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
摘要:現代社會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十分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對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也越來越關注。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抑郁癥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且易于出現郁抑癥的群體逐漸趨向低齡化,現在有很多新聞報道人們各種輕生自殺的現象,這類問題的出現主要原因就是部分人換上了抑郁癥等類似的心理疾病。語文是與人文關聯性高的、能幫助我們提升自身素質和文學修養的學科,它有著育人于理、疏導心理、提高品質等作用。在小學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學生培養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的綜合性人才。本文檢討探討在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研究,旨在提高在小學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策略
引言: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學生無論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是處于成長的階段,他們的社會和生活經驗不足,對于一些事物的辨別能力較差,社會上一些不良的風氣很容易影響他們,在小學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構建一個良好的交際網,能夠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在健康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課程之中,在課堂上僅僅講授書本上的內容不進行知識延伸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類的課程課時設置也較少,導致相關知識教學效果不明顯。隨著社會得到發展和新課程教育改革制度的推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社會和學校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和完善課堂的教學方式,增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語文是三大基礎學科之一,學好語文能夠提升人們的精神內涵和文學素養,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能夠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幫助我們明白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語文還是人們在日常的交流中使用的工具,他能提升我們對于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幫助我們加深情感和思想上的溝通和交流。語文還能培養我們的情感,這門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的地位顯得也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情感的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幫助學生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此同時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只有擁有高尚的品格和足夠的專業能力才能和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來,將語文的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全面發展,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在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語文的學習對于學生的情感和精神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這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學生的人文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存在很多不良的風氣,對于判斷力不足的小學生來說很容易被影響?,F在很多媒體報道校園欺凌現象,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全世界大約有35%的中小學生被卷入到校園欺凌中,其中不僅包括欺凌者、被欺凌者,還有旁觀者以及煽風點火者等多種角色。如去年較為轟動社會的寧波校園欺凌事件:2018年11月晚,寧波某學院學生董某、盧某、葉某、王某、韓某等人伙同校外人員陳某,經過商量策劃,以同學小江(化名)人品不好、懷疑其勾引同學男朋友為由,在該校宿舍內對小江采用口塞紙巾、綁皮帶、脫衣拍視頻發微信群、灌酒、強迫抽煙、剪頭發、身上寫侮辱性語言等方式進行凌辱,并對小江進行毆打。欺凌、毆打行為持續數個小時。直到第二天早上,趁看管的董某睡著,小江才得以逃脫,并向宿管阿姨求救。在這類現象中學生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讓人觸目驚心的,這會對被施暴者造成巨大的心理陰影,影響其正常的身心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等等,讓學生遠離社會不良的風氣,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其將來的工作和學習有積極的幫助。
(二)在實踐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語文在生活中的應用較為廣泛,這門學科的課程設置貫穿了學生整個學習生涯足以說明課程的重要性。學生在日常的課程中感受語文課程的教育意義,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心理健康教育帶給自己的積極影響。語文這門學科具有很高的實用性,教師通過教學實踐來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提升自身的思維品質,規范自身的行為,讓學生在一個輕松良好的氛圍中成長。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從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分布可以看出,文章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加深文章的深度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的文章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人文、藝術等多方面,讓學生可以解除多個題材種類的文章從而,從多角度學習和塑造自身的情感。例如人物描寫類的文章,有勤奮刻苦為人類社會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有不怕犧牲小英雄王二小,有樸實善良的農民,還有樂于助人的朋友伙伴。課本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帶著學生感受世界、體味人生小學語文教材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書。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與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是有些差別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需要教師將語文的教學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能力合二為一,在不影響語文課文教學的同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教學中將二者有效結合。
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策略
(一)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1、注重拓展、盡量避免對學生說教
小學語文課本上的知識較容易理解,文章的內容是有限的,教師要注重拓展,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延伸。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跳躍性強,好奇心重對新鮮的事物有較高的興趣,書本上知識可能無法滿足他們對于知識的需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注重知識的延展,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例如在學習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過后,教師為學生講述老人堅韌不拔、不愿放棄的精神讓學生充分感悟和學習,之后為學生介紹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的其他作品,讓學生對于學習充滿好奇,主動去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2、合理評價和激勵學生
根據教育心理學研究調查顯示:教師對學生做出積極、恰當的評價,激勵學生,能夠提高學生們學習成績,維護學生的健康心理。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和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發現學生有好的行為給予正面積極的鼓勵。教師要注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點給予正確的評價和指導,讓學生充分感受教師的關愛,才能讓學生健康發展。
(二)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
1、創設情境教學
將小學語文的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合而為一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創新情境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將學生們帶入到情景之中可以促進學生們的理解、感受作者的核心思想。通過角色扮演,學生把課本中人物的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出來,增加對課文的領悟。例如在學習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讓學生先后扮演巨人和孩子,在對話中揣摩人物人心的想法,讓不同的學生都上臺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們從不同的角色中感受文章的魅力,還能從扮演的過程中明白文章中的道理,讓學生們學會懂得分享,增加對知識的記憶程度。
2、合理地布置課下作業
教師可以通過課外作業的合理布置要想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和實際生活的聯系。例如在學習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的是伽利略敢于質疑的可貴精神,鼓勵學生學習這種學習這種精神并付諸到實際之中,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一些他們持不同意見的但是并廣為流傳的道理進行論證,學生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查詢后,或者在班上組成學習小組和同學們進行討論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建立創新思維和大膽質疑的精神,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
(三)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巧用游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小游戲來進行課堂教學,一方面能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接句子游戲:第一個學生說出一個字如尋,下個學生便根據這個字繼續組詞如尋找,下個學生組詞尋找家鄉,以此類推尋找家鄉的,尋找家鄉的朋友;再如精,精彩,精彩的,精彩的世界,精彩的世界杯,精彩的世界杯開幕等等,大家從一個字到多個字的接,直到接出一句話開頭的字你自己隨便寫什么都可以,如我,你,現…等等,這些語言類的文字游戲不僅有利于夯實小學生們的學科基礎知識,而且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觀察力、辨別力、應變力,而這些能力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朗誦、演講、辯論等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檢驗學生們在課堂上所學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夠通過辯論動活動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如帶領學生去動植物園觀察小動物和植物,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等等,在這些活動中組成學習小組,小組中性格開朗的學生能夠帶動內向的學生,細心的學生帶動馬虎的學生,學生們在活動中相互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對于一些活動組織起來有難度或者學生自己參加可能存在安全問題,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的父母參與,或其他對活動有幫助的人員。在活動實踐中學生更直接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教學中將語文的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像相結合,能夠優化課堂的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萬里.挖掘教材中的積極因素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小學時代(教師);2011年03期
[2]莫永松.淺析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中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 中華少年,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