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珠
摘 要:在進行知識傳播的過程中,博物館中的圖書資料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背景下,圖書資料的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情況下,在對博物館中圖書資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積極轉變傳統模式,加強對現代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數字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與質量,最大限度地滿足博物館業務建設的需要,解決專業人員科學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環境;博物館;圖書資料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應用于各個領域,信息時代逐漸到來。因此博物館在進行圖書資料管理的過程中,應加強對網絡技術的運用,有效發揮圖書資料的作用,使圖書資料管理在實施過程中向著有序性方向發展①。
1 網絡在圖書資料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就社會發展現狀看,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但在實際工作中,博物館圖書資料的管理往往不被重視。因此,需要加強博物館圖書資料的科學管理與利用,促進館務研究工作的開展,充分提高博物館的整體業務水平。積極轉變原本的管理模式,將網絡技術以及現代管理理念運用在圖書資料管理中,緊跟時代發展腳步,適應新形勢與新環境。同時網絡在圖書資料管理中的運用,突破了傳統的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合理配置圖書資源。長汀縣博物館位于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開始制定數字化保護利用實施方案,運用最新的數據采集、處理、展示技術和互聯網架構技術,使長汀縣博物館實現文物信息數字化、圖書資料數字化、保存環境數字化、遺址監控數字化、業務管理數字化、展覽展品數字化,引入最新數字化展示手段,增強交互體驗,實現線上遠程展覽和信息傳播,實現長汀縣博物館數字化游覽全覆蓋,提高長汀縣博物館的綜合管理和業務技術水平。
從傳統管理模式來看,長汀縣博物館保存的圖書資料多為紙質史料文獻,尤其部分圖書資料因環境影響、管理不善而被毀,被蟲蛀、發黃發霉等一系列問題嚴重損害了圖書資料。實施網絡化管理能夠更好地保存原圖書資料的完整性,促進紙質圖書資料向數字資源的轉變,并且通過現有長汀縣博物館網絡平臺將有歷史意義的文獻資料向外推出,實現資源共享,擴大圖書資料的實際應用范圍,通過圖書資料數字化的展現使查閱變得更直接、便捷。在傳統管理模式中,盡管設置了和查詢內容相關的目錄信息,但是這種查詢需要建立在人工基礎上,效率不高。網絡環境下,能夠使用計算機隨時實現對資料的查找、分析、統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與服務效率,進而使自身多元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大大促進博物館業務研究工作的開展。
2 博物館圖書資料網絡管理的優點
首先,資料存儲具有動態性。圖書資料中的大量圖書、文獻資料等能夠利用信息化、數據化以及電子化的形式進行存儲,存儲時所占的空間比較少。同時在此過程中,能夠運用專業計算機系統進行調控,保證操作和實際情況相符,無論是圖書資料查詢,還是借閱,都能實現智能化管理。除此之外,可以運用網絡的便利直接下載自身需要的資料,進而獲得更便捷的服務②。其次,圖書資料有更廣泛的收集范圍。在進行資料收集時,可以利用計算機系統,人工操作多為輔助。通過運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促進管理效率的提升,也能夠使整體管理更具精確性,并實現遠程管理。最后,有利于圖書資料共享。網絡在圖書資料管理中的運用最大的特點便是實現信息共享,圖書資料以更開放的形式置于網絡環境當中,使其下載次數、下載數量等諸多方面不受限制。這種管理模式具有傳統管理模式中不具備的優點。同時能夠使查閱者的多樣化需求得到滿足,促進圖書資料服務整體質量的提高。
3 網絡環境下強化博物館圖書資料管理的有效途徑
3.1 加強館與館之間的交流
網絡環境下,博物館間的信息更具交互性。促進館與館之間信息的交流,構建數字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并且公共性明顯,有利于實現聯合編目、聯合采訪。加強館與館之間文獻與資料的傳遞,同時也有利于區域性博物館聯盟的構建,實現各自資源有效互補,進而使博物館中的圖書資料得到有效利用①。為實現以上目標,應及時更新博物館中與圖書資料管理相關的軟件、設備,營造信息共享的良好環境,實現圖書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圖書資料整體管理質量的提升。
3.2 重視數據庫建設
在網絡環境中,要想有效利用博物館中的圖書資料,需要重視對通用型、標準化數據庫的構建,在實施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時保證各個環節的自動化,實現資源真正意義上的共享。同時在建設基礎設施時應增加相關投入,積極引入先進設備(如掃描儀等)促進管理環境整體質量的提高。就數據庫建設來講,需經歷長期過程,因此在建設數據庫時,需制定對應的短期計劃、長遠目標,然后使數據庫建設得以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②。同時在建設數據庫時,應充分重視紙質資料的轉化,保證紙質資料順利轉化為數字資料,尤其需給予價值性較強文獻資料的轉化以充分重視,使文獻資料在安全性方面得到充分的保證。除此之外,數據庫在建設時應有對應的標準與規范,保證使用統一數據端口,不同系統具有兼容性。
3.3 加強人才培養
博物館在進行圖書資料管理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資料管理的網絡化,不僅需獲得資料、社會的支持,還需人才方面的支撐。總體來講,當前博物館在進行管理過程中,管理形式、組織結構等多個方面和以往相比都發生了較大程度的改變,對博物館中的圖書資料管理人員提出了全新要求。首先,管理人員不僅需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也需具備現代管理技能,對電子出版讀物管理方法以及具體特征有充分認識和了解。同時管理人員需掌握網絡技術,樹立學習意識,并且保證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對業余時間的利用,實現自我充電,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具備更強的崗位勝任能力。其次,博物館需充分重視人才培養,鼓勵管理人員再教育、再培訓,也可以定期聘請專家開展講座、舉辦研討會等。我們常說“走出去,請進來”,在博物館資金充足,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多走出去,開闊眼界,互相交流,學習同行的先進經驗,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3.4 做好圖書資料保護工作
博物館通常是以接受捐贈、采購和收集等渠道獲得圖書資料,在充分豐富館藏的同時,也要做好圖書資料保護工作,以達到為博物館學術研究、科研服務的目的。但在管理過程中會出現些許圖書資料被損壞的情況,經分析圖書資料損壞有兩種原因,一是內在因素,即圖書資料本身的材質,某些史料文獻,甚至是孤本,歷經滄桑,紙質已相當脆弱,長期存放會發生變質。這種情況不能將圖書資料放在陽光強烈的地方,防止因過度光照造成的紙張脆化和變黃。二是外在因素,即環境的污染和人為的破壞,管理人員要嚴格控制書庫的溫濕度,注意通風,避免細菌和害蟲的生長。同時也可利用縮微技術,把文獻資料復制下來,供讀者查閱,延長圖書資料的壽命,避免人為的破壞。管理人員應盡職盡責地做好這一任重道遠的工作,讓每一份圖書資料發揮最大作用。同時在進行資料管理過程中,應樹立以人為本思想理念,發揮網絡的功能與優勢,不斷完善設施功能,將互聯網環境中資料查詢的便捷性、周到性、開放性充分體現出來。
4 結束語
總之,應用網絡技術,能夠使博物館在進行資料管理過程中獲得全新思路,實現管理途徑的創新。但是也為管理人員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此情況下,管理人員需注重思想的轉變和理念的更新,不斷進行自我充實,實現專業業務能力的提升,確保自身發展的全面性。除此之外,博物館與博物館之間也需重視交流,促進資料共享,并且在資料管理中將圖書資料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實現圖書資料管理整體效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