察不僅是用眼睛去看,還需用耳朵聽,用心去感受,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細膩深刻。只有多角度地觀察生活,才能發現生活的多彩與奇妙;只有持之以恒地觀察生活,才能更好地積累寫作素材;只有潛心觀察,才能在熟悉的地方發現不一樣的風景,從而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來。
總之,改變作文教學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確實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作出不懈努力,著力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組織學生開展多彩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敏于觀察生活。惟有多措并舉,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