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金姝 蘇炳超
摘要: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很多教育者也開始逐漸發現傳統教育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各種優勢,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語文教材上的知識內容,就會讓平庸繁雜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使得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從而提高其語文的學習效果。那在多媒體技術環境下如何實現互動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是值得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背景;互動教學;語文教學創新;方法探究
一、小學語文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1、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較少
雖然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大部分語文教師都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相應地改革和創新,但由于部分教師沒有對新課改的深層理念進行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使得他們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最為明顯的就是很多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也只是對教材內容進行的生硬搬超,甚至對于較為簡單的語文知識也會利用多媒體課件來代替口述的方式,沒有讓多媒體技術的各項功能得到全面地體現,這樣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師生的互動教學,還會出現恰得其反的情況,長期廣泛使用會導致學生出現依靠多媒體技術的惰性思維。
同時,有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缺乏合理的引導,使學生客觀上不愿主觀思考,不愿在課堂上發言,也會影響師生之間的正常溝通,課堂氣氛反而會變得沉悶。此外,較多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語文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拉遠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利于師生之間實際的互動和溝通,這樣也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太理想。
2、教師缺乏經驗,多媒體技術應用效果不明顯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從全方位引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提升學生對語文課堂學習的熱情。但是因為利用多媒體教學發展時間較短,教師缺乏經驗,應用效果并不明顯,以至于不能將所教授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對教學質量和效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二、在 多媒體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實現互動教學
1、基于多媒體教學明確教學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以前明確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需要提前對教學大綱和語文教材進行深入地研究,并基于多媒體教學和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從而構建出一個更加合理、高效、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舉個例子,語文教師在講到《玩具柜臺前的孩子》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這樣的設計:①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到,故事中小男孩對小汽車玩具的極度喜愛但卻不讓媽媽給自己買小汽車的思想情感,使得他們深刻體會到小男孩關愛父母以及關愛他人的優秀品質;②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正確、有感情地朗誦,可以準確掌握課文中的11個生字;③通過多媒體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自主探究,幫助他們建立關愛父母和關心他人的善良品質。
2、通過多媒體技術創建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多媒體技術和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為學生創建出一個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果的目的。將多媒體技術貫穿于整個課堂,充分發揮和利用多媒體技術是能很好地實現互動教學的。情境式的互動式教學可以用于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中, 比如對《爬山虎的腳》 這篇文章進行品詞解句時, 很多學生不理解描寫爬山虎的腳觸著墻時的一些系列變化時為什么“ 觸”這個字比“ 貼”和“ 巴”運用的好, 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爬山虎生長過程的視頻, 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來分析為什么這個詞用得好。再比如《題西林壁》 同樣也能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們真正體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這比教師的語言表述,在對詩句的理解上更有幫助。
3、通過多媒體技術營造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的氛圍
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利用圖片、聲音給課堂教學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讓學生能自 主的參與教學互動環節,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習《觀潮》一課時,讓學生欣賞一段視頻,看看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場面,學生看見視頻中潮來時的景象時,會被這種動態的場景所吸引。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問:哪位學生能告訴老師,大潮的聲音、樣子是怎樣的呢?這時學生們會紛紛開始搶答,互動的氣氛一下子就會被調動起來,有利地促進了接下來的教學效率。 再比如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新的生詞時,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技術來營造互動的教學氛圍,將生詞進行拆分,讓偏旁和其他部分采用動畫的形式在屏幕上跳動,用多媒體的動畫技術就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和記住這些生詞, 所以說這樣的視覺畫面同樣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沉悶的生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此外,利用多媒體來朗讀課文,學生能更好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比教師一句一句直白講解效果更好。比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詩,它主要表達李白對孟浩然深厚的友誼和對友誼的珍惜重視的情感,因此在朗讀時心情是沉重的,語速是緩慢的在聲音的感染下,會促進學生跟著一起朗讀,而且如果教師安排學生們進行朗讀比賽,學生們的參與度也會相比以往有所提高,因此互動的教學氛圍自 然就得到了營造。
4、通過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進行重難點知識的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設計課堂提問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課堂提問需要緊緊圍繞著文章的關鍵知識和重點內容,且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也不要牽扯過多分散的知識點,要盡可能保證問題緊扣文章中心思想的原則。舉個例,教師在講到《我不能失信》這一課以前可以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他們通過網絡去收集一些和宋慶齡有關的課外資料,然后布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提前的復習,并試著通過自己的能力找到問題的答案。
例如課文中的故事是發生在什么時間?文中一共提到了幾個人以及她和他幾個人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聯系?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慶齡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當學生通過小組的探討和自主式學習找到問題的答案以后,教師就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解決,最后再通過多媒體教學把課文中的重點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就可以保證語文問題的高效性。
5、通過多媒體教學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
教師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還可以實現對學生進行小學語文知識的補充和延伸。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把書本上復雜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尤其像一些比較難懂的古詩內容通過信息技術的展現,就容易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為他們后面古詩文的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舉個例,《獨坐敬亭山》這首古詩的意境對學生來說不容易感悟到,且他們對詩人的創作心境也很難擁有一個正確地理解,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讓學生去體會李白靜靜地看著敬亭山時心中所呈現的枯悶心情,教師可以通過音頻朗誦課件讓學生通過朗誦者的語音語氣去感受到,李白在創作這首詩時正處在被權貴迫害、長期淪落他鄉以及嘗盡人間辛酸的困難出境,之后可以讓他們通過換位思考去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從而引起情感方面的共鳴,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性格,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首古詩的內涵,從而提高古詩文的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就可以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擁有一個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而教師需要把多媒體教學的多元化趣味性的特點展現出來,實現小學語文的互動教學,讓學生接受豐富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感受語文這門學科的更多魅力,最終讓他們的綜合品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桂華.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J].學周刊,2013,17:148.
[2]鄭秀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實際應用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10:92.
[3]張常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