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敏
摘要:在現代學校制度下,要充分發揮學校管理資源優勢,學生社區作為中職學校管理中的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場所,更是中職生開展學生培養的一個戰略重地和延伸。學生社區作為中職學生日常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場所,以學生社區為中職學生素質教育的途徑非常必要。中職學校擔負著為社會、企業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文以寄宿制中職學校的學生社區為研究對象,根據學生社區的特點,發揮學生社區育人功能,對提高中職生素質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中職學校;學生社區;素質教育
在寄宿制的中職學校,中職學校學生社區為學生提供了休息的場地,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學生第一課堂的繼續,與學生的成長成才密不可分。
一、中職學校學生社區的特點
學生社區是學生群體共同意識形成和共同價值觀念產生的社會化學習的特殊場所。[1]這樣一個特殊的組織形態,讓其跟一般的社區不同,也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社區群體的統一性。中職學生群體一般都集中在16-18歲之間,他們大部分來自于同一地區,可塑性強,思想意識積極活躍,年輕富有朝氣,對生活有著美好的夢想,對未來充滿著期待與向往。但是這個群體由于接觸社會少,成熟度不夠高,科學文化基礎不夠扎實,心理素質還不夠穩定,需要家長學校的進一步幫助,指導其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是個體行為的仿效性。一般群體中的個體都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和約束,改變自身行為。中職生,作為處于仿效模仿能力最強的階段人群,個體的行為更容易受到集體行為的影響。無論負面,還是正面的,都能對這個個體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旦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就會迅速的惡化,并擴張擴大成具有強大破壞力和影響力的群體行為。
三是生活方式的交互性。中職學校學生社區中學生是以一種相同的生活模式生活在同一個空間里的。他們有著共同的行為規范和法律法規要遵守,同時他們有這共同的生活規則、作息時間、群體活動等等,這樣的生活方式,促成中職學生之間逐漸形成了相互交叉的群體關系,也為他們接受群體的教育提供了空間。
四是行為方式的可控性。中職學校學生社區中學生一般在校的時間都是在3年左右,人員的流動不大,成員相對固定,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都是由學校根據相關規定執行,學生開展個體的活動必須符合學校的相關的紀律要求,因此學生社區的相關管理規章制度約束了中職學生,使他們必須在一定的約束下過著有規則性的生活。
二、學生社區為提高中職生素質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隨著寄宿制中職學校管理日臻完善,中職學校學生社區的不斷普及,規模的逐步擴大,對學生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入,學生社區教育功能發揮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在:
一是發揮了文化育人功能。作為校園的一個重要組成,中職學生生活在學生社區中,逐漸形成了社區文化。校區文化也與校園文化一樣,對學生具有凝聚、激勵和指導的作用。在這一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學生受到社區群體的影響,會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們彼此在情感上共同認可,在人格上互相欣賞,在生活上互相關心,在學習中互相幫助,最終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人生觀,共同面對人生中的一些問題。同時學生社區也能幫助中職生在學生社區大的環境中逐步成長,學生社區的一草一木、設施、建筑都投射出學校育人環境,不斷提升學生審美情趣,激勵中職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行,相互之間信任、包容,而最終自省。
二是發揮思想教育功能。社區由于是脫離第一課堂的生活區域,更能體現出學生的道德品行的真實面,在這樣的一個區域中,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切合學生生活實際,更加貼近于學生的需求,在教育的內容上也更加具有廣泛性和開放性。社區生活中的多種資源的整合,也讓思想教育不斷體現在常規日常管理和各種實際的活動之中,增強了思想教育的實效性。在國家教委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曾經提到: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想實際,并注意學生生理、心理以及相關因素對德育的影響,使思想教育更有針對性。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社區,已經成為中職開展思想教育的第二課堂切實可行。
三是發揮提升學生素養的功能。在學生社區里,學生們能實現自我的管理以及自我的鍛煉,在這里,學生是參與的主體,也是管理的主人。在這一空間里,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所長,爭做社區的主人,把自己置身于一個廣闊的舞臺中,實現其自己責任心,管理能力等的提升,為其走向社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打好基礎。
三、結語
今天的學校社區不僅僅具備生活功能,更具備了育人功能,中職生作為未來社會勞動者近年來中職教育蓬勃發展,但是中職生素質教育問題一直都是社會熱議的話題。學生社區作為中職學校管理中的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場所,更是中職生開展學生培養的一個戰略重地和延伸?;谥新殞W校學生社區的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社區的育人功能,必將對提高中職學生素質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黃步軍,李彬.學生社區:概念、特征、類型及其構建[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