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珍 鐘文文 楊文強 劉鳳志
(山東臨沂大學藥學院 山東臨沂 276000)
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1]。2016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的第18個正式成員國,正式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準要求,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2]。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配備、辦學條件配置等都圍繞學生畢業能力達成這一核心任務展開,并強調建立專業持續改進機制,以保證專業教育質量和專業教育活力[3][4][5]。
文章以臨沂大學制藥工程專業“藥物合成反應”課程為例,進行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為制藥工程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畢業要求達成評價提供依據。
藥物合成反應是制藥工程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之一。藥物合成反應在鹵化反應、烴化反應、酰化反應、縮合反應、重排反應、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等的基礎上,討論重要藥物合成單元反應的反應條件、反應機理、影響因素及其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尤其突出反應中有機分子骨架的建立和官能團的轉化[6]。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藥物合成的理論和方法,可為制藥工藝學、新藥設計與開發等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按照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和課程內容,設置課程目標如下:
課程目標1:能夠掌握藥物合成單元反應中常用主要反應試劑的性質、特點、應用范圍,以及反應物結構、反應條件和反應產物之間的關系。
課程目標2:能夠掌握重要反應的反應機理,能夠實現藥物分子的設計合成,并能對重排產物進行合理分析解釋。
以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成績為例,分析學生課程目標達成情況:
課程目標1:能夠掌握藥物合成單元反應中常用主要反應試劑的性質、特點、應用范圍,以及反應物結構、反應條件和反應產物之間的關系。2016級55名同學課程目標1平均達成值為0.89,所有同學均達成。以學生編號為橫坐標,學生個人達成值、平均達成值和達成值為縱坐標,做藥物合成反應課程目標1達成情況分布圖,結果見圖1。

圖1 課程目標1達成情況分布圖
課程目標2:能夠掌握重要反應的反應機理,能夠實現藥物分子的設計合成,并能對重排產物進行合理分析解釋。2016級55名同學課程目標2平均達成值為0.76,楊毅、張瑩2名同學達成值分別為0.55、0.58,低于達成要求0.60,未達成,其他53名同學均達成。以學生編號為橫坐標,學生個人達成值、平均達成值和達成值為縱坐標,做藥物合成反應課程目標2達成情況分布圖,結果見圖2。

圖2 課程目標2達成情況分布圖


圖3 課程目標(總)達成情況分布圖
分析本次學業考試成績,分別反映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存在的問題。分別為:
2016級制藥工程本科1-2班學生對該試卷的得分率還算比較平均,但從試卷來看,學生普遍存在綜合考查類型題目失分較多的現象,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及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是一個薄弱環節,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死記硬背,甚至更嚴重者存在平時學習態度不認真,考試前臨時突擊的現象。
授課對象對于有機化學、藥物化學等先導課程掌握不是很理想,導致有些學生在藥物合成反應學習過程中覺得知識掌握困難。另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缺乏主動性的問題,對于不理解的問題不積極主動解決,對于基礎薄弱的部分不盡快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彌補,導致有些學生成績不理想。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很好地把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沒有在授課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中存在的對于先導課程掌握情況參差不齊這一差異性現象,沒有在教學中及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和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及時改進。需要重點關注和幫助的學生如下(達成值<0.60):

序號 學號 姓名 課程目標1達成情況<0.60課程目標2達成情況<0.60課程目標(算術平均)達成情況<0.60 1 2016*******7 楊毅 - 0.55 - 2 2016*******4 張瑩 - 0.58 -
綜上所述,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該課程學習時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等方面的需求和反饋,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對學習該課程存在較大難度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注重培養學生利用藥物合成反應中各種基礎知識和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布置適量的專題講座,讓學生分組查閱文獻,提出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堂上組織各組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學習。
培養學生課外閱讀學習的能力,注重研究性學習,逐漸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興趣、了解信息、擴大知識面,促進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多與學生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的要求,以便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重了解學生對于與所授學科相關的先修課程的掌握情況,在明確學生基礎知識儲備情況的前提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